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6,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典书
政典
典校
典文
缺典
典客
先典
典签
圣典
秘典
典重
事典
不典
典掌
典藩
《漢語大詞典》:典书(典書)
(1).典籍。后汉书·西域传赞:“土物琛丽,人性淫虚,不率华礼,莫有典书。”
(2).指法令。 宋 沈遘 《上两府二书》:“幸东南偏方,安阜无事;当朝廷大治,典书尚宽。”
分類:典籍法令
《漢語大詞典》:政典
(1).记载治国的典章或制度的书籍。书·胤征:“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 孔 传:“政典, 夏后 为政之典籍。”南史·齐纪上·武帝论:“御袞垂旒,深存政典。”
(2).指政策和制度。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批谕旨:“上於即位后,虑本章或有所漏洩,故一切紧要政典俱改命摺奏,皆可封达上前,无能知者。” 朱光潜 《谈文学·文学与人生》:“从前关心政教的人要在民俗歌谣中窥探民风国运,采风观乐在 春秋 时还是一个重要的政典。”
《漢語大詞典》:典校
(1).谓主持校勘书籍。 汉 班固 《答宾戏》:“ 永平 中为郎,典校秘书,专篤志於儒学,以著述为业。” 清 方苞 《文王十三生伯邑考辨》:“经传诸子,皆 周 人之书,遭 秦 火而始出於 汉 ,故使 歆 典校,卒 向 之业。”
(2).指校书之官。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案蜀志称 王崇 补 东观 , 许盖 掌礼仪,又 郤正 为秘书郎,广求 益部 书籍。斯则典校无闕,属辞有所矣。”
《漢語大詞典》:典文
(1).掌理律令条文。《汉书·刑法志》:“今律令烦多而不约,自典文者,不能分明,而欲罗元元之不逮,斯岂刑中之意哉!”
(2).指经典。《后汉书·延笃传》:“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篤论矣。”隋书·经籍志一:“至于 战国 ,典文遗弃,六经之儒,不能究其宗旨。”
(3).指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 南朝 梁 沈约 《上宋书表》:“自 永光 以来,至於禪让,十餘年内,闕而不续,一代典文,始末未举。”
《漢語大詞典》:缺典
(1).指仪制、典礼等有所欠缺。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招师》:“兰房用度,必是周緻;书院缺典,置之不问。气象如此,宜乎硕师去而庸师来。”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吴康斋父:“﹝ 吴康斋 ﹞将同 陈白沙 、 王新建 崇祀两廡,偶议者不同,中止,然天下犹以为缺典。”
(2).犹憾事。 清 徐士俊 《春波影》第一出:“小青娘,闻得你长於词句,今夜恁般佳景,不赋彩毫,也是缺典。”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 杭州 死难诸公均入正气祠,而君独未之及,余曰:‘是一缺典也。’”
《韵府拾遗 陌韵》:典客
史记吕后纪:太尉复令郦寄与典客刘揭先说吕禄曰:帝使太尉守北军,欲足下之国,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起。
分类:典客
《漢語大詞典》:先典
上古的典籍。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迷途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復,先典攸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自 秦 用篆书,焚烧先典,古文絶矣。”
分類:典籍
《漢語大詞典》:典签(典籤)
官名。本为处理文书的小吏。 南朝 宋 齐 时朝廷常派以监视出任方镇的宗室诸王和各州刺史,权力甚大。 梁 以后渐废。 隋 唐 诸王府亦设典签,但仅掌文书。 宋 以后废除。南史·顾宪之传:“﹝ 宪之 ﹞迁南中郎 巴陵王 长史、 南兖 南豫 二州事。典籤諮事,未尝接以颜色,动遵法制。”
《漢語大詞典》:圣典(聖典)
(1).圣人的经典法则。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天地之道,神明之为,不可见也;学问圣典,心思道术,则皆来睹矣。”《后汉书·陈元传》:“陛下宜修文武之圣典,袭祖宗之遗德,劳心下士,屈节待贤,诚不宜使有司察公辅之名。”南齐书·高逸传·顾欢:“夫辩是与非,宜据圣典。”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农家又有 贾充道 《大农孝经》,又 刘炫 《酒孝经》,皆溷褻圣典,可罪也。”
(2).泛指各种宗教的经典。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五》:“火木之喻,原自圣典。” 许地山 《缀网劳蛛·商人妇》:“你不但玷污了自己,更是玷污我和清真圣典。”
《漢語大詞典》:秘典(祕典)
含义深奥的典籍。 汉 仲长统 《昌言·损益》:“嗣 周氏 之祕典,续 吕侯 之祥刑。” 隋 江总 《皇太子太学讲碑》:“紫臺祕典,緑帙奇文……靡不饰以铅槧,彫以緗素。此文教之脩也。” 唐 慧净 《杂言》诗:“龙宫祕典海中探,石室真言山处仰。” 元 吴莱 《寄柳博士》诗:“讨论抽祕典,扈从得良臣。” 清 龚自珍 《为龙泉寺募造藏经楼启》:“ 明 之士大夫席承平之清暇,往往探祕典,问玄文, 支那 盛有述作。”
《漢語大詞典》:典重
典雅庄重。 宋 李清照 《词论》:“又 晏 苦无铺叙; 贺 苦少典重; 秦 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杜甫:“昔谓 杜 之典重, 李 之飘逸,神圣之际,二公造焉。” 明 方孝孺 《与苏先生书》之三:“ 徐公 之文简质典重,有浑然之气。” 朱自清 《三家书店》:“所展览的,幽默,秀美,粗豪,典重,各擅胜场。”
《漢語大詞典》:事典
(1).治事的规章。周礼·天官·大宰:“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 赵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 杜预 注:“典,常也。” 唐 苏颋 《命姚崇等北伐制》:“入敷事典,省阁称其闲练;出综条察,吏人畏其严明。”
(2).专门辑集有关礼制事件的类书。明史·艺文志三有 徐袍 著《事典考略》六卷。
(3).典故之一类。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别于语典。
《漢語大詞典》:不典
(1).不守常道;不合准则。《书·康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 曾运乾 正读:“典,法也。”汉书·叙传下:“皆陷狂狷,不典不式。” 颜师古 注:“典,经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古三·宋祠禄:“此盖 安石 增置之法,非祖宗故事,然终 宋 之世不改,亦不典甚矣。”
(2).不典雅,粗俗。梁书·马仙琕传:“初, 仙琕 幼名 仙婢 ,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 金 王若虚 《文辨》:“ 王元之 《待漏院记》文殊不典,人所以喜之者,特取其规讽之意耳。”
《漢語大詞典》:典掌
主管,掌管。 晋 虞溥 《江表传》:“ 权 为 吴 王,初置节度官,使典掌军粮,非 汉 制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故 江 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僕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新唐书·韦述传:“ 述 典掌图书,餘四十年,任史官二十年,澹荣利,为人纯厚长者,当世宗之。”
分類:主管掌管
《漢語大詞典》:典藩
镇守偏远地方。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朝士献诗》:“ 朱巽 草制云:某官夙负官材。 真宗 令出典藩。”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秦会之 丞相卒, 魏道弼 作参政,委任颇专,且大拜矣……久之, 道弼 出典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