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吃味  拼音:chī wèi
吃醋、嫉妒。指因无法分享好处而内心觉得不是滋味。如:「看著别人飞黄腾达,自己却依然一事无成,心里难免吃味。」
《国语辞典》:饱暖生淫(饱暖生淫)  拼音:bǎo nuǎn shēng yín
生活饱暖安逸之馀,内心却产生超越礼法的非分之想。比喻欲望无止境。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你穷杀呵甘心守分挨贫困,你富呵休笑我饱暖生淫惹议论。」也作「饱暖生淫欲」、「饱暖思淫欲」。
《国语辞典》:不形于色(不形于色)  拼音:bù xíng yú sè
内心的感觉不在脸上表现出来。《三国演义》第一回:「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
《国语辞典》:不露神色  拼音:bù lòu shén sè
不将内心感情流露于外。形容态度镇静、沉著。如:「小李不露神色,只是将手挥一挥,叫大伙儿让开。」也作「不露声色」。
《国语辞典》:真心话(真心话)  拼音:zhēn xīn huà
出自内心,真实无妄的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僧家初时抵赖,后见来人说道:『已自相逢厮认了,』才把真心话,一一说知。」
《国语辞典》:震撼力  拼音:zhèn hàn lì
1.出敌意表,以火力及机动力猛烈予以打击,使敌陷于惊惶失措,而丧失其作战能力或战斗意志。
2.使人内心撼动的巨大冲击力量。如:「他的言论对听众产生强大的震撼力。」
《国语辞典》:诚惶诚惧(诚惶诚惧)  拼音:chéng huáng chéng jù
形容内心非常惶恐不安。参见「诚惶诚恐」条。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三。进翊圣保德真君事迹表》:「真君事迹三卷,谨随表上进以闻,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国语辞典》:诚恐诚惶(诚恐诚惶)  拼音:chéng kǒng chéng huáng
形容内心非常惶恐不安。参见「诚惶诚恐」条。明。汤显祖《南柯记》第三二出:「念臣棼诚恐诚惶,堑江城遭寇与拦当。」
《国语辞典》:茶饭不思(茶饭不思)  拼音:chá fàn bù sī
受情绪影响,连吃饭喝水都不想。形容内心焦虑或苦恼等。如:「不知她近来有什么心事,如此茶饭不思,坐卧难安。」
《国语辞典》:踧踖不安  拼音:cù jí bù ān
外表恭敬而内心局促不安。《野叟曝言》第三八回:「田氏踧踖不安,伸手出被,告罪请诊。」
《国语辞典》:大奸似忠  拼音:dà jiān sì zhōng
形容人外表看似忠厚老实,内心却是奸诈险恶。也作「大奸似忠」。
《国语辞典》:触目骇心(触目骇心)  拼音:chù mù hài xīn
目光所及,令人内心惊恐。形容事情极为惨重。清。黄宗羲〈陈葵献偶刻诗文序〉:「触目骇心,动成篇什,素所蓄积于此焉发之,所见者与人同,所得者固与人异也。」也作「触目崩心」、「触目惊心」。
《国语辞典》:蔫土匪  拼音:niān tǔ fěi
讥讽表面上诚恳朴实,内心阴险的人。如:「他是个蔫土匪,小心上当!」也称为「蔫头匪类」。
《国语辞典》:外面情  拼音:wài miàn qíng
表面佯装而非发自内心的情感。《红楼梦》第八八回:「那秋桐本来不顺凤姐,后来贾琏因尤二姐之事不大爱惜他了,凤姐又笼络他,如今倒也安静,只是心里比平儿差多了,外面情儿。」
《國語辭典》:感人肺肝  拼音:gǎn rén fèi gān
使人深受感动。唐。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序〉:「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也作「感人肺腑」、「感人心脾」。
分類:内心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