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3,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正典
重典
通典
典教
典乐
邦典
出典
刑典
典彝
中典
典祀
典谒
训典
释典
典丽
《漢語大詞典》:正典
(1).正宗典籍。如儒家六经之类。礼记·学记“教必有正业” 唐 孔颖达 疏:“正业谓先王正典,非诸子百家。”
(2).国家颁定的典章制度。《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至于制书,国之正典,朝廷所以辨章公制,宣昭轨仪于天下者也。”南齐书·王僧虔传:“以朝廷礼乐多违正典,民间竞造新声杂曲。”
《國語辭典》:重典  拼音:zhòng diǎn
1.传统法中系指严峻的法令。《周礼。秋官。大司寇》:「刑乱国,用重典。」《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一曰刑新邦用轻典;二曰刑平邦用中典;三曰刑乱邦用重典。」
2.重要的典籍。唐。李百药〈赋礼记〉诗:「重典开环堵,至道轶金籯。」
分類:典籍
《漢語大詞典》:重法
严酷的刑法。管子·七臣七主:“数出重法,而不克其罪,则姦不为止。” 汉 贾谊 《新书·阶级》:“夫 望夷 之事, 二世 见当以重法者,投鼠而不忌器之习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元祐 、 绍圣 皆尝修《神宗实録》。 绍圣 所修既成,焚 元祐 旧本,有敢私藏者,皆立重法。”
分類:严酷刑法
《國語辭典》:通典  拼音:tōng diǎn
1.通行的法典。《北史。卷六三。苏绰传》:「帝令朝臣釐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信不易之宏轨,百王之通典也。」
2.书名。唐朝杜佑撰,二百卷。依刘秩。政典而增广之,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上溯黄、虞,下迄天宝,博取五经群史,及汉魏六朝人之文集奏疏中有稗得失者,每事以类相从,于历代沿革,详为记载。
《漢語大詞典》:典教
(1).典章教化。 汉 应玚 《文质论》:“建不刊之洪制,显 宣尼 之典教,探微言之所弊。” 唐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蟆》诗:“ 周公 所不堪,洒灰垂典教。”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二:“ 新罗 君讶曰:‘吾以中国之人,尽闲典教,不谓尚有无知之俗者!’”
(2).主管教育。 明 刘基 《杭州富阳县重修文庙学宫记》:“ 至正 九年, 永嘉 洪元诚 典教 富阳县 。”
《漢語大詞典》:典乐(典樂)
官名。掌管朝廷的音乐事务。《书·舜典》:“帝曰: 夔 ,命汝典乐,教胄子。”《孔子家语·五帝德》:“﹝ 帝尧 ﹞富而不骄,贵而能降, 伯夷 典礼, 夔 龙 典乐。”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 夔 作典乐,和神人。”
《漢語大詞典》:邦典
本指治理邦国的六典。后泛指国家法典。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诸侯之狱讼,以邦典定之。” 郑玄 注:“邦典,六典也。” 唐 孙逖 《送赵评事摄御史监军岭南》诗:“议狱持邦典,临戎假宪威。”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讐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驁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参见“ 六典 ”。
《國語辭典》:六典  拼音:liù diǎn
1.周代辅佐帝王治理邦国的六种法典。即治典、礼典、教典、政典、刑典、事典。《周礼。天官冢宰。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汉。张衡〈东京赋〉:「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旧章。」
2.隋代宫廷中的女官。即典琮、典赞、典栉、典器、典执、典会。《隋书。卷三六。后妃列传。序》:「又采汉、晋旧仪,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
《國語辭典》:出典  拼音:chū diǎn
1.语本《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边韶传》:「师而可嘲,出何典记?」指典故的来源、出处。如:「『守株待兔』这句成语的出典见于《韩非子》的〈五蠹〉篇。」
2.抵押、典当。如:「他已将父亲留下的田产全部出典了。」
《漢語大詞典》:刑典
刑法,法典。周礼·天官·大宰:“五曰刑典,以詰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隋书·经籍志二:“ 齐武帝 时,於 麟趾殿 删正刑典,谓之《麟趾格》。”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十一:“使其合死,则自正刑典。”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片纸飞来无人见,三更缚去加刑典,教俺心惊胆颤。”
分類:刑法法典
《漢語大詞典》:典彝
常典,法度。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皆取定俄顷,神无滞用。” 明 张居正 《恭述祖德》诗:“论道阐敬一,明伦垂典彝。”
分類:常典法度
《國語辭典》:中典  拼音:zhōng diǎn
宽严适中的常行之法。《周礼。秋官。大司寇》:「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汉。郑玄。注:「中典者,常行之法。」《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抚同上德,绥用中典。」
《漢語大詞典》:典祀
按常礼举行的祭祀。《书·高宗肜日》:“典祀无丰于昵?” 孔 传:“祭祀有常,不当特丰於近庙。”国语·鲁语上:“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 宋 范成大 《祭灶词》:“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盃盘丰典祀。”
分類:常礼祭祀
《漢語大詞典》:典谒(典謁)
(1).掌管宾客请见的传达和接待事务。《礼记·曲礼下》:“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 孔颖达 疏:“謁,请也。士之子,年数长,则言能主宾客告请之事;幼,则言未能也。”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一折:“这几日病起入朝,方纔归府。牙门官,有客见访,好生典謁。”
(2).掌管宾客请见事务的小官。韩非子·亡徵:“后妻贱而婢妾贵,太子卑而庶子尊,相室轻而典謁重,如此则内外乖,内外乖者,可亡也。”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典謁,主宾客请謁之事者。”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刘鲁风 , 江西 投謁所知,颇为典謁所沮。” 清 赵翼 《郡城菊事甚盛》诗:“到门不復烦典謁,直入吓煞双鬟鸦。”
《國語辭典》:训典(訓典)  拼音:xùn diǎn
1.古圣先王所留下来的典籍。《左传。文公六年》:「予之法制,告之训典。」唐。孔颖达。正义:「训典,先王之书。」
2.教导的常法。《书经。毕命》:「弗率训典,殊厥井疆。」《文选。张衡。南都赋》:「缙绅之伦,经纶训典。」
《國語辭典》:释典(釋典)  拼音:shì diǎn
佛教的经典。《晋书。卷七七。何充传》:「而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唐。薛用弱〈王维〉:「累为尚书右丞,于蓝田置别业,留心释典焉。」
分類:佛经
《漢語大詞典》:典丽(典麗)
典雅华丽。北齐书·邢卲传:“﹝ 邢卲 ﹞文章典丽,既赡且速。” 宋 陈亮 《书作论法后》:“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辞而自然典丽。” 鲁迅 《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现在还常有骈四俪六,典丽堂皇的祭文。”
分類:典雅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