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6,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7 下一页
廉兽
两脚兽
笼禽槛兽
率兽食人
戮兽
鳞兽
六环兽耳
六駮食兽
三十六兽
百八兽
三兽
三兽渡河
室兽摩罗
词典(续上)
猛兽皮鞯廉兽
两脚兽
笼禽槛兽
率兽食人
戮兽
鳞兽
六环兽耳
六駮食兽
佛类词典
十二兽三十六兽
百八兽
三兽
三兽渡河
室兽摩罗
《韵府拾遗 宥韵》:戮兽(戮兽)
元稹文游不得恣追禽戮兽之乐玩不得爱遐异僻绝之珍
《分类字锦》:六环兽耳(六环兽耳)
绍兴古器评汉六环兽耳壶是器既以两兽啮环以为耳又附四小环于脰与它器特异贲饰繁缛精丽可观然气韵非古殆汉工所造也
十二兽
【佛学大辞典】
(名数)此中与我国相传之十二支相违者,唯虎与狮子而已。然止观等引大集经将师子改虎(十二支配十二兽,见汉王充之论衡,似基于列子三十六兽说故我国十二支说非依佛教也),此一一方各有二罗刹女及五百眷属随其方面各自供养其方之三神,而其窟皆是古昔菩萨之住处也。又一一各修各慈。昼夜常巡阎浮提内,人皆敬愿。已曾于过去佛处发愿,一兽一日一夜遍历阎浮提,馀十一兽,安住修慈。由七月一日,鼠为其首,二牛,三寅乃至十三,旋再从鼠起,是故此土多禽兽,能行教化。然此有权实二种,其权者在宝山中,常修众生缘之恶,其实者能恼乱行人,故于邪想之坐禅,或现少男少女乃至种种禽兽之形,或使人娱乐,或使人恐怖,是禅定魔三种中之时媚鬼也。此时行者持其时识其兽,呼其名而呵之,必逃去云。
(名数)此中与我国相传之十二支相违者,唯虎与狮子而已。然止观等引大集经将师子改虎(十二支配十二兽,见汉王充之论衡,似基于列子三十六兽说故我国十二支说非依佛教也),此一一方各有二罗刹女及五百眷属随其方面各自供养其方之三神,而其窟皆是古昔菩萨之住处也。又一一各修各慈。昼夜常巡阎浮提内,人皆敬愿。已曾于过去佛处发愿,一兽一日一夜遍历阎浮提,馀十一兽,安住修慈。由七月一日,鼠为其首,二牛,三寅乃至十三,旋再从鼠起,是故此土多禽兽,能行教化。然此有权实二种,其权者在宝山中,常修众生缘之恶,其实者能恼乱行人,故于邪想之坐禅,或现少男少女乃至种种禽兽之形,或使人娱乐,或使人恐怖,是禅定魔三种中之时媚鬼也。此时行者持其时识其兽,呼其名而呵之,必逃去云。
三十六兽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时各有三兽。总为三十六兽。止观八曰:「一时为三十二时,即有三十六兽。寅有三:初是猩,次是豹,次是虎;卯有三:狐,兔,貉;辰有三:龙,蛟,鱼;此九属东方木也。已有三:蝉,鲤,蛇;午有三:鹿,马,獐;未有三:羊,雁,鹰;此九属南方火也。申有三:狖,猿,猴;酉有三:乌,鸡,雉;戌有三:狗,狼,豺;此九属西方金也。亥有三:豕,貐,猪;子有三:猫,鼠,伏翼;丑有三:牛,蟹,鳖;此九属北方水也。」止观八之二开三十六兽为百八兽。但三十六兽出列子及琅琊代醉篇。
(名数)一时各有三兽。总为三十六兽。止观八曰:「一时为三十二时,即有三十六兽。寅有三:初是猩,次是豹,次是虎;卯有三:狐,兔,貉;辰有三:龙,蛟,鱼;此九属东方木也。已有三:蝉,鲤,蛇;午有三:鹿,马,獐;未有三:羊,雁,鹰;此九属南方火也。申有三:狖,猿,猴;酉有三:乌,鸡,雉;戌有三:狗,狼,豺;此九属西方金也。亥有三:豕,貐,猪;子有三:猫,鼠,伏翼;丑有三:牛,蟹,鳖;此九属北方水也。」止观八之二开三十六兽为百八兽。但三十六兽出列子及琅琊代醉篇。
百八兽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三十六兽各开三兽为百八,止观列记其名。
(名数)于三十六兽各开三兽为百八,止观列记其名。
三兽
【佛学大辞典】
(譬喻)兔马象也。三兽渡河,兔足在水上,以譬声闻之悟道最浅。马足在水中,以譬缘觉之悟道稍深。象足到水底,以譬菩萨之悟道最深。见思之烦恼有正体与习气,声闻但断正体,缘觉兼侵习气,菩萨正习俱尽。法性之空理,或譬生死为河水,譬三乘为三兽。三乘之人,虽證同一之法性,渡同一生死之流,然从其浅深而生如此之差别。天台以之为四教中通教之教理。涅槃经二十三曰:「譬如有河,第一香象不能得底,则名为大。声闻缘觉至十住菩萨不见佛性,名为涅槃,非大涅槃。若能了了见于佛性,则得名为大涅槃也。是大涅槃唯象王能尽其底。大象王者,谓诸佛也。」同二十七曰:「二乘之人虽观因缘,犹不得名为佛性。(中略)又未能渡十二因缘河犹如兔马。何以故?不见佛性故。」优婆塞戒经一曰:「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声闻缘觉虽断烦恼,不断习气。如来能拔一切烦恼习气根原,故名为佛。」止观六曰:「涅槃名为三兽渡河,通教观意。」同辅行曰:「三人如兽,真如水底。」
(譬喻)兔马象也。三兽渡河,兔足在水上,以譬声闻之悟道最浅。马足在水中,以譬缘觉之悟道稍深。象足到水底,以譬菩萨之悟道最深。见思之烦恼有正体与习气,声闻但断正体,缘觉兼侵习气,菩萨正习俱尽。法性之空理,或譬生死为河水,譬三乘为三兽。三乘之人,虽證同一之法性,渡同一生死之流,然从其浅深而生如此之差别。天台以之为四教中通教之教理。涅槃经二十三曰:「譬如有河,第一香象不能得底,则名为大。声闻缘觉至十住菩萨不见佛性,名为涅槃,非大涅槃。若能了了见于佛性,则得名为大涅槃也。是大涅槃唯象王能尽其底。大象王者,谓诸佛也。」同二十七曰:「二乘之人虽观因缘,犹不得名为佛性。(中略)又未能渡十二因缘河犹如兔马。何以故?不见佛性故。」优婆塞戒经一曰:「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声闻缘觉虽断烦恼,不断习气。如来能拔一切烦恼习气根原,故名为佛。」止观六曰:「涅槃名为三兽渡河,通教观意。」同辅行曰:「三人如兽,真如水底。」
三兽渡河
【佛学大辞典】
(譬喻)婆沙论。三兽渡河。兔浮水上。马及一半。象穷底。喻菩萨缘觉声闻。所得有浅深也。说(参见:三兽)。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并法华玄义)
三兽喻三乘,河喻空理也。谓通教声闻、缘觉、菩萨同出三界,取證空理,而根器有大小,行位有浅深,如象、马、兔,同共渡河,而有浅深之异。故以此为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象渡河〕,象渡河者,喻菩萨之人也。谓菩萨修六度万行,利益众生,断见、思惑,及断习气尽,而證菩提。如象之渡河,得其底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见、思惑者,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曰思惑。习气者,即见、思馀习之气分也。)
〔二、马渡河〕,马渡河者,喻缘觉之人也。谓缘觉修十二因缘,断见、思惑,虽兼断习气,未能净尽,而證真空之理。如马之渡河,虽不至底,而渐深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三、兔渡河〕,兔渡河者,喻声闻之人也。谓声闻修四谛法,断见、思惑,未能除断习气,而但證真空之理。如兔之渡河,但浮水而过,不能深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譬喻)婆沙论。三兽渡河。兔浮水上。马及一半。象穷底。喻菩萨缘觉声闻。所得有浅深也。说(参见:三兽)。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并法华玄义)
三兽喻三乘,河喻空理也。谓通教声闻、缘觉、菩萨同出三界,取證空理,而根器有大小,行位有浅深,如象、马、兔,同共渡河,而有浅深之异。故以此为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象渡河〕,象渡河者,喻菩萨之人也。谓菩萨修六度万行,利益众生,断见、思惑,及断习气尽,而證菩提。如象之渡河,得其底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见、思惑者,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曰思惑。习气者,即见、思馀习之气分也。)
〔二、马渡河〕,马渡河者,喻缘觉之人也。谓缘觉修十二因缘,断见、思惑,虽兼断习气,未能净尽,而證真空之理。如马之渡河,虽不至底,而渐深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三、兔渡河〕,兔渡河者,喻声闻之人也。谓声闻修四谛法,断见、思惑,未能除断习气,而但證真空之理。如兔之渡河,但浮水而过,不能深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室兽摩罗
【佛学大辞典】
(动物)又作失兽磨罗,失守磨罗。失收磨罗。鳄鱼之类。善见论十七曰:「失守摩罗者,鳄鱼也。」玄应音义十七曰:「失兽摩罗,或言失收么罗,此云煞子鱼也。善见律译云鳄鱼也。」唯识秘演二本曰:「室兽摩罗,傍生类也。形如壁蛒,小者二丈,大者百尺。」梵S/is/uma%ra。
(动物)又作失兽磨罗,失守磨罗。失收磨罗。鳄鱼之类。善见论十七曰:「失守摩罗者,鳄鱼也。」玄应音义十七曰:「失兽摩罗,或言失收么罗,此云煞子鱼也。善见律译云鳄鱼也。」唯识秘演二本曰:「室兽摩罗,傍生类也。形如壁蛒,小者二丈,大者百尺。」梵S/is/um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