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笔端(筆端)  拼音:bǐ duān
笔头。指文章、文字或绘画。《旧唐书。卷一七八。郑畋传》:「逞谲诡于笔端,笼爱憎于形内。」《朱子语类。卷二○。论语。学而篇上》:「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便是。」
《國語辭典》:笔墨(筆墨)  拼音:bǐ mò
1.写字用的笔和墨。《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
2.比喻文章。汉。王充《论衡。乱龙》:「子骏汉朝智囊,笔墨渊海。」《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但只是笔墨相与,他家银钱大事,还不肯相托。」
3.亲手写的笔迹墨画。南朝梁。庾肩吾书品论〉:「魏帝笔墨雄赡,吴主体裁绵密。」《老残游记》第三回:「两边字画多半是时下名人的笔墨。只有中间挂著一幅中堂,只画了一个人。」
4.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上的术语,有时亦作中国画技法的总称。技法上,笔指钩、勒、皴、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积等墨法。
《國語辭典》:铅华(鉛華)  拼音:qiān huá
1.形容人或物外在的光鲜亮丽。如:「洗尽铅华」、「褪尽铅华」。
2.古代女子化妆用的铅粉。唐。权德舆 玉台体诗一二首之一一:「铅华不可弃,莫是稿砧归。」宋。辛弃疾 西江月。宫粉厌涂娇额词:「杏腮桃脸费铅华,终惯秋蟾影下。」
《漢語大詞典》:墨池
(1).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 汉 张芝 、 晋 王羲之 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 唐 裴说 《怀素台歌》:“ 永州 东郭有奇怪,笔家墨池遗跡在。” 宋 曾巩 《墨池记》:“﹝ 临川 ﹞ 新城 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 王羲之 之墨池。”
(2).指砚。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墨地皮棚》:“ 王僧彦 父名 师古 ,常自呼砚为墨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文房四宝都拈住,谩把松烟试,墨池点得兔毫浓,拂拭锦笺一纸。” 郁达夫 《采石矶》七:“他拿起笔来,往墨池里扫了几扫,就模模糊糊的写了下去。”
(3).指习书写字处。 唐 元稹 《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墨池怜嗜学,丹青羡登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白首何人?墨池谁子?后生是畏,前圣有言。”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玩具·高丽贡纸:“其表文咨文俱卤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陈矣。”
(4).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笔墨:“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笔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齐,亦使平均。”
《漢語大詞典》:学书(學書)
(1).读书。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2).学习写字。南史·隐逸传下·徐伯珍:“ 伯珍 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 宋 曾巩 《墨池记》:“ 羲之 尝慕 张芝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宋 陆游 《喜小儿辈到行在》诗:“ 阿纲 学书蚓满幅, 阿绘 学语鶯囀木。” 元 杨维桢 《又湖州作》诗之四:“得句时过 张外史 ,学书不让 管夫人 。”参见“ 学字 ”。
《漢語大詞典》:学字(學字)
学习书法。南史·齐武陵昭王晔传:“ 高祖 虽为方伯,而居处甚贫,诸子学书无纸笔, 曄 常以指画空中及画掌学字,遂工篆法。” 宋 黄庭坚 《跋〈与张载熙书〉卷尾》:“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於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字既成,且养於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
分類:学习书法
《國語辭典》:笔法(筆法)  拼音:bǐ fǎ
1.写字、作画时用笔的方法。如:「作画时,若使用不同的笔法,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唐。颜真卿 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有群众师张公求笔法,或有得者,皆曰神妙。」
2.行文的习惯句法、章法。即写作技巧。如:「这本书的作者笔法精鍊,文采斐然。」《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会又令人于中途截了邓艾表文,按艾笔法,改写傲慢之辞,以实己之语。」
《国语辞典》:一笔(一笔)  拼音:yī bǐ
1.文字的一画。
2.帐目一项。《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差人即时拿出二百文,买酒买肉,同宦成两口子吃,算是借与宦成的,记一笔帐在那里。」《红楼梦》第七二回:「我看古董帐上还有这一笔,却不知此时这件著落何方。」
3.写字或绘画下笔后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如:「一笔寿」、「一笔虎」、「一笔画」。
4.一种笔法。如:「他写得一笔软软的赵字。」
5.一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这万敝友是浙江一个最有用的人,一笔的好字。」
《國語辭典》:雌黄(雌黃)  拼音:cī huáng
1.矿物名,成分为三硫化二砷,有剧毒。雌黄晶体呈短柱状或可片状剥离。颜色为柠檬黄色,半透明,金刚光泽至油脂光泽,燃烧时,产生青白色烟雾具强烈的蒜臭味。常和雄黄共生。
2.纂改文字。古人用黄纸写字时,常以雌黄涂抹错误之处再改易。其作用犹今之修正液。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3.比喻不顾事情真相,随意批评。参见「口中雌黄」条。
《國語辭典》:弄笔(弄筆)  拼音:nòng bǐ
1.舞弄文笔。《晋书。卷一三○。赫连勃勃载记》:「吾死之后,汝辈弄笔,当置吾何地!」《红楼梦》第二一回:「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文。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
2.执笔写字、为文、作画。唐。韩愈寄卢仝〉诗:「往年弄笔嘲同异,怪辞惊众谤不已。」唐。元稹 闺晚诗:「调弦不成曲,学书徒弄笔。」
《國語辭典》:涂抹(塗抹)  拼音:tú mǒ
1.化妆。《宋史。卷四七二。奸臣列传二。蔡京》:「或侍曲宴,则短衫窄裤,涂抹青红,杂倡优侏儒,多道市井淫媟谑浪语,以蛊帝心。」
2.随意图画、信笔挥洒。唐。卢仝 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宋。刘克庄 再获一砚自和诗:「拊摩无粟向肌起,涂抹有花从笔生。」
《国语辞典》:带草(带草)  拼音:dài cǎo
写字时兼有草书的体势。唐。张怀瓘〈书议〉:「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
《國語辭典》:毫素  拼音:háo sù
笔和纸。也称为「毫楮」、「豪素」。
《國語辭典》:摇笔(搖筆)  拼音:yáo bǐ
提笔、动笔。汉。王充《论衡。程材》:「文吏摇笔,考迹民事。」唐。杜审言〈赠苏味道〉诗:「据鞍雄剑动,摇笔羽书飞。」
《漢語大詞典》:擘窠
(1).写字、篆刻时,为求字体大小匀整,以横直界线分格,叫“擘窠”。擘,划分;窠,框格。 唐 颜真卿 《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前书点画稍细,恐不经久。臣今谨据石擘窠,大书一本,随表奉进。”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 汉 印多用五字,不用擘窠。”
(2).指大字。 清 赵翼 《岣嵝碑歌》:“想见摩崖作擘窠,六丁下照火光赤。” 清 曹寅 《尚中索书真州东园予有愧焉作诗留别情见乎辞》:“请我书绰楔,擘窠当门前。”参见“ 擘窠大字 ”。
《漢語大詞典》:擘窠大字
大字。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属对:“又登 望海亭 ,柱间有擘窠大字。”明史·文苑传四·王稚登:“四岁能属对,六岁善擘窠大字。” 闻一多 《一个白日梦》:“那威风凛凛的稻草人式的构造物,和它上面更威风的蓝地白书的八个擘窠大字:顶天立地,继往开来。也不知道是出自谁人的手笔。”
分類:大字
《國語辭典》:修业(修業)  拼音:xiū yè
1.研习学艺。「修」文献异文作「脩」。《后汉书。卷六○下。蔡邕列传》:「脩业思真,弃此焉如?」
2.学生在校受课。如:「修业期满,准予毕业。」
3.经营家业。「修」文献异文作「脩」。《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脩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漢語大詞典》:脩业(脩業)
(1).建立功业。《易·乾》:“君子进德脩业。” 晋 张华 《励志》诗:“进德脩业,暉光日新。”
(2).学习知识,钻研学问。后汉书·蔡邕传:“脩业思真,弃此焉如?静以俟命,不斁不渝。”
(3).经营产业。史记·货殖列传:“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脩业而息之,遂至巨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