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军事封锁(軍事封鎖)
国际法名词。一国或数国以武力(主要为海军)割断某一国的对外联系的措施。分战时封锁和平时封锁。
《國語辭典》:军事管制(軍事管制) 拼音:jūn shì guǎn zhì
在战时或其他特殊情况时,以军事行动对当地的人、事、时、地、物所作的有效管制,使能达到某一特定目的。
《漢語大詞典》:军事管制委员会(軍事管制委員會)
由军事机关的人员组成的管理地方事务的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凡人民解放军初解放的地方……由中央人民政府或前线军政机关委任人员组织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建立革命秩序。”亦省称“ 军管会 ”。 费礼文 《黄浦江的浪潮》:“解放后,军管会接收同志在清查这批物资时,发现这批车轮很完整。”
《國語辭典》:军事基地(軍事基地) 拼音:jūn shì jī dì
军事上具有战略价值,且驻扎军队,储备军火,以用做进攻或防守的根据地。
《國語辭典》:军事科学(軍事科學) 拼音:jūn shì kē xué
专门研究战争及战争指导原理原则的科学。
《漢語大詞典》:军事磨擦(軍事磨擦)
双方军队因利害矛盾而引起的小规模的武装冲突。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二章:“一九三九年,政治‘曲线’逐渐下降, 华北 发生国共间的‘军事磨擦’。”
《國語辭典》:军事体育(軍事體育) 拼音:jūn shì tǐ yù
称国防体育为「军事体育」。
《漢語大詞典》:军事训练(軍事訓練)
与战争有关的知识、技能的教育和练习。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四:“他们在编成之后到分发到战区之前,在 昙花林 受过两个月的军事训练。”
《國語辭典》:军旅(軍旅) 拼音:jūn lǚ
军队。《礼记。乐记》:「军旅鈇钺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王处直诣军前,献缯帛十万疋,犒设军旅。」
《國語辭典》:戎事 拼音:róng shì
军事、战事。《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礼记。檀弓上》:「戎事乘骊,牡用玄。」
《漢語大詞典》:军戎(軍戎)
军队;军事。
《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餘之务,以为军戎之储。”:“逮朕嗣位,弼道惟明,宜登上司,兼统军戎。” 宋
江休复 《牟驼冈阅马》诗:“军戎选轻捷,和鸞御调柔。”
《國語辭典》:文武 拼音:wén wǔ
1.文才与武艺。《汉书。卷六七。杨胡朱梅云传。朱云》:「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新唐书。卷九八。列传。王圭》:「兼资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
2.文臣和武将。《三国演义》第四回:「九月朔,请帝升嘉德殿,大会文武。」《西游记》第一二回:「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满朝的文武,无不奉行。」
3.文德教化和武备防禦。《史记。卷一一九。循吏列传。序》:「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4.周文王与武王的合称。《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唐。
白居易 〈〉:「周从后稷至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
《漢語大詞典》:文武火
用于烧煮的文火与武火。文火,火力小而弱;武火,火力大而猛。 唐
王季友 《酬李十六山丈》诗:“鍊丹文武火未成,卖药贩履俱逃名。” 元
王祯 《农书·蔴苧》:“﹝毛絁布法﹞纳於热灰水内,浸湿於甑中蒸之,文武火养二三日,频频翻覷。”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其家相传服松梅丸,云取松脂,用河水浸四十九日,文武火煮,令白如餳餹,然后和乌梅地黄丸。”
《國語辭典》:参军(參軍) 拼音:cān jūn
1.职官名。东汉置,掌参谋军务。至隋唐时兼为郡官。
2.唐宋时参军戏的一种角色,扮演官员,近于今日的净角。
《漢語大詞典》:参军戏(參軍戲)
流行于 唐 宋 时的一种表演形式。原称“弄参军”。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和表演,以讽刺时政或社会现象。渊源于 秦 汉 的俳优, 宋 时也称为杂剧,角色亦有所增加。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一章下篇一:“ 晚唐 时代的参军戏已有固定的角色。所谓参军,便是戏中的正角,苍鹘便是丑角一类的配角,两者相互问答,其作用则调谑讽刺,兼而有之。”参阅
《文献通考·乐二十》。
《國語辭典》:都督 拼音:dū dū
1.统领。《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2.职官名。汉末始有此称。三国时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以大都督及都督中外诸军权位最重。晋、南北朝以后因之,名称或稍更异,大抵掌理军事及边防重镇。唐中叶以后,以节度使代之,都督之名遂废。元置大都督府,统领诸卫。明改元之枢密院为大都督府,制与元同,然非晋唐旧制。也称为「大镇国」。
3.民国初年各省军政长官的称呼。
《國語辭典》:不意 拼音:bù yì
1.没想到,出乎意料之外。《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三国演义》第八回:「儒慌赶入园中劝解,不意误撞恩相,死罪!死罪!」
2.不以为意,没放在心上。《诗经。小雅。正月》:「终踰绝险,曾是不意。」《后汉书。卷一五。李王邓来列传。李通》:「通因具言谶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