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冠冕  拼音:guān miǎn
1.冠帽的总称。也作「冠絻」。
2.仕宦,又指高官高位。《三国志。卷二七。魏书。王昶传》:「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仁义为名。」
3.领袖。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4.堂皇大方。《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匡先生在此取结赴任,恐不便到茶室里去坐,小弟而今正要替生生接风,我们而今竟到酒楼上去坐罢!还冠冕些。」
《漢語大詞典》:冠珥
(1).即日珥。为突出在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日全食时,用肉眼可以看见,其色火红。周礼·春官·眡祲“四曰监” 汉 郑玄 注:“监,冠珥也。” 贾公彦 疏:“谓有赤云气在日旁如冠耳。珥,即耳也。今人犹谓之日珥。”晋书·天文志中:“冠珥背璚,重迭次序,在于日旁也。”新五代史·司天考二:“ 五代 之际,日有冠珥、环晕、缨纽、负抱、戴履、背气,十日之中常七八。”
(2).指首饰与耳饰。 唐 司空图 《山居记》:“亦犹人之秀发,必见於眉宇之间,故五峯頍然,为其冠珥。”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见数妇人各买冠珥以入。”
《分类字锦》:文华冠冕(文华冠冕)
全唐诗话:李嘉祐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也。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美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至于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文华之冠冕也。
分类:诗赋
《漢語大詞典》:堂皇冠冕
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清 薛雪 一瓢诗话·四八:“人言应制、早朝等诗,从无佳作,非也。此等诗竟将堂皇冠冕之字,累成善诵善祷之辞,献諛呈媚,岂有佳作?” 鲁迅 《三闲集·通信》:“将这手段使一个公爵使用,可见也是贵族的东西,堂皇冠冕。” 邹韬奋 《读〈苏联宪法草案〉》:“各国的宪法里,有些地方也未尝不说得堂皇冠冕,但只是字面上的工夫,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国语辞典》:南州冠冕  拼音:nán zhōu guān miǎn
语本《三国志。卷三七。蜀志。庞统传》:「颍州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比喻才识出众的人。《幼学琼林。卷二。衣服类》:「南州冠冕,德操称庞统之迈众。」
分类:才识出众
《国语辞典》:沐猴冠冕  拼音:mù hóu guàn miǎn
沐猴,即猕猴。本指猴子戴著帽子。虽外表装扮得像人,却少了人的本质。后以「沐猴冠冕」讥讽人徒具衣冠而不脱粗鄙本性。参见「沐猴而冠」条。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不由咱生嗔怒,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
《国语辞典》:冠冕衣裳  拼音:guān miǎn yī cháng
衣服帽子。《幼学琼林。卷四。制作类》:「冠冕衣裳,至黄帝而始备。」
分类:衣服帽子
《分类字锦》:冠冕列岳
沈约封临川等五王诏:神牧帝乡,冠冕列岳。
分类:诸王
《國語辭典》:冠冕堂皇  拼音:guān miǎn táng huáng
1.形容表面庄严体面、高贵气派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抱的旖旎风情藏起来,换一副冠冕堂皇的面目了。」
2.表面上光明正大的样子。如:「明明是藉机出国,却说是拓展贸易,好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國語辭典》:頍弁  拼音:kuǐ biàn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頍弁,诸公刺幽王也。暴戾无亲,不能宴乐同姓,亲睦九族,孤危将亡,故作是诗也。」或亦指为燕乐兄弟亲戚之诗。首章二句为:「有頍者弁,实维伊何?」
分類:冠冕
《漢語大詞典》:冠絻
冠冕。史记·封禅书:“ 赵 人 新垣平 以望气见上,言‘ 长安 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参见“ 冠冕 ”。
分類:冠冕
《國語辭典》:冠冕  拼音:guān miǎn
1.冠帽的总称。也作「冠絻」。
2.仕宦,又指高官高位。《三国志。卷二七。魏书。王昶传》:「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仁义为名。」
3.领袖。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4.堂皇大方。《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匡先生在此取结赴任,恐不便到茶室里去坐,小弟而今正要替生生接风,我们而今竟到酒楼上去坐罢!还冠冕些。」
《漢語大詞典》:垂旒
(1).古代帝王贵族冠冕前后的装饰,以丝绳系玉串而成。 汉 班固 《白虎通·绋冕》:“垂旒者,示不视邪。” 南朝 梁 沈约 《皇雅》:“执瑁朝羣后,垂旒御百神。” 明 吕硕园 《还魂记·耽试》:“圣主垂旒,想汝玉遗珠一网收。”
(2).指帝王。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垂旒资穆穆,祝网但恢恢。” 元 袁桷 《白云平章致仕》诗:“盛代东封催告礼,更须元老侍垂旒。” 清 杜芥 《赋得群山夜来晴》诗:“万象朝一真,拱笏翼垂旒。”
(3).指居侯王之位。 清 钮琇 觚賸·圆圆:“﹝ 延陵 ﹞自此由 秦 入 蜀 ,迄於秉鉞 滇 云 ,垂旒 洱海 ,人臣之位,於斯已极。”
《漢語大詞典》:脱冠
(1).脱帽。 唐 韩愈 《送惠师》诗:“脱冠翦头髮,飞步遗踪尘。”
(2).脱去冠冕。喻官吏去职。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归客遂海隅,脱冠谢朝列。” 唐 羊士谔 《息舟荆溪呈李功曹》诗:“勉君脱冠意,共匿无何乡。”
《國語辭典》:充耳  拼音:chōng ěr
1.塞住耳朵。《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袖如充耳。」《荀子。礼论》:「充耳而设瑱。」
2.古冠冕旁的瑱玉,因其下垂及耳,故称为「充耳」。《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漢語大詞典》:天冠
犹言宝冠。帝王所戴冠冕的美称。 晋 法显 佛国记:“王脱天冠,易著新衣,徒跣,持华香,翼从出城迎像。”南齐书·东南夷传·林邑国:“王服天冠如佛冠,身被香缨络。”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铭》:“ 洛阳 白马 , 帝释 天冠。”
《漢語大詞典》:饰巾(飾巾)
(1).以幅巾裹头。谓不加冠冕。后汉书·赵咨传:“太尉 杨赐 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李贤 注:“饰巾,以幅巾为首饰,不加冠冕。”
(2).谓不冠带,隐居赋闲。 汉 蔡邕 《陈太丘碑》:“大将军 何公 、司徒 袁公 前后招辟……先生( 陈寔 )曰:‘絶望已久,饰巾待期而已。’皆遂不至。”后汉书·陈寔传:“大将军 何进 、司徒 袁隗 遣人敦 寔 ,欲特表以不次之位。 寔 乃谢使者曰:‘ 寔 久絶人事,饰巾待终而已。’”
(3).婉词。指死亡。上古人死时不冠而裹巾。见仪礼·士丧礼。 清 赵翼 《挽唐再可》诗:“方当享大耋,光景日正午。何期遽饰巾,霞飞倏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