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内伤(內傷)  拼音:nèi shāng
1.中医指因身心过劳、饮食不适及七情六欲所导致的病症,相对于外感而言。《汉书。卷三○。艺文志》:「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2.在伤科学上指跌、仆、捶、击等导致内脏、气、血、经络损伤。相对于外伤而言。
3.心中悲痛。《清史稿。卷二一四。后妃传。高宗孝贤纯皇后传》:「致黯然以内伤兮,遂邈尔而长逝。」唐。杜甫入衡州〉诗:「恕己独在此,多忧增内伤。」
《漢語大詞典》:外感内伤(外感内傷)
(1).中医谓外感风邪,内有郁积而致病。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次日便觉得有些鼻塞声重,胸闷头晕,懨懨的就成了一个外感内伤的病。”
(2).比喻内外煎迫。 冯玉祥 《我的生活》第六章:“经过长期的折冲,交涉处处掣肘,因此外感内伤。一位晚 清 最负盛名的外交家,就轻轻殂谢了。”
《國語辭典》:暗伤(暗傷)  拼音:àn shāng
1.暗自伤心。唐。鲍溶秋夜对月怀李正封〉诗:「日远迷所之,满天心暗伤。」
2.由跌、碰、捶、击等导致内脏、气、血、经络的损伤。
3.物体上没有显现出的缺损。
《國語辭典》:恶寒(惡寒)  拼音:è hán
中医上指病人怕冷、畏寒的徵兆。
《漢語大詞典》:中湿(中溼)
中医病名。泛指由于外感或内伤湿邪引起的一些症候,如皮肤顽麻、喘满、肿胀、腰胯重痛、肢节不利等。《宣和遗事》后集:“帝在右廨院拘囚久,生溼淖,似有中溼之疾。”
《國語辭典》:内因(內因)  拼音:nèi yīn
1.含在一事物之内,而促使该事物产生变化的原因。
2.中医指致病的内部因素。如以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过度、内伤脏气为致病的因素。
《國語辭典》:劳伤(勞傷)  拼音:láo shāng
泛指因劳累过度引起的倦怠、虚热、心烦不安等症状。
《漢語大詞典》:脱营(脱營)
中医谓情志内伤,形体消瘦,血脉虚减。《素问·疏五过论》:“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 王冰 注:“神屈故也,贵之尊荣,贱之屈辱,心怀眷慕,志结忧惶,故虽不中邪,而病从内生,血脉虚减,故曰脱营。”
《国语辞典》:阳虚发热(阳虚发热)  拼音:yáng xū fā rè
一种疾病的症状。中医上指:(1)因劳倦内伤,脾胃气虚而致的虚热。(2)因阴寒内盛,虚阳格拒于外所出现的浮热。
《國語辭典》:伤药(傷藥)  拼音:shāng yào
中医用于治疗身体内、外创伤的药物。《文明小史》第五○回:「先生请回去养息养息罢!如果受了伤,还得好好的吃伤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