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玩其碛砾,不窥玉渊(玩其碛砾,不窥玉渊)  拼音:wàn qí qì lì,bù kuī yù yuān
比喻习玩于浅近而不深究事物的奥秘。《文选。左思。吴都赋》:「玩其碛砾而不窥玉渊者,未知骊龙之所蟠也。」
《国语辞典》:马其维利主义(马其维利主义)  拼音:mǎ qí wéi lì zhǔ yì
义大利政治学家马其维利所提倡的主义。主张君主为了国家的发展,不惜采取违背宗教、道德、习惯等手段,避免武力冲突。后亦泛指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权谋霸术。也译作「马克维尼主义」、「马基雅维里主义」。
《国语辞典》:虎豹不外其爪  拼音:hǔ bào bù wài qí zhǎo
虎豹不轻易展露爪牙。比喻军威不可轻易泄露。《淮南子。兵略》:「虎豹不外其爪,而噬不见齿。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
《国语辞典》:不得其门而入(不得其门而入)  拼音:bù dé qí mén ér rù
比喻没有找到适合的方法和恰当的门径。《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朱子语类。卷一五。大学二。经下》:「『知至而后意诚』,须是真知了,方能诚意。知苟未至,虽欲诚意,固不得其门而入矣。」
《国语辞典》:泛土耳其主义(泛土耳其主义)  拼音:fàn tǔ ěr qí zhǔ yì
于西元1880年代,由亚塞拜然(苏俄占领)与奥图曼帝国的知识分子所提出,特指将全世界的政治、文化与民族认同的土耳其人联合起来对抗外族的思潮与运动。特别是在二战期间,苏联占领下的土耳其人企图复兴奥图曼帝国时代的民族光荣以对抗苏联政体。现今也包括中亚库德族人、新疆突厥人、亚塞拜然人等土耳其之外地区人民的泛土耳其认同。也称为「泛突厥主义」。
《国语辞典》: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共和国)  拼音:tǔ ěr qí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Turkey
国名。地跨欧、亚两洲,北界保加利亚、黑海,东界乔治亚共和国、亚美尼亚共和国、伊朗,南界叙利亚、地中海,西界希腊、爱琴海。面积七十七万九千四百五十二平方公里,人口约五千二百三十万。首都安卡拉(Ankara)。人民多信仰回教,主要语言为土耳其语。于西元一九二三年建立共和国。币制为Turkish Lira。简称为「土耳其」。
《国语辞典》:土耳其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  拼音:tǔ ěr qí jìn xíng qǔ
富有土耳其风格的进行曲。流行于十九世纪欧洲,以莫札特〈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及贝多芬音乐剧《雅典的废墟第六曲》最出名。
《国语辞典》:知其不可而为(知其不可而为)  拼音: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明知不可行,却仍挺身去做。《论语。宪问》:「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国语辞典》:掩其不备(掩其不备)  拼音:yǎn qí bù bèi
乘敌方毫无防备而袭击之。《南齐书。卷二七。刘怀珍传》:「今众少粮单,我悬彼固,正宜简精锐,掩其不备耳。」《官场维新记》第一○回:「故意到三更时分,掩其不备,一齐闯进弥陀寺,不论僧俗,见一个,拿一个。」也作「掩其无备」。
《国语辞典》:掩其无备(掩其无备)  拼音:yǎn qí wú bèi
乘敌人毫无防备而袭击之。《旧唐书。卷五三。李密传》:「若经城勿攻,西入长安,掩其无备,天子虽还,失其襟带。」也作「掩其不备」。
《国语辞典》:土耳其语(土耳其语)  拼音:tǔ ěr qí yǔ
土耳其的共通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通行于土耳其、塞普勒斯、前苏联和东南欧及近东某些地区。其中吸收了许多阿拉伯语及波斯语词。土耳其语最显著的特点是元音和谐,既有颚化变体又有唇化变体。使用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
《国语辞典》:土耳其浴  拼音:tǔ ěr qí yù
一种源于中东的沐浴法。在浴室内,利用热气、使人全身出汗,然后进行按摩,再做冷水浴或淋浴。有减轻体重、消除疲劳、清洁等功效。也称为「蒸气浴」。
《国语辞典》:我行其野  拼音:wǒ xíng qí yě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我行其野,刺宣王也。」首章二句为:「我行其野,蔽芾其樗。」
《国语辞典》:吞吐其辞(吞吐其辞)  拼音:tūn tǔ qí cí
言语支吾,含混不清。如:「他欲言又止,吞吐其辞,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
《国语辞典》:望其肩背  拼音:wàng qí jiān bèi
望见对方的肩膀和背脊。意谓程度与之接近。清。吕留良〈与吴孟举书〉:「德器必能脱去凡近,所造日高,非弟所能望其肩背也。」也作「望其肩项」、「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