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部督
都指挥使、节度使等地方高级军事官员。 宋
王安石 :“国家置帅兵以为卫,所选皆天下之材,付之部督,未尝轻其授也。”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狐》:“老人曰:‘君名家子,当选婚好;今闻 陶贞益 为彼州部督,若逼以女妻君,君何以辞之?’”
《國語辭典》:袭击(襲擊) 拼音:xí jí
趁人不备发动攻击。《汉书。卷六。武帝纪》:「诱致单于,欲袭击之。」《三国志。卷六。魏书。袁绍传》:「太祖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遣奇兵袭击绍运车,大破之,尽焚其谷。」
《漢語大詞典》:寓令
谓寄军令于内政,只在暗中加强军事力量。 唐
元稹 :“至於 主父偃 乘七国併吞之后,将分裂而矫推恩; 管夷吾 当诸侯争夺之时,先诈力而行寓令,皆一时之权术也。” 唐
白居易 :“若 齐 行寓令之法,以霸诸侯; 汉 用推恩之谋,以惩七国。施之今日,臣恐非宜。”参见“ 寄政 ”。
《漢語大詞典》:寄政
谓把军令寄寓在庶政之中。
《国语·齐语》:“君若欲速得志於天下诸侯,则事可以隐令,可以寄政……作内政而寄军令焉。” 韦昭 注:“寄,託也。匿军令,託于国政,若有征伐,邻国不知。”
《國語辭典》:军团(軍團) 拼音:jūn tuán
集合两个军以上的兵力,由一位高级将官指挥,并在同一地区作战的部队。
《漢語大詞典》:明安
女真 族部落组织和 金 代军事编制名。
《续文献通考·兵一》:“ 太祖 即位之二年,始命以三百户为穆昆,称昆十为明安。”
《金史》作“猛安”。参见“ 猛安 ”。
《漢語大詞典》:猛安
金 代初期军政合一的基层政权单位。亦用作该基层政权单位的武官名。
《金史·太祖纪》:“﹝ 收国 二年五月﹞詔除 辽 法,省税赋,置猛安谋克一如本朝之制。”
《金史·循吏传序》:“ 太祖 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
《金史·兵志》:“ 金 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
《金史·百官志三》:“猛安,从四品,掌修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
《國語辭典》:国防(國防) 拼音:guó fáng
国家为防禦外患,并保卫国土完整、国民安全,所设置的一切军事设施。《后汉书。卷七○。孔融传》:「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
《國語辭典》:烟幕(煙幕) 拼音:yān mù
1.形容烟雾非常浓厚。如:「你看那边烟幕㳽漫,可能发生火灾了!」
2.比喻隐藏真相的言语或行为。如:「这话可信吗?我看八成是他伪装放出的烟幕吧!」
《漢語大詞典》:兵府
掌管国家军事要政的官府,特指 宋代 的枢密院。
《宋史·欧阳修传》:“ 修 在兵府,与 曾公亮 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 宋
苏辙 《贺孙枢密启》:“王畿报政,兵府登贤。”
《國語辭典》:散开(散開) 拼音:sàn kāi
1.分散四处。如:「原地散开」、「导游讲解完毕,大家才纷纷散开。」
2.军事上为减少敌火损害及发挥我方火力,将班内各兵之间隔距离增大。
《漢語大詞典》:候道
古代边郡为侦察敌情、传递军事情报或应付紧急情况而修筑的道路。
《宋书·王僧达传》:“ 僧达 乃自候道南奔。”
《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十年》“ 王僧达 自候道南奔” 元 胡三省 注:“候道,伺候边上紧急之道也,今沿路列置烽臺者即候道。”
《漢語大詞典》:军任(軍任)
军事责任;军事任务。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备 遣人慰劳之。 瑜 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儻能屈威,诚副其所望。’”
《國語辭典》:武装(武裝) 拼音:wǔ zhuāng
1.军服、武器等装备。如:「全副武装」。
2.以物质的装备或心理的建设来加强。如:「一旦外侮入侵,全国人民都要武装起来。」
《国语辞典》:制海 拼音:zhì hǎi
军事上称控制某一海域为「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