共957,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页
冯浩
冯京(字 当世 文简 )
冯田
冯豫
冯洁己
冯山(字 允南 名 献能 别称 鸿硕先生 )
冯如晦(字 叔明 )
冯正符(字 信道 )
冯旷
冯景
刘奉世(字 仲冯 )
冯祖轲
冯□□
冯谷
其它辞典(续上)
冯诰冯浩
冯京(字 当世 文简 )
冯田
冯豫
冯洁己
冯山(字 允南 名 献能 别称 鸿硕先生 )
冯如晦(字 叔明 )
冯正符(字 信道 )
冯旷
冯景
刘奉世(字 仲冯 )
冯祖轲
冯□□
冯谷
人物简介
简介
皇祐四年(1052)任判太常礼院。皇祐五年(1053)任太常寺丞。至和三年(1056)任利州路提点刑狱公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冯浩,建康(今江苏南京)人(清乾隆《鄞县志》卷二三)。仁宗时为开封府推官(宋王圭《华阳集》卷三八《司封员外郎冯浩可开封府推官制》)。皇祐二年(一○五○)迁集贤校理(《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一之三二)、三司度支判官(《西溪集》卷六《刑部郎中充集贤校理冯浩可依前官集贤校理充三司度支判官制》),出提点利州路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降知商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七)。五年,为江南西路转运使(同上书卷一九二)。神宗元丰三年(一○八○),由太常少卿、直史馆拜光禄卿,提举崇禧观(同上书卷三○七)。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六三九
冯浩,建康(今江苏南京)人。皇祐初为太常博士。文彦博荐试学士院,诏充集贤校理。除度支员外郎、同知礼院,迁司封员外郎、祠部、刑部都官郎中,历开封府判官、三司度支判官、知华州,提点利州路刑狱。嘉皊三年,以前知华州失入劫囚十六人死罪,谪知商州。后为江南西路转运使、诸王府翊善、直史馆、太常少卿。元丰三年,除光禄卿。见《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一八七、一九二、三○七,《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一之三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94 【介绍】: 宋鄂州江夏人,字当世。仁宗皇祐元年进士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府。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出知扬州、江宁府,还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神宗立,改御史中丞。反对王安石变法,数论其更张失当。熙宁三年,除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荐苏轼、刘攽掌外制。为吕惠卿谮劾,罢知亳州。徙知成都府,安抚蕃部。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简。有《灊山集》。全宋诗
冯京(一○二一~一○九四),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一说咸宁(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六)。通判荆南军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试知制诰。岳父富弼当政,避嫌出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知太原府。神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熙宁三年(一○七○),擢枢密副使(同上书卷二一三)。四年,进参知政事。因数论新法,出知亳州,历渭州、成都府、河阳府。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改镇彰德。晚年为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卒,年七十四。谥文简。有《灊山集》(《鹤林玉露》乙编卷四),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六《冯文简公京传》。《宋史》卷三一七有传。今录诗七首。黄鹤楼志·人物篇
冯京(1021—1094) 北宋官员。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一说咸宁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己丑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及第的状元。历官翰林学士、扬州知州、枢密副使、成都知府、宣徽南院使、保宁军节度使,以太子少师致仕。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知亳州、成都等地。卒后追赠司徒,谥文简。有《灊山集》(已佚)。曾向苏轼讲述黄鹤楼的有关故事,苏轼据之作《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一诗。全宋文·卷一三六二
冯京(一○二一——一○九四),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富弼之婿。皇祐初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廷试,皆为第一,以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府。迁太常丞、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先后以龙图阁待制、右正言知扬州、江宁府,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以端明殿学士知太原府。神宗即位,复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擢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以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知亳州,改渭州,徙成都府,以观文殿学士知河阳。哲宗立,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又改镇彰德。元祐七年,告老,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卒,年七十四,谥文简。著《文集》、《奏议》凡三十卷。《宋史》卷三一七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五年(1060)任琼州知州。
人物简介
宋登科记考
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人。嘉祐六年(1061年)进士。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元年(1068)任婺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全宋诗
冯山(?~一○九四),字允南,初名献能,安岳(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两宋名贤小集》卷七五《安岳吟稿》序)。神宗熙宁中为秘书丞、通判梓州。九年(一○七六),邓绾荐为台官,不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三)。哲宗元祐间,范祖禹荐于朝。绍圣元年卒(《安岳集》刘光祖序),官终祠部郎中,追赠太师。有文集三十卷,今存诗十二卷。事见《宋史》卷三七一《冯澥传》。 冯山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安岳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一五年南城李氏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冯安岳集》(简称宜秋馆本)、清汪文柏跋清钞本《安岳冯公太师文集》(简称清钞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安岳吟稿》(简称小集)。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二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一七○八
冯山(一○三一——一○九四),初名献能,字允南,号鸿硕先生,普州安岳(今四川安岳)人。嘉祐二年进士及第,与苏轼兄弟为同年。熙宁中,为秘书丞、通判梓州。熙宁九年,御史中丞邓绾举为台官,不就。元祐八年,范祖禹荐于朝,次年卒,年六十四,官终祠部郎中。著《冯太师集》三十卷(今存诗十二卷)、《春秋通解》十二卷。见《安岳集》卷首刘安世所撰序,《范太史集》卷二五《荐冯山张举劄子》,《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三,《宋史》卷三七一《冯澥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普州安岳人,字叔明。仁宗庆历六年进士。任晋原令,累官知梓州。神宗熙宁末,范纯仁帅怀庆,有讼纯仁不法者,诏系宁州,命如晦往讯之,力辨其诬。富弼、韩缜有诗称述其事。全宋诗
冯如晦,字叔明,普州安岳(今属四川)人(《鹤山大全集》卷三九《绵州通判厅二贤祠堂记》)。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清道光《安岳县志》卷九)。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为陕西提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四)。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为永兴军路提刑(同上书卷四一一、四一五)。六年,为左朝议大夫、户部郎中(同上书卷四五七)。七年,为集贤校理、知梓州(同上书卷四七四)。全宋文·卷一五三三
冯如晦,字叔明,安岳(今四川安岳)人。庆历中举进士,治平中为晋原令,迁中都外郎。熙宁末、元丰初,为御史台推直官。元祐中,历永兴军路提刑、夔州路转运使、户部郎中。七年,以集贤校理知梓州。见文同《丹渊集》卷三九《秘书丞冯君墓志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四、四一一、四五七、四七四、四八二。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内人。神宗熙宁、元丰间以画驰名。善画山水,设色苍老,峰峦秀润。画鹰鹘亦曲尽其妙。体制不类前人,别具标致,自成一家。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113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仲冯。刘敞子。举进士。神宗时历官集贤校理、国史院编修官,坐事谪监陈州粮料院。久之为吏部员外郎。哲宗元祐中官至签书枢密院事。绍圣初罢知成德军,改定州,徙成都府。入元祐党,责郴州居住,再贬隰州团练副使、郴州安置。徽宗立,复职。崇宁初再夺职,贬居沂、兖州,以赦得归。有《自省集》。全宋诗
刘奉世(一○四一~一一一三),字仲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敞子。第进士。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同编修《经武要略》,兼删定诸房例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六)。四年,检详枢密院吏房文字,改刑房(同上书卷二二七、二四一)。元丰元年(一○七八),直史馆,为国史院编修官,以事谪监陈州粮料院(同上书卷二八七)。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权枢密都承旨。四年,为户部侍郎(同上书卷四三○)。五年,改吏部侍郎,权户部尚书(同上书卷四四三、四五三)。七年,拜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绍圣元年(一○九四),出知成德军,改定州,逾年,知成都府(本集《过都》诗序)。明年,以元祐党人责分司南京,居郴州(本集《郴州》诗序)。四年,贬隰州团练副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三)。徽宗立,尽还官职,知定州、大名府、郓州。崇宁初,再夺职,责居沂衮,以赦得归。政和三年,卒,年七十三。事《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刘奉世诗,以清乾隆十五年水西刘氏刻本《新喻三刘文集·自省集》为底本。另辑得集外诗二首,合编为一卷。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六二二
冯祖轲,中江(今四川中江)人,元祐间在世。
人物简介
简介
元祐五年(1090)任遂州知州。
人物简介
宋登科记考
越州诸暨县(今浙江绍兴诸暨)人。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