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掩蔽部 拼音:yǎn bì bù
使人员、物资免于敌方炮火伤害的掩蔽工事,一般构筑在地下。
《漢語大詞典》:洋操
旧指西式军事和体育方面的操练。
《清史稿·兵志三》:“ 王毓藻 练 贵州 军队,先就省防三营改习洋操,次第推及各营。”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那时候的‘洋操’真是有趣,在操‘洋操’的时候差不多一街的人都要围拢来参观。”
《國語辭典》:洋务运动(洋務運動) 拼音:yáng wù yùn dòng
清朝(约十九世纪中叶)大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在英法联军之役后,深觉近代技术的重要性,而派遣留学生、制兵器等的洋务运动。但因积弊过深、财力不足而告失败。
《漢語大詞典》:夷离堇(夷離堇)
官名。契丹族各部军事首领的名称。
《辽史·营卫志下》:“ 天赞 元年,以强大难制,析五石烈为五院,六爪为六院,各置夷离堇。”按,
《辽史·国语解》:“夷离堇,统军马大官。”
《漢語大詞典》:一合再离(一合再離)
谓将军事文书一分为三,陆续寄送,以期保密。
《六韬·阴书》:“主以书遗将,将以书问主,书皆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
《國語辭典》:宪兵(憲兵) 拼音:xiàn bīng
国军兵科之一。具有政治、战斗、警察诸性能,主掌军事警察,并依法令执行司法警察任务,以警卫领袖安全,维护军队安全,确保国家安全为使命。
《國語辭典》:悉索敝赋(悉索敝賦) 拼音:xī suǒ bì fù
悉索,尽收。敝,谦称不精良。赋,古代依田赋多寡出兵车、甲士。悉索敝赋指尽出全国的兵力。《左传。襄公八年》:「蔡人不从,敝邑之人,不敢宁处,悉索敝赋,以讨于蔡。」《东周列国志》第一四回:「今幸少閒,悉索敝赋,愿从诸君之后,左右卫君,以诛之不当立者。」也作「悉索薄赋」。
《國語辭典》:协约国(協約國) 拼音:xié yuē guó
1.互相订有协约的国家。
2.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美、法等国所结成的战争集团,称为「协约国」。
《漢語大詞典》:楔形攻势(楔形攻勢)
军事术语。是向敌方实行中央突破时所采取的攻击形式。即以强大的兵力兵器构成楔子般的队形,向敌方薄弱之处突击,穿破敌人阵地。
《国语辞典》:普奥同盟(普奥同盟) 拼音:pǔ ào tóng méng
西元一八七一年普奥所签立的秘密军事同盟。为普法战争后,普惧法复仇,所采行的一种外交措施。
《国语辞典》:实弹射击(实弹射击) 拼音:shí dàn shè jí
军事上各种轻重兵器或火炮,使用实弹打靶的练习。
《国语辞典》:搜索半径(搜索半径) 拼音:sōu suǒ bàn jìng
军事上指:(1)决定搜索区域而作距离的度置。系以任一特定时间、搜索目标最可能存在的位置为原点,而以有关位置偏差的总和加以保證、完全涵盖该区的安全因素作为其长度。(2)电子反制措施装备,能发现发讯机发射的最大距离。距离将随收讯天线的高度成正比增加。
《国语辞典》:强权外交(强权外交) 拼音:qiáng quán wài jiāo
利用军事力量,作为国家的外交政策、手段的后盾,称为「强权外交」。
《国语辞典》:海岸防线(海岸防线) 拼音:hǎi àn fáng xiàn
具有军事防卫价值的海岸线。
《国语辞典》:海上封锁(海上封锁) 拼音:hǎi shàng fēng suǒ
封闭敌方基地、港口,并切断其海上交通运输所实施的海上军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