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65,分111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军城
军威
治军
军持
军情
赡军
军功
军统
管军
军吏
军需
军务
义军
军乐
军资
《漢語大詞典》:军城(軍城)
唐 代设兵戍守的城镇。 唐 白居易 《浔阳宴别》诗:“鞍马军城外,笙歌祖帐间。”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 李琢 后镇是邦,用法太酷,军城远出,而属南蛮,六七年间,劳动兵役。”
分類:戍守城镇
《國語辭典》:军威(軍威)  拼音:jūn wēi
军令的威严或指军队的士气。《三国演义》第一七回:「操掣剑亲斩于城下,遂自下马接土填坑。于是大小将士无不向前,军威大振。」
《国语辞典》:治军(治军)  拼音:zhì jūn
训练军队、治理军政。《礼记。曲礼上》:「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吴子。图国》:「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漢語大詞典》:军持(軍持)
源于梵语。澡罐或净瓶。僧人游方时携带之,贮水以备饮用及净手。后亦指形略扁,双耳可穿绳,能挂在身上的陶瓷水瓶。 唐 贾岛 《访鉴玄师侄》诗:“我有军持凭弟子, 岳阳溪 里汲寒流。” 清 钱谦益 《舒仲符画丹徒张明府文光小像戏题四绝句》之三:“计口虀盐度六时,放衙取水一军持。” 清 陶炜 《课业馀谈·器》:“军持,浄瓶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八章:“﹝ 李强 ﹞在临动身时特别找了一个装满冷开水的军持挂在腰间,这时取下来递给 自成 。”
《國語辭典》:军情(軍情)  拼音:jūn qíng
军队的情势、情报。《三国演义》第一一七回:「江油城守将马邈,闻东川已失,虽为准备,只是堤防大路;又仗著姜维全师,守住剑门关,遂将军情不以为重。」《西游记》第六回:「我蒙师父差来打探军情,见你这般猖獗,特来擒你!」
《分类字锦》:赡军(赡军)
唐书诸公主传:肃宗女和政公主,下嫁柳潭。自兵兴财用耗,主以贸易取奇,赢千万赡军。
分类:公主
《國語辭典》:军功(軍功)  拼音:jūn gōng
作战所获得的功劳。《史记。卷六八。商君传》:「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其兄解潜军功累积,已为大帅。」
《漢語大詞典》:军统(軍統)
(1).军事方面的统率者。《宋书·沈庆之传》:“或受命元帅,一战寧乱;或禀奇军统,协规効捷。”
(2). 清 末新军军一级最高官称。 钱基博 《辛亥南北议和别纪》:“电请 清 廷宣布共和,而 祺瑞 以第一军军统领衔。”
(3).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省称。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之一。1938年成立。前身为复兴社核心组织力行社的特务处。1946年6月,军统局的公开武装特务部分划归国防部二厅,秘密核心部分改组为国防保密局。
《國語辭典》:管军(管軍)  拼音:guǎn jūn
管理军事的官吏。宋。范仲淹奏议许怀德差遣〉:「如王信狄青,实有武勇,堪任管军,亦死未有大功,迁转太速。」
《漢語大詞典》:军吏(軍吏)
泛指军中的将帅官佐。周礼·夏官·大司马:“诸侯载旂,军吏载旗。” 郑玄 注:“军吏,诸军帅也。” 贾公彦 疏:“亦谓从军将至下伍长皆是军吏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初, 王莽 徵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 清 魏源 《〈圣武记〉叙》:“无一政能申军法,则佚民玩;无一材堪充军吏,则敖民狂。”
《國語辭典》:军需(軍需)  拼音:jūn xū
军中所需的物资、军械等。《三国演义》第一三回:「粮食军需,谨当应付。」《儒林外史》第八回:「适值江西宁王反乱,各路戒严,朝廷就把他推升了南赣道,催趱军需。」
《國語辭典》:军务(軍務)  拼音:jūn wù
关于军队的事务。《三国演义》第一○回:「谦大喜,使人来小沛,请刘玄德商议军务。」也称为「军事」。
《國語辭典》:义军(義軍)  拼音:yì jūn
仗义兴起,以除暴安良为目的的军队。元。张国宾《薛仁贵。楔子》:「打听的绛州出其黄榜,招聚义军好汉,我有心待投义军去。」也作「义兵」、「义旗」、「义师」。
《國語辭典》:军乐(軍樂)  拼音:jūn yuè
激励士气或表现军人勇武精神的音乐,通常节奏明快、雄健有力。
《國語辭典》:军资(軍資)  拼音:jūn zī
军用的粮秣弹药等物资。《三国志。卷一二。魏书。毛玠传》:「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三国演义》第二回:「愿乞性命归田里,尽将家产以助军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