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兼备(兼備)  拼音:jiān bèi
同时具备。《宋史。卷三四七。章衡传》:「使辽,燕射连发破的,辽以为文武兼备,待之异于他使。」
《国语辞典》:文武兼备(文武兼备)  拼音:wén wǔ jiān bèi
允文允武,智勇俱全。《新唐书。卷一○八。裴行俭传》:「兵不血刃而叛党禽夷,可谓文武兼备矣。」《英列传》第九回:「他馆有个朱明公,才德英明,文武兼备。」也作「文武兼济」、「文武兼资」。
《国语辞典》:谋勇兼备(谋勇兼备)  拼音:móu yǒng jiān bèi
智谋勇力二者兼俱。《三国演义》第七一回:「黄忠谋勇兼备,况有法正相助,不可轻敌。」
分类:智谋勇力
《国语辞典》:德容兼备(德容兼备)  拼音:dé róng jiān bèi
品德良好,仪态端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直待事成之后,方可与老爷得知。必用心访个德容兼备的,我老爷总肯是一般相看。」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出:「妃子世胄名家,德容兼备。取供内职,深惬朕心。」
《国语辞典》:才德兼备(才德兼备)  拼音:cái dé jiān bèi
兼具才华和品德。《英烈传》第二八回:「陈元帅英武盖世,才德兼备,我等宜共立为帝,享有大宝。」
《国语辞典》:材能兼备(材能兼备)  拼音:cái néng jiān bèi
兼具才华与能力。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王焕也空学的文武双全,培养得材能兼备。」
《國語辭典》:德才兼备(德才兼備)  拼音:dé cái jiān bèi
品德高尚,才能出众。如:「一时间要找到德才兼备的俊秀,确实不太容易。」
《國語辭典》:班班  拼音:bān bān
1.繁茂的样子。也作「斑斑」。
2.明显的样子。如:「班班可考」。
3.车辆往来众多的样子。《续汉书志。第一三。五行志一》:「一徒死,百乘车。车班班,入河閒。」唐。杜甫忆昔〉诗:「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國語辭典》:彬彬  拼音:bīn bīn
各种不同事物配合适当的样子。《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其十志该富,赞序弘丽,儒雅彬彬,信有遗味。」也作「斌斌」。
《國語辭典》:彬彬有礼(彬彬有禮)  拼音:bīn bīn yǒu lǐ
形容人的礼貌恰到好处,不至于矫情多礼,也不至于粗鲁无礼。如:「他对人彬彬有礼。」《镜花缘》第八三回:「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國語辭典》:不该(不該)  拼音:bù gāi
不应当。《红楼梦》第四四回:「我原不该来,不喝,我们就走。」
《國語辭典》:通才  拼音:tōng cái
1.学识广博,兼具多种才能的人。三国魏。曹丕 典论论文:「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元史。卷一三。世祖本纪十》:「阿合马专政时所用大小官员,例皆奏罢,其间岂无通才?宜择可用者仍用之。」
2.博通多种才能。如:「通才教育」。《后汉书。卷二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韦彪》:「又谏议之职,应用公直之士,通才謇正,有补益于朝者。」《宋书。卷八四。列传。孔觊》:「夫以记室之要,宜须通才敏思,加性情勤密者。」
《國語辭典》:全才  拼音:quán cái
1.精通于各方面的才能。宋。苏轼〈伊尹论〉:「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故临大事而不乱。」
2.精通于各方面才能的人。唐。权德舆奉和鄜州刘大夫麦秋出师遮虏有怀中朝亲故〉诗:「天子爱全才,故人雄外台。」
《漢語大詞典》:兼该(兼該)
亦作“ 兼賅 ”。 兼备,包括各个方面。 汉 扬雄 《交州牧箴》:“大 汉 受命,中国兼该。”隋书·音乐志上:“ 汉 雅乐郎 杜夔 ,能晓乐事,八音七始,靡不兼该。”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官常二:“见其条理详明,言词愷切,民情吏习,罔不兼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清操亮节,体用兼賅。”
分類:兼备各个
《國語辭典》:斌斌  拼音:bīn bīn
文质兼备的样子。《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公孙弘传》:「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矣。」也作「彬彬」。
分類:文质兼备
《漢語大詞典》:光备(光備)
兼备,全面具备。 三国 魏 曹植 《武帝诔》:“九德光备,万国作师。”宋书·临川烈武王道规传:“叡哲自天,孝友光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