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7,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十六资具
十界互具
人人本具
三具足
三具硙轮
大空之战具
尸罗庄严具相应戒
支具
五八十具
五具足
六供具
六种供具
未受具人
世间具相行
佛类词典
十三资具十六资具
十界互具
人人本具
三具足
三具硙轮
大空之战具
尸罗庄严具相应戒
支具
五八十具
五具足
六供具
六种供具
未受具人
世间具相行
十三资具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僧伽胝Sam%gha%ti,译云重复衣。二、嗢咀啰僧伽Uttara%san%ga,译云上衣。三、安咀婆娑Antarva%sa,译云下衣。此三服皆名支伐罗Civara,北方诸人多名法衣为袈裟,即是赤色之义,律文中无此语。中方皆云支伐罗。四、尼师但娜Nis!idana,卧坐具也。五、泥伐散娜Niva%sana,裙也。六、副泥伐散娜Pratiniva%sana,副裙也。七、僧脚晕迦Sam%kaks!ika%,是掩腋衣也。古名覆肩,覆于长臂,非真义,向使覆右腋,交搭于左臂,是与佛制同。八、副僧脚晕迦Pratisam%kaks!ika%,副掩腋衣也。九、迦耶褒折娜Ks/yoposan!a’,拭身巾也。十、木祛褒折娜Mukhopos!an!a,拭面巾也。十一、鸡舍钵罗底喝喇呵Kes/apratigrahan!a,剃发衣也,披之剃发者也。十二、建立钵刺底车惮娜Kan!d!u%praticchadana,遮疮疥衣也。十三、鞞杀社钵利色迦罗Bhes!ajaparis!ka%raci^vara,药资具衣也。出于有部百一羯磨十。名义大集二七二以拭身拭面二者为手巾Snatrasat!aka之一。别出雨衣Vars!a%s/a%ticivara药资具衣但称资具衣。
(术语)一、僧伽胝Sam%gha%ti,译云重复衣。二、嗢咀啰僧伽Uttara%san%ga,译云上衣。三、安咀婆娑Antarva%sa,译云下衣。此三服皆名支伐罗Civara,北方诸人多名法衣为袈裟,即是赤色之义,律文中无此语。中方皆云支伐罗。四、尼师但娜Nis!idana,卧坐具也。五、泥伐散娜Niva%sana,裙也。六、副泥伐散娜Pratiniva%sana,副裙也。七、僧脚晕迦Sam%kaks!ika%,是掩腋衣也。古名覆肩,覆于长臂,非真义,向使覆右腋,交搭于左臂,是与佛制同。八、副僧脚晕迦Pratisam%kaks!ika%,副掩腋衣也。九、迦耶褒折娜Ks/yoposan!a’,拭身巾也。十、木祛褒折娜Mukhopos!an!a,拭面巾也。十一、鸡舍钵罗底喝喇呵Kes/apratigrahan!a,剃发衣也,披之剃发者也。十二、建立钵刺底车惮娜Kan!d!u%praticchadana,遮疮疥衣也。十三、鞞杀社钵利色迦罗Bhes!ajaparis!ka%raci^vara,药资具衣也。出于有部百一羯磨十。名义大集二七二以拭身拭面二者为手巾Snatrasat!aka之一。别出雨衣Vars!a%s/a%ticivara药资具衣但称资具衣。
十六资具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头陀)
【佛学大辞典】
(名数)真言行者有十六资具。衣四种,处六种,食六种。衣之四种:一粪扫衣,拾人之委弃者,洗净之,以制法衣也。二毳衣,取鸟之细毛洗净之,而制衣也,行者无粪扫衣时得用之。三纳衣,种种之细片,缀纳为衣者也。四三衣,是如常。食之六种:一乞食,二次第乞食,三不作馀食法,四一坐食,五一揣食,六不中后饮水。处之六种:一阿兰若处,二冢间,三树下,四露地,五常坐,六随处。见大日经不思议疏上。
(术语)(参见:头陀)
【佛学大辞典】
(名数)真言行者有十六资具。衣四种,处六种,食六种。衣之四种:一粪扫衣,拾人之委弃者,洗净之,以制法衣也。二毳衣,取鸟之细毛洗净之,而制衣也,行者无粪扫衣时得用之。三纳衣,种种之细片,缀纳为衣者也。四三衣,是如常。食之六种:一乞食,二次第乞食,三不作馀食法,四一坐食,五一揣食,六不中后饮水。处之六种:一阿兰若处,二冢间,三树下,四露地,五常坐,六随处。见大日经不思议疏上。
十界互具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界互具十界而成百界之谓也,(参见:一念)
【佛学常见辞汇】
十界互具十界而成百界的意思。
(术语)十界互具十界而成百界之谓也,(参见:一念)
【佛学常见辞汇】
十界互具十界而成百界的意思。
一念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其说有二:(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證文类三末曰:「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剋之极促。」观无量寿经曰:「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之一刹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注上曰:「百一生灭名为一刹那,六十刹那名为一念。」摩诃僧祇律十七,则谓「二十念名为一瞬顷,二十瞬名为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为一罗豫,二十罗豫名为一须臾,日极长时,有十八须臾,夜极短时,有十二须臾,夜极长时,有十八须臾,日极短时,有十二须臾。」此即一昼夜为三十须臾,一须臾二十分为一罗豫,一罗豫二十分为一弹指,一弹指二十分为一瞬,一瞬二十分即为一念之说也。又大智度论三十,引经论谓「一弹指顷有六十念。」华严探玄记十八,谓「刹那兹云念顷,一弹指顷有六十刹那。」此二说可为同意。彼翻译名义集五,谓「刹那毗昙翻为一念」者,亦即以一念与一刹那解为同义也。(二)思念对境一次也。其义亦多。如天台,以阴妄刹那之心名为一念。又或以本觉灵知之自性,谓为一念。净土门诸派,以古来一念多念之论盛行,随而一念之解,其说不一,如日本幸西氏,称弥陀果体所成就之佛智,谓为一念,所谓「一乘即弘愿,弘愿即佛智,佛智即一念」是也。如日本亲鸾氏,以闻名信喜之心,名为一念,教行信證六,所谓「一念云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为一心。」是也。又依选择集上,则谓「念与声是一。」其證则引观经下品下生「使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论十念即为十声。故诵经谓之念经。诵法华谓之念法华。称佛名谓之念佛。凡念字之义,虽通于观念称念,而弥陀之本愿为称念,故一念十念之念,即指称佛之声也。按义寂之无量寿经疏曰:「此言念者,谓称南无阿弥陀佛。经此六字顷,名一念。」同疏一曰:「言一念者,以事究竟为一念,非唯生灭刹那等。」无量寿经上曰:「乃至十念。」同下曰:「乃至一念。」即一念十念之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一个念头。2。(喻)极短的时间。
【佛学次第统编】
一念者,阴妄刹那之心,名为一念。本觉灵知自性,亦即一念。夫一心具三千,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则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问:「一念具十法界,为作念具?为任运具?」答:「诸性自尔,非作所成,如一微尘,具十方分。」
【俗语佛源】
极短促的时间,称为「一念」。「一念」短到什么程度?《仁王经》说,「一念」中包括九十刹那,一刹那中又包括九百次生灭。《往生论经》说,「一念」中包括六十刹那。佛家提倡从「一念相应」下手修行,即抓住一闪念,与清净自性、禅定智慧等互相契合。又提倡「一念不生」,即凝心息虑,不生一念妄心。佛家还认为,空间、时间都产生于「一念」心中,所谓「一念三千(世间)」,「一念万年」,皆指此。后因以「一念」指一闪念间。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可晓得一念不违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会暗中呵护,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会立刻不容。」俗语中又有「一念之差」,谓动念间出的差错。如夏衍《掌声与哀声》:「(执政的阶层)一念之差,一事之误,往往可以使千千万万人民沦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境。」 (李明权)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
念即心念。此之一念,有真有妄。若凡夫以根对尘所起之念,念念生灭,此妄念也。若离根尘,真净明妙,虚彻灵通之念,即是如来正智之念也。此正智之念,非生非灭,不常不断,促一刹那而非短,延无量劫而非长。经云:一念普观无量劫。是也。(根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者,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梵语刹那,华言一念。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术语)其说有二:(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證文类三末曰:「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剋之极促。」观无量寿经曰:「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之一刹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注上曰:「百一生灭名为一刹那,六十刹那名为一念。」摩诃僧祇律十七,则谓「二十念名为一瞬顷,二十瞬名为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为一罗豫,二十罗豫名为一须臾,日极长时,有十八须臾,夜极短时,有十二须臾,夜极长时,有十八须臾,日极短时,有十二须臾。」此即一昼夜为三十须臾,一须臾二十分为一罗豫,一罗豫二十分为一弹指,一弹指二十分为一瞬,一瞬二十分即为一念之说也。又大智度论三十,引经论谓「一弹指顷有六十念。」华严探玄记十八,谓「刹那兹云念顷,一弹指顷有六十刹那。」此二说可为同意。彼翻译名义集五,谓「刹那毗昙翻为一念」者,亦即以一念与一刹那解为同义也。(二)思念对境一次也。其义亦多。如天台,以阴妄刹那之心名为一念。又或以本觉灵知之自性,谓为一念。净土门诸派,以古来一念多念之论盛行,随而一念之解,其说不一,如日本幸西氏,称弥陀果体所成就之佛智,谓为一念,所谓「一乘即弘愿,弘愿即佛智,佛智即一念」是也。如日本亲鸾氏,以闻名信喜之心,名为一念,教行信證六,所谓「一念云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为一心。」是也。又依选择集上,则谓「念与声是一。」其證则引观经下品下生「使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论十念即为十声。故诵经谓之念经。诵法华谓之念法华。称佛名谓之念佛。凡念字之义,虽通于观念称念,而弥陀之本愿为称念,故一念十念之念,即指称佛之声也。按义寂之无量寿经疏曰:「此言念者,谓称南无阿弥陀佛。经此六字顷,名一念。」同疏一曰:「言一念者,以事究竟为一念,非唯生灭刹那等。」无量寿经上曰:「乃至十念。」同下曰:「乃至一念。」即一念十念之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一个念头。2。(喻)极短的时间。
【佛学次第统编】
一念者,阴妄刹那之心,名为一念。本觉灵知自性,亦即一念。夫一心具三千,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则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问:「一念具十法界,为作念具?为任运具?」答:「诸性自尔,非作所成,如一微尘,具十方分。」
【俗语佛源】
极短促的时间,称为「一念」。「一念」短到什么程度?《仁王经》说,「一念」中包括九十刹那,一刹那中又包括九百次生灭。《往生论经》说,「一念」中包括六十刹那。佛家提倡从「一念相应」下手修行,即抓住一闪念,与清净自性、禅定智慧等互相契合。又提倡「一念不生」,即凝心息虑,不生一念妄心。佛家还认为,空间、时间都产生于「一念」心中,所谓「一念三千(世间)」,「一念万年」,皆指此。后因以「一念」指一闪念间。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可晓得一念不违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会暗中呵护,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会立刻不容。」俗语中又有「一念之差」,谓动念间出的差错。如夏衍《掌声与哀声》:「(执政的阶层)一念之差,一事之误,往往可以使千千万万人民沦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境。」 (李明权)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
念即心念。此之一念,有真有妄。若凡夫以根对尘所起之念,念念生灭,此妄念也。若离根尘,真净明妙,虚彻灵通之念,即是如来正智之念也。此正智之念,非生非灭,不常不断,促一刹那而非短,延无量劫而非长。经云:一念普观无量劫。是也。(根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者,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梵语刹那,华言一念。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人人本具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人人本来具足佛性也。
(术语)言人人本来具足佛性也。
三具足
【佛学大辞典】
(物名)为佛前之供养具,花瓶,蜡烛台,香炉三者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在佛前供养的器具,即花瓶、蜡烛台、香炉。
(物名)为佛前之供养具,花瓶,蜡烛台,香炉三者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在佛前供养的器具,即花瓶、蜡烛台、香炉。
三具硙轮
【佛学大辞典】
(譬喻)硙轮三具也。马系于此而调御。以譬调御放心也。善导制观经疏后,梦三具之硙轮,是表示以本经所说之三心,可调御其心也。大庄严论曰:「训马之法,道立硙轮以系马也,行者调心亦尔。」安乐集下曰:「心若散乱时,如调马用硙。」观经疏跋曰:「当夜即见三具轮道边独转。」
(譬喻)硙轮三具也。马系于此而调御。以譬调御放心也。善导制观经疏后,梦三具之硙轮,是表示以本经所说之三心,可调御其心也。大庄严论曰:「训马之法,道立硙轮以系马也,行者调心亦尔。」安乐集下曰:「心若散乱时,如调马用硙。」观经疏跋曰:「当夜即见三具轮道边独转。」
大空之战具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金刚杵,羯磨等武器也。为绝待无相之战具,故云大空。又为大空智之所现。故云大空。大日经疏一曰:「譬如帝释手持金刚破修罗军,今此诸执金刚亦复如是。各从一门持大空战具,能破众生无相之烦恼故以相况也。」演密钞二曰:「大空,即智也。今此诸执金刚,各从一门内自證智遍一切处破诸众生无明障染义名战具。大空智即战具名大空战具,作持业释。」
(杂语)谓金刚杵,羯磨等武器也。为绝待无相之战具,故云大空。又为大空智之所现。故云大空。大日经疏一曰:「譬如帝释手持金刚破修罗军,今此诸执金刚亦复如是。各从一门持大空战具,能破众生无相之烦恼故以相况也。」演密钞二曰:「大空,即智也。今此诸执金刚,各从一门内自證智遍一切处破诸众生无明障染义名战具。大空智即战具名大空战具,作持业释。」
尸罗庄严具相应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戒之一。
【三藏法数】
梵语尸罗,华言清凉。以能除破戒热恼故也。谓菩萨持戒,则能庄严一切所修善法,而具足一切诸相应戒也。(相应戒者,谓与戒法相应也。)
(术语)六种戒之一。
【三藏法数】
梵语尸罗,华言清凉。以能除破戒热恼故也。谓菩萨持戒,则能庄严一切所修善法,而具足一切诸相应戒也。(相应戒者,谓与戒法相应也。)
支具
【佛学大辞典】
(杂语)言修法所要之支度道具也。
(杂语)言修法所要之支度道具也。
五八十具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略称。即小乘诸律所说戒之总标也。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三之三曰:「一切者,总收五八十具。」此其例也。其中五八两种,为在家之戒,十具两种,为出家之戒。
(名数)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略称。即小乘诸律所说戒之总标也。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三之三曰:「一切者,总收五八十具。」此其例也。其中五八两种,为在家之戒,十具两种,为出家之戒。
五具足
【佛学大辞典】
(物名)花瓶一双,蜡烛台一双,与香炉之五个佛具。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供佛的器具,即花瓶一双,蜡蠋台一对,香炉一个。
(物名)花瓶一双,蜡烛台一双,与香炉之五个佛具。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供佛的器具,即花瓶一双,蜡蠋台一对,香炉一个。
六供具
【佛学大辞典】
(物名)禅林之佛供也。一华,二香炉,三烛,四汤,五果,六茶。见僧堂清规三。
(物名)禅林之佛供也。一华,二香炉,三烛,四汤,五果,六茶。见僧堂清规三。
六种供具
【佛学大辞典】
(物名)密家常用六种之供物也。(参见:供养)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华,二涂香。三水,四烧香,五饭食,六灯明,如是次第,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供于护摩坛之四方。
(物名)密家常用六种之供物也。(参见:供养)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华,二涂香。三水,四烧香,五饭食,六灯明,如是次第,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供于护摩坛之四方。
未受具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家未受具足戒之人也。于未受具人之前不能说戒,乃戒律之制也。行事钞上一曰:「六简众云未受具出。」
(术语)出家未受具足戒之人也。于未受具人之前不能说戒,乃戒律之制也。行事钞上一曰:「六简众云未受具出。」
世间具相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有相悉地。大日经七曰:「依随经教已满足,志求有相之义利。真言悉地随意成,是名世间具相行。」
(术语)称有相悉地。大日经七曰:「依随经教已满足,志求有相之义利。真言悉地随意成,是名世间具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