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5,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铭典
休典
语典
诏典
惇典
典综
典干
典历
道典
乐典
吏典
清典
本典
雅典
灭典
《漢語大詞典》:铭典(銘典)
记功的典册。周书·史宁陆腾等传论:“席卷 巴 梁 ,则功著铭典;云撤 江 汉 ,则声流帝籍。”
分類:记功典册
《漢語大詞典》:休典
美善的法典。汉书·韦玄成传:“往者大臣以为在昔帝王承祖宗之休典,取象於天地。” 颜师古 注:“休,美也。典,法也。”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合是休典,慰其营魂,宜特赐諡曰忠愍。”
分類:美善法典
《漢語大詞典》:语典(語典)
(1).即语法。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又 中国 语言文字分离,向无文典语典,languagegrammar之教,因此措辞设句之法,不能分明。”参见“ 语法 ”。
(2).典故之一类。指诗文中引用的有出典的语词。相对于“事典”而言。参见“ 事典 ”。
《國語辭典》:语法(語法)  拼音:yǔ fǎ
1.讲求语言构造合宜,音调优美的方法。也称为「话法」。
2.语词、语句形成的规律。有时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与「文法」一词相近。
《漢語大詞典》:事典
(1).治事的规章。周礼·天官·大宰:“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 赵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 杜预 注:“典,常也。” 唐 苏颋 《命姚崇等北伐制》:“入敷事典,省阁称其闲练;出综条察,吏人畏其严明。”
(2).专门辑集有关礼制事件的类书。明史·艺文志三有 徐袍 著《事典考略》六卷。
(3).典故之一类。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别于语典。
《韵府拾遗 铣韵》:诏典(诏典)
唐无名氏象樽赋五礼秩经于宗伯六樽诏典于春官
《漢語大詞典》:惇典
(1).谓厚其礼敬。书·洛诰:“孺子来相宅,其大惇典 殷 献民。” 孔 传:“其大厚行典常於 殷 贤人。”
(2).指敦厚的典礼。 明 唐顺之 《廷试策》:“分之以三德六德,皆以广知人之旨也,详之以惇典庸礼,皆以广安民之旨也。”
《漢語大詞典》:典综(典綜)
犹总管。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 丰 等合受殊宠,典综机密。”
分類:总管
《漢語大詞典》:典干(典幹)
主管。后汉书·何敞传:“伏见大将军 宪 ,始遭大忧,公卿比奏,欲令典干国事。” 李贤 注:“干,主也。”
分類:主管
《高级汉语词典》:典历
掌管;经历
《漢語大詞典》:道典
佛道的经典。 宋 陆游 《南唐书·周惟简列传》:“ 后主 手疏言 惟简 託志妙门,存心道典。”
分類:佛道经典
《漢語大詞典》:乐典(樂典)
条举音乐乐谱的构造、组织、性质等并加以说明的书。宋史·乐志六:“当时中兴六七十载之间,士多嘆乐典之久坠,类欲蒐讲古制,以补遗軼。”
《漢語大詞典》:吏典
元 、 明 、 清 府县的吏员。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小的做个吏典,是衙门里人,岂不知法度!”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众皂隶们一齐上,把这老人拿下,打了十板。众吏典都来讨饶。”清史稿·礼志十一:“ 顺治 十八年, 世祖 崩……听选官、监生、吏典、僧道,咸素服赴 顺天府 署,朝夕哭临三日。”
分類:府县吏员
《國語辭典》:清典  拼音:qīng diǎn
清丽典雅。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至于张衡怨篇,清典可味。」《北史。卷八十三。文苑传。荀士逊传》:「好学,有思理,为文清典,见赏知音。」
《漢語大詞典》:本典
根本的法典。逸周书·本典:“幼愚敬守,以为本典。” 朱右曾 校释:“治之本,国之典也。”
分類:根本法典
《國語辭典》:雅典  拼音:yǎ diǎn
Athen
城市名。在巴尔干半岛南部,濒克里特海。当地哲学、法律、文学、戏剧发展兴盛,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西元一八三四年希腊定都于此,是希腊的工、商、文化中心,有很多著名的古迹。
《国语辞典》:灭典(灭典)  拼音:miè diǎn
焚毁书籍。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逮楚国讽怨,则离骚为刺。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分类:焚毁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