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1,分4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蔡兼( 樊侯 )
薛兼(字 令长 号 五俊 )
魏兼恕
章仇兼琼
陈兼(字 不器 )
薛兼训
赵宗儒(字 秉文、兼文 昭 )
杜兼(字 处弘、处元 )
李兼
权德舆(字 载之 文 行第 三 扶风郡公 )
姚兼济
牛僧孺(字 思黯 别称 奇章侯 文简、文贞 行第 二 奇章郡公 )
狄兼谟(字 汝谐 )
焦继勋(字 成绩 )
其它辞典
赵兼( 周阳侯 )蔡兼( 樊侯 )
薛兼(字 令长 号 五俊 )
魏兼恕
章仇兼琼
陈兼(字 不器 )
薛兼训
赵宗儒(字 秉文、兼文 昭 )
杜兼(字 处弘、处元 )
李兼
权德舆(字 载之 文 行第 三 扶风郡公 )
姚兼济
牛僧孺(字 思黯 别称 奇章侯 文简、文贞 行第 二 奇章郡公 )
狄兼谟(字 汝谐 )
焦继勋(字 成绩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真定人。淮南王刘长之舅。文帝元年,恩及外戚,封为周阳侯。六年,有罪,国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66 【介绍】: 西汉人。秦末任睢阳令。从刘邦起事。任常山相。文帝元年封樊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2 【介绍】: 晋丹阳人,字令长。薛莹子。少与纪瞻、顾荣、闵鸿、贺循齐名,号为五俊。初入洛,察孝廉,辟公府,有能名。司马睿(元帝)为安东将军,以为军咨祭酒,迁丞相长史。元帝立,迁尚书,领太子少傅。明帝即位,加散骑常侍卒。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颍川人。为剑南节度使。曾开渠堰以利灌溉。闻杨氏姊妹受宠于帝,思有以结纳之为奥助,表杨国忠为推官。后借国忠之力,入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全唐文·卷四百五
兼琼。天宝元年官益州长史。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7 【介绍】: 唐河东人。初为李光弼部大将。肃宗宝应中,自殿中监兼御史中丞授越州刺史、浙东节度使。丁忧免。后加御史大夫,再知越州。代宗大历五年,授检校工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6—832 【介绍】: 唐邓州穰人,字兼文。赵骅子。玄宗开元中擢进士第。征拜右拾遗,充翰林学士。德宗贞元六年,领考功事,定百吏考绩,黜陟允当,无所畏避。进考功郎中,累迁给事中。贞元十二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四年,罢相,为右庶子。迁吏部侍郎。宪宗元和初,历检校礼部尚书,屡出镇地方。拜御史大夫,改吏部尚书。文宗大和六年以司空致仕。卒谥昭。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6—832 字秉文,邓州穰(今河南邓州)人。代宗大历年间登进士第,授弘文馆校书郎,满岁,以书判入高等,补陆浑尉。德宗建中元年(780)征为右拾遗,充翰林学士。贞元六年(790)进考功郎中,十一年迁给事中。次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四年罢为太子右庶子。后历礼、户、刑、兵、吏部尚书及太常卿等职。文宗大和六年(832)以司空致仕,卒谥昭。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八
宗儒字秉文。邓州穰人。第进士。累授翰林学士。建中时历屯田司门司勋员外郎。贞元中进考功郎中。迁给事中。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太子右庶子。迁吏部侍郎。元和朝拜吏部尚书。穆宗立。检校右仆射。守太常卿。拜太子少师。宝历初迁太子太保。太和六年以司空致仕。卒年八十七。赠司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0—809 【介绍】: 唐京兆人,字处弘。杜正伦五世孙。德宗建中元年进士。累辟诸府从事,拜濠州刺史。性浮险,尚豪侈。知帝厌兵,刺史历年不徙,兼谋自固,即修武备,募劲兵。帝以为才,益横恣。宪宗元和初,历迁苏州刺史、河南尹,所至杀戮聚敛,人人侧目。家聚书至万卷,署其末,戒子孙以坠鬻为不孝。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9 字处弘,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太宗相杜正伦五世孙。德宗建中元年(780)登进士第。后累佐使府。贞元十六年(800)任濠州刺史,入为刑部郎中。顺宗永贞元年(805)拜苏州刺史,未赴,改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出为商州刺史。宪宗元和三年(808)改河南少尹,旋升河南尹。次年暴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韩昌黎集》卷二六存其墓志。《全唐诗》存诗1首。《渑水燕谈录》卷六载此诗以为杜暹作。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二
兼字处元。元和中历官刑部吏部郎中。出为商州防禦使知河南尹兼水陆运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1 【介绍】: 唐陇西人。玄宗天宝中,仕为校书郎。后为州司马,累迁大州刺史。代宗大历十四年,自秘书少监兼侍御史授鄂州刺史、当州防御使。德宗建中三年,改鄂、岳、沔三州观察防御使,讨梁崇义。襄阳平,加左散骑常侍。旋又副曹王皋讨李希烈,以泾原乱,遂止。贞元元年,为江西观察使。罢省军士,收其资粮,以为月进,希固恩宠。又进六尺高银瓶。人以此少之。七年,征拜国子祭酒。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陇西(今甘肃临洮)人,代宗大历十四年(779)以秘书少监兼侍御史授鄂州防御使。德宗建中三年(782)改为鄂沔岳三州观察防御使,同年因讨梁崇义功,加散骑常侍。兴元元年(784)以讨朱滔功,加御史大夫。贞元元年(785)为洪州刺史,江西都团练观察使。事见赵憬《鄂州新厅记》、《旧唐书·德宗纪》。《全唐诗》录题语1首,似非其所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9—818 【介绍】: 唐天水略阳人,字载之。权皋子。四岁即能属诗,十五岁为文数百篇,成《童蒙集》,名声日大。德宗雅闻其名,征为太常博士。迁起居舍人,兼知制诰,再迁中书舍人。贞元末,拜礼部侍郎,三掌贡举,号为得人。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后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改刑部尚书,以检校吏部尚书出镇兴元。德舆综贯经术,其文雅正赡缛。卒谥文。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5 字载之,排行三,原籍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权皋之子。幼慧,15岁为文已数百篇。德宗时任包佶转运从事、太常博士、左补阙、知制诰、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三掌贡士,号为得人。元和五年(810)相于宪宗,直言敢谏,宽和待下。3年后,出为东都留守、刑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以疾归阙,殁于道。生平事迹见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与新、旧《唐书》本传。今有蒋寅《权德舆年谱略稿》。诗文雅正赡缛,为一代宗匠。“工古调,乐府极多情致”(《唐才子传》卷五),以奉和、应制、酬赠、送别为主要内容,五古、五绝成绩较大,严羽以为有“绝似盛唐者”,“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沧浪诗话·诗评》),王世贞称其诗为“铁中铮铮者”(《艺苑卮言》卷四)。有《权载之文集》50卷传世。其诗,《全唐诗》编为10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0首。唐诗汇评
权德与(761-818),字载之,秦州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居润州丹问(今江苏丹阳)建中中,为包佶转运从事。贞元初,以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佐江西李兼幕。七年,召为太常博士,改右补阙。迁起居舍人、驾部员外郎、司勋郎中,均知制诰。除中书舍人,十八年,兼知贡举。迁礼部侍郎,转户、兵、吏三部侍郎、太子宾客,复为兵部,迁太常卿。元和五年,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八年,留守东都。复历大常卿、刑部尚书。十一年,出镇兴元。卒。德舆工诗善文,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故时人尊为宗匠。达官名人碑志集序,多出其手。有《权德舆集》五十卷,今存。又《制集》五十卷、《童蒙集》十卷,均佚。《全唐诗》编诗十卷。全唐诗补逸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田各阳人。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补诗一首。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三
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人。贞元时累官礼部侍郎。转户部。元和五年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本官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封扶风郡公。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镇兴元。卒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作品评论
石林诗话
德舆在唐不以诗名,然词亦雅畅。唐诗纪事
德舆,字载之,元和中为相。其文雅正赡缛,动止无外饰,其酝藉风流,向然可慕。沧浪诗话
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权德舆或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唐才子传
德舆能赋诗,工古调,乐府极多情致。积思经术,无不贾综,手不释卷。虽动土无外饰,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唐诗品》
权公幼有令度,神情超越,遂专词艺,为时所慕。贞元以后,近体既繁,古声渐杳,公乃独专其美,取隆高代。五言近体,亦先气格而后讨藻,然气候既至,藻亦自丰,其在开元名手,亦堂奥之间者也。《诗源辨体》
权德舆,贞元时人,五言古虽不甚工,然杂用律体者少,中有四、五篇,气格绝类盛赓。七言古语虽绮艳,而格亦不卑。律诗,五言声气实胜,而七言则未为工。《诗辩坻》
元和诗响,不振已极,唯权文公乃颇见初唐遗构,亦一奇也。灵芬馆诗话
权文公以文草名世,而诗多丰缛修整,无可动人。惟《敷水驿》一绝:“空见水名敷,秦楼诗事无。临风驻征骑,聊复将髭须。”颇有风趣。《清明弋阳》云:“自叹清明在远方,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是持薪火,点作孤灯照洞房。”亦清婉有致。此种甚少也。权公《危语》诗:“被病独行逢乳虎,托风骇浪失棹橹。举人看榜闻晓鼓,孱夫孽子遇妒母。”皆有矛头淅米之意,然无如“举人看榜”一语之妙,身历扯境者与知之也。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陆韩卿,而远祖嵇叔夜,风流典瞻,累在才多,下笔不休,取评冗散。乃如“浩歌坐虚室,庭树生凉风”,亦自工意发端,通体神远。律裁清稳,七言绮丽;离合建除,称名六府;梁陈小体,亦拟简文,而艳炼不如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吴县人。善琴,得同县石荆山之传。后在扬州遇异人,授以“清风”、“景云”等五调,即世所传《广陵散》之遗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9—847 【介绍】: 唐安定鹑觚人,字思黯。德宗贞元进士。宪宗元和三年,因对策条指失政,为李吉甫所斥,久不得叙用。至穆宗时累官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官武昌军节度使。文宗大和四年还朝,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与李宗闵相结,排斥李德裕等,史称“牛李党争”。后出为淮南、山南东道节度使。武宗即位,李德裕为相,僧孺被贬居散地。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卒谥文简。有《玄怪录》。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0—848 字思黯,排行二,郡望安定(今甘肃泾川北),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15岁至长安习业。德宗贞元十九年(803)韦执谊命刘禹锡、柳宗元至樊乡造访,由是知名。二十一年登进士第。宪宗元和三年(808)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因条指失政,为宰相李吉甫所忌,授伊阙尉。后牛僧孺与李宗闵朋党相结,排斥李吉甫之子李德裕,史称“牛李党争”。穆宗长庆元年(821)拜户部侍郎,次年以本官同平章事,敬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封奇章郡公,后历武昌节度使、太子少师等职。武宗会昌四年(844)贬循州长史,卒于洛阳,谥文贞。生平见杜牧《牛僧孺墓志铭》及《旧唐书》、《新唐书》本传。著有传奇集《玄怪录》。《全唐诗》存诗4首,残句9。《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1首,残句2。唐诗汇评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贞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元和三年(808)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对策第一,授伊阙尉。以对策直言时政,久不调。后除河南尉,迁监察御史,历礼部、考功员外郎、库部郎中知制诰、御史中丞、户部侍郎。长庆三年拜相。宝历初,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大和四年,复相;六年,出镇淮南。开成二年,为东都留守,征拜左仆射,复出镇襄州,累进司徒。会昌中,李德裕用事,罢为太子少师,复留守东都。三贬为循州长史。宣宗即位,量移衡、汝二州长史,复迁太子少师。卒。僧孺与令狐楚、李宗闵交厚,史称“牛党”,与李德裕党交恶,史称“牛李党争”。著有《玄怪录》(一作《幽怪录》)十卷,今存炙本。《全唐诗》存诗四首。黄鹤楼志·人物篇
牛僧孺(779~847) 唐代官员、学者。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或作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贞元二十一年(805)进士。累官户部侍郎、武昌军(今湖北武昌)节度使、淮南节度使、东都留守、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襄阳)节度使、户部尚书,穆宗至武宗时曾四次出任宰相。是历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中的牛党领袖。曾撰《玄怪录》传奇十卷,鲁迅论曰:“造传奇之文,荟萃于一集者,唐代多有,而煊赫者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牛僧孺在湖北任职六年,颇有政声。曾耗时五年改建鄂州城垣,使黄鹤楼成为了独立的景观建筑。蛇山上有“奇章亭”,即为纪念卒后被追封为奇章郡公的牛僧孺而建。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二
僧孺字思黯。隋仆射奇章公宏之裔。第进士。元和初登贤良方正制科。长庆三年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敬宗立。加中书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封奇章郡公。罢为武昌节度使。文宗立。复以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加门下侍郎。出为淮南节度使。召拜左仆射。武宗朝进太子太傅。贬循州长史。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卒年六十九。赠太尉。谥曰文简。
作品评论
唐摭言
奇章公始举进士,致琴书于灞浐间,先以所业谒韩文公、皇甫员外……二公披卷,卷首有《说乐》一章,未阅其词,遽曰:“斯高文,且以拍板为什么?”对曰:“谓之乐句。”二公相顾大喜曰:“斯高文必矣!”……复诲之曰;“某日可游青龙寺,薄暮而归。”二公其口联镳至彼,因署其门曰:“韩愈、皇甫湜同谒几官前辈,不遇。”翌日,辇毂名士,咸往观焉,奇章之名由是赫然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并州太原人,字汝谐。狄仁杰族孙。第进士。辟襄阳使府。文宗朝授左拾遗,数十书言事。历刑部郎中,蕲、邓、郑三州刺史,累迁御史中丞。武宗会昌中,迁东都留守。有《开成详定格》。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五
兼谟字汝谐。并州太原人。第进士。历蕲邓郑苏四州刺史。以治最擢给事中。迁御史中丞。累迁尚书左丞。领天平军节度使。辞疾。以秘书监归洛阳。迁东都留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1—978 【介绍】: 宋许州长社人,字成绩。少读书有大志。仕后晋,屡建战绩,累迁保义军兵马留后。仕后汉、后周,皆有功名。宋初,为右武卫上将军。太祖乾德中,向拱为西京留守,不省府事,群盗为乱,朝命继勋代之,月余秩序肃然。仕终彰德军节度,仍知留府事。平生涉猎史传,颇达治道,所至有善政。然性吝啬,多省公府用度,时论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