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军需(軍需)  拼音:jūn xū
军中所需的物资、军械等。《三国演义》第一三回:「粮食军需,谨当应付。」《儒林外史》第八回:「适值江西宁王反乱,各路戒严,朝廷就把他推升了南赣道,催趱军需。」
《高级汉语词典》:军需品  拼音:jūn xū pǐn
战争中用于防卫或进攻的器材;直接军事行动需要的弹药及所有其他物品
《漢語大詞典》:军须(軍須)
军需。北史·韩麒麟传:“ 麒麟 上义租六十万斛,并攻战器械,於是军须无乏。” 唐 杜牧 《感怀》诗:“急征赴军须,厚赋资兇器。”金史·章宗纪三:“农民困于军须。”参见“ 军需 ”。
分類:军需
《國語辭典》:军需(軍需)  拼音:jūn xū
军中所需的物资、军械等。《三国演义》第一三回:「粮食军需,谨当应付。」《儒林外史》第八回:「适值江西宁王反乱,各路戒严,朝廷就把他推升了南赣道,催趱军需。」
《漢語大詞典》:军储(軍儲)
指粮秣等军需物资。晋书·殷浩传:“开 江 西疁田千餘顷,以为军储。” 明 李攀龙 《送赵户部出守淮阳》诗:“仙郎起草 汉 明光 ,几载军储事朔方。” 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之二:“军储潜遣五丁运,狐鸣篝火期相从。”
《國語辭典》:漕运(漕運)  拼音:cáo yùn
旧时从水路运米供给京城或供应军旅等,称为「漕运」。唐宋以来,设有专官掌理。
《漢語大詞典》:资实(資實)
(1).军需物资。后汉书·袁术传:“於是资实空尽,不能自立。”南史·沈约传:“ 绍 众小靡,乘其乱而薄之, 绍 乃大溃,俘虏以千数,悉获 绍 器械资实。”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捷悟:“ 宋文帝 令 到彦之 北伐 魏 ,甲兵资实甚盛,及败还,委弃荡尽,府藏武库,为之一空。”
(2).资望实力。晋书·孙绰传:“臣之愚计,以为且可更遣一将有威名资实者先镇 洛阳 。”
《漢語大詞典》:中纳(中納)
宋 代募商人运粮秣至边境地区,以供军需,而给予钞引,使至京师或指定地点领取现金或盐茶等物,谓之“入中”,亦称“ 中纳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缮备》:“这盐呵,是银山雪障连天晃,海煎成夏草秋粮。平看取盐花灶场,儘支排中纳边商。”
《漢語大詞典》:饱腾(飽騰)
士饱马腾。形容军需充足,士气高。 清 许承钦 《偏头关》诗:“饱腾超距士,佻捷射雕儿。”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不日撤兵 汉口 ,就食 南京 ;永无缺乏之虞,同享饱腾之乐。”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军营保奏大半亲随之人,而兵勇钱粮并不按期给发,以致枵腹跣行,冻馁山谷,几同乞丐,士马何由饱腾。”
《漢語大詞典》:兵资(兵資)
指军需物资。魏书·食货志:“乃令番戍之兵,营起屯田,又收内郡兵资与民和糴,积为边备。”
分類:军需物资
《漢語大詞典》:激赏库(激賞庫)
宋 代官署名。置于 绍兴 年间,专供边防将士军需物资之用,后兼管供应朝廷和官吏所需用的物资。本隶御营司, 建炎 四年御营司废,改隶枢密院。宋史·职官志二:“三省、枢密院激赏库,三省、枢密院激赏酒库。监官各二人。二库并因 绍兴 用兵,创以备边;后兵罢,专以备堂、东两厨应干宰执支遣。若朝廷军期急速钱物金带,以备激犒;诸军将帅告命綾纸,以备科拨调遣等用;省院府吏胥之给,亦取具焉。”
《漢語大詞典》:练饷(練餉)
(1). 明 末为练兵所需军饷而征收的一种苛税。 崇祯 十二年下令抽练边兵和加练民兵,于是加征田赋每亩练饷银一分,全国共征收七百三十万两。与 辽 饷、剿饷当时并称为“三餉”。见明史·食货志二。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三六:“﹝ 崇禎 ﹞十二年餉尽而贼未平,於是又从 嗣昌 及督餉侍郎 张伯鲸 议,勦餉外又增练餉七百三十万。”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 明 之末年,加练兵十有八万, 辽 餉、剿餉、练餉,至千有七百餘万,弊亦同之。”
(2). 清 代练兵的军需费用。清史稿·兵志三:“兵部诸臣会议,以 同治 初年创议练兵,京师神机营及 直隶省 六军,别筹练餉,特立营制。”清史稿·兵志三:“﹝ 同治 ﹞九年, 曾国藩 於 直隶省 增募马勇千人,分为四营,原有额兵,增足万人,分练马队、步队,奏定各营哨之制,及底餉、练餉、出征加餉之制,为北方重镇。”
《漢語大詞典》:食饟
供给军需粮饷。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 幽州 囚将帅, 镇州 杀将帅,食饟半天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