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补天(補天)  拼音:bǔ tiān
1.修补天空。古代神话传说女娲炼石补天。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鍊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红楼梦》第一回:「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2.以人力弥补自然。比喻挽回世运。《旧唐书。卷二八。音乐志一》:「高祖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
《國語辭典》:学生(學生)  拼音:xué shēng
1.在学读书的人。如:「他是台湾师范大学的学生。」
2.师长对修业学艺者的称呼,或修业学艺者自称之辞。如:「学生因身体不适,想向老师请假一天。」
3.晚辈。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二。名臣》:「及溥为相,客或候祚,溥常朝服侍立,客不安席,求去,祚曰:『学生劳贤者起避耶?』」
4.读书人或从官者自称的谦辞。《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此老是诸暨一个极忠厚长者,与学生也曾相会几番过的。」《儒林外史》第一回:「我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坐不知,可为惭愧。」
《漢語大詞典》:朝元
(1).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每年元旦贺见帝王。《乐府诗集·燕射歌辞·周朝饗乐章》:“岁迎更始,节及朝元。” 唐 罗邺 《岁仗》诗:“玉帛朝元万国来,鸡人晓唱五门开。”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一人正位山河定,万国朝元日月明。”参见“ 朝正 ”。
(2).道教徒朝拜 老子 。 唐 初,追号 老子 李耳 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 白居易 《寻郭道士不遇》诗:“郡中乞假来相访,洞里朝元去不逢。” 前蜀 韦庄 《玉真观寻赵尊师不遇》诗:“羽客朝元昼掩扉,林中一逕雪中微。” 宋 张孝祥 《望江南·南岳铨德观作》词:“朝元去,深殿扣瑶鐘。”《封神演义》第三八回:“大抵神道原是神仙做,只因根行浅薄,不能成正果朝元,故成神道。”
(3).道家养生法。谓五脏之气汇聚于天元(脐)。 唐 吕岩 《别诗》之一:“朝朝炼液归琼壠,夜夜朝元养玉英。”参见“ 五炁朝元 ”。
(4). 清 代朝考名次分一、二、三等,一等第一名称朝元。参阅《清会典事例》卷三六、 商衍鎏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三章第四节。
(5).见“ 朝元阁 ”。
《國語辭典》:朝正  拼音:cháo zhèng
1.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正月朝见天子,表示接受天子的政教。《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
2.天子或诸侯在岁首祭祀宗庙。《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在楚,释不朝正于庙也。」
《漢語大詞典》:五气朝元
亦作“ 五气朝元 ”。 道教修炼之法。谓炼内丹者不视、不听、不言、不闻、不动,而五脏之精气生尅制化,朝归于黄庭(脐内空处),谓之“五炁朝元”。 明 屠隆 《昙花记·仙伯降凡》:“鍊得三花聚顶,河车升降;养成五炁朝元,知念中无念。”《西游记》第十九回:“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澈。”
《漢語大詞典》:朝元阁(朝元閣)
唐 代阁名。在 陕西省 临潼县 骊山 。 玄宗 朝,改名 降圣阁 。 唐 李商隐 《华清宫》诗:“ 朝元阁 迥《羽衣》新,首按 昭阳 第一人。” 宋 程大昌 雍录卷四:“ 朝元阁 。”自注:“ 天寳 七载, 玄元皇帝 见于 朝元阁 ,即改名 降圣阁 。” 宋 谢翱 《吊宋内》诗之四:“禾黍何人为守閽?落花臺殿暗销魂。 朝元阁 下归来燕,不见当时鸚鵡言。” 清 洪升 《长生殿·偷曲》:“闻那 朝元阁 ,在禁苑西首,我且绕着红墙,迤邐行去。” 唐 王建 《华清宫感旧》诗:“尘到 朝元 天使急,千官夜发大龙迴。” 宋 苏轼 《骊山》:“我上 朝元 春半老,满地落花无人扫。” 清 吴翊 《新燕》诗:“近识 朝元 消息否?珠帘零落几回探。”
《國語辭典》:养气(養氣)  拼音:yǎng qì
1.语本《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本指涵养正直刚大之气。宋以后经理学家提出,成为儒者的修养功夫之一。汉。王充《论衡。自纪》:「养气自守,适食则酒。闭明塞聪,爱精自保。」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养气》:「昔王充著述,制养气之篇,验己而作,岂虚造哉!」
2.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指培养先天的元气。《新五代史。卷六三。十国世家。前蜀》:「衍既立,宗寿为太子太保奉朝请,以鍊丹养气自娱。」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一二:「学道养气者,至足之馀,能以气与人。」
《漢語大詞典》:真一
(1).道教名词。本指保持本性,自然无为。后多用以指养生的方法。鬼谷子·本经阴符:“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割嗜慾所以固血气,然后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却焉,年命延矣。” 明 刘基 《淮南王》诗:“收拾真一归中圆,化为五色黄金丸。”
(2). 中国 伊斯兰教名词。指真主独一无偶,为天地万物的主宰。这是 中国 伊斯兰教著述中阐明真主根本特征的第一个概念。
(3).指真一酒。 宋 苏轼 《真一酒歌》:“酿为真一和而庄,三杯儼如侍君王。” 宋 苏轼 《真一酒》诗:“人间真一 东坡 老,与作 青州 从事名。”参见“ 真一酒 ”。
《漢語大詞典》:真一酒
酒名。 宋 苏轼 居 岭南 时自酿酒。其《真一酒》诗引:“米、麦、水三一而已。此 东坡先生 真一酒也。”又自注其诗:“真一色味,颇类予在 黄州 日所醖蜜酒也。”
《國語辭典》:吐纳(吐納)  拼音:tǔ nà
1.道家的修鍊术。从口中吐出恶浊之气,鼻吸入清新之气。《文选。嵇康。养生论》:「又呼吸吐纳,服食养生,使形神相亲,表里相济也。」
2.吐出与吸入。《文选。郭璞。江赋》:「呼吸万里,吐纳灵潮,自然往复,或夕或潮。」
3.发言,谈论。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春秋观志,讽诵旧章,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
《國語辭典》:内治(內治)  拼音:nèi zhì
1.国内的政治。汉。刘向《说苑。卷一五。指武》:「内治未得,不可以正外。」
2.治理国政。《淮南子。诠言训》:「外交而为援,事大而为安,不若内治而待时。」
3.对妇女的教育。《礼记。昏义》:「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
4.家务。宋。王安石仙游县太君罗氏墓志铭〉:「经纪内治,能勤不懈。」
5.修身,约束自己。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是故内治反理以正身,据礼以劝福,外治推恩以广施,宽制以容众。」
《漢語大詞典》:扫石(掃石)
谓清扫山中场地。多指修身养生者的居处。 唐 戎昱 《寄许炼师》诗:“扫石焚香礼碧空,露华偏溼蕊珠宫。” 元 张翥 《豫章山房为见心复公赋》:“扫石童来秋叶后,谭经僧坐昼阴中。” 明 王守仁 《山中懒睡》诗之二:“扫石焚香任意眠,醒来时有客谈玄。”
《國語辭典》:彭祖  拼音:péng zǔ
尧的臣子篯铿。陆终氏第三子,帝颛顼之孙,历虞夏至商,相传活了七、八百岁。因封于彭城,故称为「彭祖」。后世用以比喻长寿。
《國語辭典》:行药(行藥)  拼音:xíng yào
魏晋南北朝人好服五石散,服药后,须行走使药力散发开来,故称为「行药」。也作「行散」。
《國語辭典》:行散  拼音:xíng sàn
1.魏晋南北朝人好服五石散,服后须行走以宣泄药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也作「行药」。
2.散步。清。陈维崧 雨淋铃。斜阳城阙词:「斜阳城阙,晚秋行散,偶尔游歇。」
3.施药治病。《水浒传》第一一四回:「安子青囊艺最精,山东行散有声名。」
《漢語大詞典》:行散
谓施药治病。散,散剂。《水浒传》第一一四回:“ 安子 青囊艺最精, 山东 行散有声名。人夸脉得 仓公 妙,自负丹如 蓟子 成。”
《漢語大詞典》:支床(支牀)
(1).支撑在床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戎 、 和嶠 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王 鸡骨支牀, 和 哭泣备礼。”
(2).语出《史记·龟策列传》。后用作典故。 唐 王维 《春日上方即事》诗:“鳩形将刻杖,龟壳用支牀。”此喻养生延年。 清 顾炎武 《过朝邑王处士建常》诗:“黄鵠山川意,相随万里翔。谁能三十载,龟壳但支牀?”此喻守志不移。参见“ 支牀有龟 ”。
《漢語大詞典》:支床有龟(支牀有龜)
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龟支牀足,行二十餘岁,老人死,移牀,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引。”后用为典故,比喻身处困境,内心寂寞。 北周 庾信 《小园赋》:“坐帐无鹤,支牀有龟。” 倪璠 注:“喻己久住 长安 ,若龟支牀矣。”
《國語辭典》:狼顾(狼顧)  拼音:láng gù
1.狼天性机敏狡诈,走路时常回头观看动静。狼顾比喻人有所畏惧。《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夫一齐之彊,燕犹狼顾而不能支。今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汉。贾谊 说积贮:「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2.长相特异,能如狼将头转向正后方而身体不动的人。《晋书。卷一。宣帝纪》:「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狼顾相,欲验之。」
《國語辭典》:营生(營生)  拼音:yíng shēng
谋生。唐。杜荀鹤 山中寄友人诗:「不是营生拙,都缘觅句忙。」
《國語辭典》:营生(營生)  拼音:yíng sheng
1.藉以谋生的工作、职业。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向前打这贪酒不干营生,糟丑生贼弟子孩儿。」
2.事情、勾当。《红楼梦》第六八回:「干出这些没脸面、没王法、败家破业的营生。」
《國語辭典》:厚生  拼音:hòu shēng
1.使人民生活丰足。《书经。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清史稿。卷一二○。食货志一》:「如以实边之策,资厚生之利,所谓两益者也。」
2.重视养生以保长寿。三国。魏。嵇康〈答向子期难养生论〉:「祇足以灾身,非所以厚生也。」
《國語辭典》:服饵(服餌)  拼音:fú ěr
服食丹药。《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而又有诸服饵、辟谷、金丹、玉浆、云英、蠲除滓秽之法,不可殚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