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恒典(恆典)
常典;常制。《晋书·汝南王亮等传论》:“ 有晋 鬱兴,载崇藩翰,分茅锡瑞,道光恆典。”《宋书·武帝纪中》:“夫量入为出,邦有恆典。” 唐 杨炯 《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勅书弔赠,礼越常班;丧用所资,数优恆典。”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词林中舍互改》:“ 景泰 九年,中书舍人 陈学 等四人,俱陞翰林编修,仍於内阁书办,盖当时以为恆典。”
《漢語大詞典》:典实(典實)
(1).典雅平实。《晋书·华峤传》:“后以 嶠 博闻多识,属书典实,有良史之志,转秘书监,加散骑常侍,班同中书。”《南史·褚裕之传》:“﹝ 褚玠 ﹞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尚淫靡。” 金 王若虚 《文辨》:“凡为文章须是典实过於浮华,平易多於奇险,始为知本。”
(2).典故,史实。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文字绸密,典实可寻,而推究之明,万万无一可疑者。” 清 张之洞 《读古人文集》:“选学有‘徵实’‘课虚’两义:考典实,求训詁,校古书,此为学计;摹高格,猎奇采,此为文计。”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序》:“而在这篇里,所提到的种种的故事和典实,都不是没有什么依据的。”
(2).典故,史实。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文字绸密,典实可寻,而推究之明,万万无一可疑者。” 清 张之洞 《读古人文集》:“选学有‘徵实’‘课虚’两义:考典实,求训詁,校古书,此为学计;摹高格,猎奇采,此为文计。”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序》:“而在这篇里,所提到的种种的故事和典实,都不是没有什么依据的。”
《韵府拾遗 铣韵》:非典
书疏:五帝称典,三王不得称典,则三代非典,不可常行,何以垂法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