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6,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下一页
李侯写真
裂写道经
榴皮写壁
书写
婆罗捺写
顿写
渐写
写瓶
写照
写经
写氎
释家写经字数
词典(续上)
丽玉写声李侯写真
裂写道经
榴皮写壁
佛类词典
阿那陀宾荼驮写耶阿蓝磨书写
婆罗捺写
顿写
渐写
写瓶
写照
写经
写氎
释家写经字数
其它辞典
刘子翚(字 彦冲 号 屏山、病翁 文靖 世称 屏山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1—1147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彦冲,号屏山,一号病翁。刘韐子。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与胡宪、刘勉之为道义交。深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卒谥文靖。有《屏山集》。全宋诗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冲,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为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为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著由其子玶编为《屏山集》二十卷,胡宪为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二五五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冲,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韐子,子羽弟。以父任补官,靖康元年辟为真定府幕属。二年父死国难,服除,除兴化军通判。绍兴二年秩满,以执丧致羸疾,不堪吏责,辞归武夷山,不出者十七年,专事讲学,尤深于《易》。与游者皆海内知名士。与朱熹父松友善,熹奉父命及门受业。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有《屏山集》二十卷传世。见《宋儒文靖公刘屏山先生实录》(《刘氏传忠录续编》卷三),朱熹《屏山先生刘公墓表》(《朱文公文集》卷九○),《宋史》卷四三四《刘子翚传》。
《分类字锦》:李侯写真(李侯写真)
傅若金 古杉行题陈兵曹所藏李遵道画灵隐道中二杉图 灵隐道中古杉树,上与云雾相胶葛。李侯一见为写真,霜雪萧萧起亳末。
《分类字锦》:榴皮写壁(榴皮写壁)
苏轼《书所和回先生诗后》:熙宁元年八月十九日,有道人过沈东老饮酒,用石榴皮写字壁上,自称回山人。东老送之出门,至石桥上,先渡桥数十步,不知其所往。或曰此吕先生洞宾也。
阿那陀宾荼驮写耶阿蓝磨
【佛学大辞典】
(地名)Ana%thapin!d!adasyaa%ra%ma,阿那邠阿蓝磨,阿那邠阿蓝,阿那陀宾荼陀私那(正耶),阿罗祢,阿难邠坻阿蓝,皆为梵音之讹略。译曰给孤独园。舍卫城之富豪,须达长者园之梵名。玄应音义三曰:「阿那陀,此云无亲,旧人义译为孤独。宾荼驮写耶,此云团与,旧人义译为给。犹是须达多之别名。须达多,此云善与,故得给孤独名也。阿蓝磨者,园也。」
(地名)Ana%thapin!d!adasyaa%ra%ma,阿那邠阿蓝磨,阿那邠阿蓝,阿那陀宾荼陀私那(正耶),阿罗祢,阿难邠坻阿蓝,皆为梵音之讹略。译曰给孤独园。舍卫城之富豪,须达长者园之梵名。玄应音义三曰:「阿那陀,此云无亲,旧人义译为孤独。宾荼驮写耶,此云团与,旧人义译为给。犹是须达多之别名。须达多,此云善与,故得给孤独名也。阿蓝磨者,园也。」
书写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五种法师之一。(参见:法师)
【三藏法数】
谓于诸佛经典,若能书写广传,流通大法,是为书写法师。
【三藏法数】
谓于佛所说经律论文,书写流通,使不断绝也。
(杂语)五种法师之一。(参见:法师)
【三藏法数】
谓于诸佛经典,若能书写广传,流通大法,是为书写法师。
【三藏法数】
谓于佛所说经律论文,书写流通,使不断绝也。
婆罗捺写
【佛学大辞典】
(地名)与婆罗痆斯同。
(地名)与婆罗痆斯同。
顿写
【佛学大辞典】
(仪式)又曰顿经,一日经。于一座疾书法华经也。为追福而修之。
(仪式)又曰顿经,一日经。于一座疾书法华经也。为追福而修之。
渐写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为法施书法华经,有顿写渐写之式。以数日书之,谓之渐写。
(杂语)为法施书法华经,有顿写渐写之式。以数日书之,谓之渐写。
写瓶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传法无遗漏,譬诸一瓶之水写于他一瓶也。涅槃经四十曰:「如写瓶水置之一瓶。」
(术语)传法无遗漏,譬诸一瓶之水写于他一瓶也。涅槃经四十曰:「如写瓶水置之一瓶。」
写照
【佛学大辞典】
(杂语)画肖像谓之写照。照者镜也。见镜之所照,模仿而写其面像也。
(杂语)画肖像谓之写照。照者镜也。见镜之所照,模仿而写其面像也。
写经
【佛学大辞典】
(杂名)书写经文而供养之也。
(杂名)书写经文而供养之也。
写氎
【佛学大辞典】
(杂名)写于白
之佛像也。祖庭事苑六曰:「摩腾,竺法兰,以白
画释迦像并四十二章经,载以白马云云。」
(杂名)写于白


释家写经字数
【佛学大辞典】
(仪式)宋赵彦卫擪云麓漫钞曰:「释氏写经一行,以十七字为准,故国朝试童行诵经,计其纸数。以十七字为行,二十五行为一纸。」
(仪式)宋赵彦卫擪云麓漫钞曰:「释氏写经一行,以十七字为准,故国朝试童行诵经,计其纸数。以十七字为行,二十五行为一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