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军行(軍行)  拼音:jūn xíng
军队的前进、行动。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军行数千里,不绝于郊。」
《國語辭典》:武职(武職)  拼音:wǔ zhí
凡是武官均称为武职。相对于文职而言。《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自从我祖父手里就了武职,便讲究些兵法阵图。」
《漢語大詞典》:军列(軍列)
军职。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亦未有军行” 晋 杜预 注:“虽登卿位,未有军列。”
分類:军职
《漢語大詞典》:戎级(戎級)
军职。 唐 颜真卿 《右武卫将军臧公神道碑铭》:“少以勋劳,亟紆戎级。”
分類:军职
《國語辭典》:指挥(指揮)  拼音:zhǐ huī
1.发号施令,指示别人行动。《薛仁贵征辽事略》:「薛仁贵指挥士卒,欲立云梯。」《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吾水陆并进,若蜀兵大至,只看吾指挥而击之。」也作「指麾」。
2.发令调度的人。如:「乐团指挥」、「交通指挥」。
3.职官名。由唐至明有都指挥使等,明清京城有兵马司指挥。《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他那管家都是锦衣卫指挥五品的前程,到我下处来了几次,我只得到他家盘桓了几天。」
《國語辭典》:百户(百戶)  拼音:bǎi hù
1.百家。《淮南子。泛论》:「尧无百户之郭,舜无置锥之地。」
2.职官名。元、明时的武官,统兵一百人。
《漢語大詞典》:开府(開府)
(1).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成立府署,选置僚属。后汉书·董卓传:“ 傕 ( 李傕 )又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 三国 魏 阮籍 《辞蒋太尉辟命奏记》:“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史君 开府未浹旬,欲戴纶巾挥白羽。”
(2).指有权开府的官员。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清新 庾开府 ,俊逸 鲍参军 。”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九:“ 无咎 ( 晁无咎 )云:‘疑 宋开府 鐡石心肠。’”
(3).特指 庾信 。 宋 欧阳修 《答判班孙待制见寄》诗:“惟恨 江淹 才已尽,难酬 开府 句清新。”
(4).府兵军职。 西魏 和 北周 时全国府兵分属于二十四军,每军设一开府,兵额约二千人。参阅北史·李弼等传论新唐书·兵志
《國語辭典》:校尉  拼音:jiào wèi
职官名。汉时始有此官,职位略次于将军的武官。隋唐以后地位逐渐降低。
《國語辭典》:军容(軍容)  拼音:jūn róng
指整个军队的仪容、气象、纪律而言。晋。左思魏都赋〉:「其军容弗犯,信其果毅。」
《國語辭典》:武官  拼音:wǔ guān
1.武职官员。相对于文官而言。
2.专指驻外使馆的武职官员。多由三军军官中选派,担任军事性职务。
《漢語大詞典》:制使
(1).制约。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通国身:“精积於其本,则血气相承受;贤积於其主,则上下相制使。” 宋 叶适 《新书》:“以后衝前,以新改旧,凡朝廷上下之所恃以相维持、相制使者,奉行此书而已。”
(2).皇帝派遣的使者。 唐 韩愈 《王公神道碑铭》:“制使出巡,人填道迎,显公德。”参阅《唐律疏议》卷十。
(3). 宋 代殿前司所属下级军职。《水浒传》第十二回:“﹝ 杨志 ﹞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 道君 因盖 万岁山 ,差一般十个制使去 太湖 边搬运花石纲。”
《漢語大詞典》:武吏
指军职官员。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薛能:“﹝ 薛能 ﹞资於傲忽,又多佻轻忤世。及为藩镇,每易武吏。”
《國語辭典》:都头(都頭)  拼音:dū tóu
1.职官名。唐置,掌理一都。五代因之。宋时禁军,有都头、副都头,位次于指挥使。
2.领袖、专家。《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见王员外没有子嗣,以为自己是个赘婿,这家私恰像木榜刻定是他承受,家业再无人统核的了。遇著个浑家却又是一个不贤都头,一心只向著老公。」
3.州县的捕盗头目。《水浒传》第一三回:「知县随即叫唤尉司捕盗官员,并两个巡捕都头。」
《國語辭典》:总辖(總轄)  拼音:zǒng xiá
负责治安、缉盗归案的吏役。元。周密《武林旧事。卷六。游手》:「都辖一房,有都辖使臣总辖供申院长,以至厢巡地分头项火下凡数千人,专以缉捕为职。」
分類:军职提辖
《漢語大詞典》:军咨(軍諮)
古军职名。相当于后世军队中的参议、参谋。晋书·阮籍嵇康等传论:“至於 嵇康 遗 巨源 之书, 阮氏 创先生之传,军諮散髮,吏部盗樽,岂以世疾名流,兹焉自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