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61,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武猷
武移
现地
洋务
塘报
戍转
死角
司阃
封船
鱼钤
砦堡
增援
排栅
旗语
杀地
《漢語大詞典》:武猷
军事谋略。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季梁》:“文謨武猷,屹如金汤。”
分類:军事谋略
《漢語大詞典》:武移
一种用于军事的公文。与“文移”对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及 刘歆 之移太常,辞刚而义辨,文移之首也。 陆机 之移百官,言约而事显,武移之要者也。故檄移为用,事兼文武。”
《漢語大詞典》:现地
直接从事军事、施工等活动的地方。例如:组织坦克部队进行现地勘察。
《國語辭典》:洋务(洋務)  拼音:yáng wù
旧称交涉及仿效西方的事务。《文明小史》第二回:「原来柳知府一心只想笼络外国人,好叫上司知道说他讲求洋务。」
《漢語大詞典》:塘报(塘報)
(1).军事情报。亦指专职传递紧急军情报告的人。 明 单本《蕉帕记·陷差》:“小官今日见塘报,那 兀朮 会同 刘豫 围住 白鹿冈 一带了。”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塘报:“今军情紧急走报者,国初有刻期百户所,后改曰塘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忽接塘报,本月二十一日北兵已入 淮 境。” 清 李渔 《比目鱼·骇聚》:“昨日,左营裨将有塘报寄来。” 清 钱谦益 《承事郎郭君墓志铭》:“ 魏潭 至 荔川 数百里,举烽燧,设塘报,一夕数惊。”
(2).邸报。 明 张居正 《奉谕拟辽东赏功疏》:“该同官大学士 吕调阳 等,録示阁中题稿,并该镇塘报,传奉圣意,欲臣议拟处分。”明史·陈新甲传:“一日,所遣职方郎 马绍愉 以密语报, 新甲 视之置几上。其家僮误以为塘报也,付之抄传。於是言路譁然。”
(3). 清 代自京至省,驿站设有塘兵,沿途接替递送。后来发行报纸,塘报废。
(4). 浙 东一带赛会时,由一个化装的孩子骑马先行,预示赛会队伍即将到来,称“塘报”。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
《漢語大詞典》:戍转(戍轉)
军事运输。史记·西南夷列传:“当是时, 巴 蜀 四郡通西南夷道,戍转相饟。”
分類:军事运输
《國語辭典》:死角  拼音:sǐ jiǎo
1.尚未受到潮流、风气等影响的地方。也作「死面」。
2.在武器、雷达、或观测员能力所及的最大区域内,因其间有各种障碍物、地形,或因弹道特性,或该武器的射击能力受限等,致不能自某一位置以火力或观测所掩护之处。
《漢語大詞典》:司阃(司閫)
(1).指地方军事长官。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閫以内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将军制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孝廉:“ 石 赴都夤缘,选得本省司閫。”
(2).谓担任地方军事长官。 清 戴名世 《道墟图诗序》:“ 惺村 司閫 江寧 ,多善政,而雅歌投壶,不改儒素。”
《国语辞典》:封船  拼音:fēng chuán
当局因军事及其他急用而临时收用民船。
《漢語大詞典》:鱼钤(魚鈐)
借指武略。鱼,鱼符;钤,韬钤,军事谋略。 唐 王勃 《七夕赋》:“启鱼鈐而分帝术,授虹璧而控神州。” 唐 苏颋 《授韦希仲宗正卿制》:“宜輟鱼鈐之委,敍於麟族之盟。”
《漢語大詞典》:砦堡
用于防御的军事建筑物。 明 王琼 《双溪杂记》:“﹝番兵﹞攻破砦堡,杀掠人民甚惨。”
《國語辭典》:增援  拼音:zēng yuán
增加援助。如:「由于战况紧急,总部特别派遣装甲部队前往增援。」
《漢語大詞典》:排栅
军事防御设施。用巨木排列连成的栏栅。《水浒传》第八六回:“ 公孙胜 早在阵中挥剑作法,借起大风,刮得火焰卷入南门,早把敌楼排栅尽行烧毁。”
《國語辭典》:旗语(旗語)  拼音:qí yǔ
一种挥动旗子,传达讯息的方式。有统一规定的动作,通常在较远距离,且无通信设备时使用。
《漢語大詞典》:杀地(殺地)
(1).犹死地。军事上指极为不利的地形。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地葆》:“絶水、迎陵、逆溜、居杀地、迎众树者,钧举也,五者皆不胜。”
(2).占卜中一个方位的名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日未出时,面向杀地,汲水二十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