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4,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兵痞子
兵强马壮
兵强则灭
兵戎相见
兵士乞襦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源
兵秩
兵站
兵驺
兵快
兵祭
兵慌马乱
兵备道
兵不接刃
《漢語大詞典》:兵痞子
见“ 兵痞 ”。
《漢語大詞典》:兵痞
亦称“ 兵痞子 ”。 指在旧军队长期当兵、沾染恶习的人。 朱德 《论解放区战场》:“生产教育,不仅帮助了生产运动,而且灌输了劳动观念,使我们的军人不会变成‘兵痞子’、‘二流子’,即使将来战争结束,仍是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苗延秀 《南下归来》:“老板是个流氓兵痞,家中存有旧军装。”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十三章:“国民党兵痞居然冒充英雄。”
《國語辭典》:兵强马壮(兵強馬壯)  拼音: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部队精锐,战马勇壮。武力强大。《新五代史。卷五一。杂传。安重荣》:「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三国演义》第七○回:「孔明兵强马壮,粮草丰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备。」
《漢語大詞典》:兵强则灭(兵强則滅,兵彊則滅)
谓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列子·黄帝:“ 老聃 曰:‘兵彊则灭,木彊则折。’”按,今本老子作“兵彊者则不胜,木彊则兵。”《淮南子·原道训》:“故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高诱 注:“兵犹火也,强则盛,盛则衰,故曰则灭,以火諭也。”
《漢語大詞典》:兵戎相见(兵戎相見)
指发生武装冲突。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二:“从 至正 十六年起, 张士诚 和 朱元璋 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如:这两个友好邻邦竟弄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分類:武装冲突
《分类字锦》:兵士乞襦
晋书宣帝纪:时有兵士寒冻乞襦,帝弗之与。或曰:幸多故襦,可以赐之。帝曰: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
分类:
《國語辭典》: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拼音: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
(谚语)不管遇到任何事情,按情况采取对应措施。《金瓶梅》第四八回:「常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的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也作「军来将敌,水来土堰」。
《漢語大詞典》:兵源
士兵的来源。 朱德 《论解放区战场》:“由于八路军、新四军与人民密切结合,它的兵源永不枯竭。”
分類:士兵来源
《漢語大詞典》:兵秩
供官员役使的“事力”(仆役)和俸禄。北齐书·王琳传:“ 孝昭 赐 琳 璽书,令镇 寿阳 ,其部下将帅悉听以行,乃除 琳 驃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扬州 刺史,封 会稽郡公 ,又增兵秩,兼给鐃吹。”按,据隋书·百官志中, 北齐 规定各级官僚“各给事力”,“给事力”亦作“给兵”,专供本官役使;“秩”则指俸禄。是以知此谓升官加禄之事。
《漢語大詞典》:兵站
军队在后方交通线上设置的供应、转运机构,主要负责补给物资、接收伤病员、招待过往部队等。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受伤的只要有口气,少不了当地动员人往 乌龙铺 医院送;死人也怕要到有兵站的地场。” 刘同聚 《这担桶》诗:“自从入伍来到兵站,就和这担桶交了朋友,晚上它睡在我的床下,白天它伴我在山道上行走。”
《韵府拾遗 尤韵》:兵驺(兵驺)
梁书武帝纪:兵驺奴婢,男年登六十,女年登五十,免为平民。
《國語辭典》:兵快  拼音:bīng kuài
担任缉捕等事的衙役。《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县令随即差了一队兵快到彼收勘。」《醒世恒言。卷三九。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差刑房吏带领兵快,到监查验,将应有兵器,尽数搜出。」
《漢語大詞典》:兵祭
军队的祭祀。周礼·春官·甸祝“甸祝,掌四时之田,表貉之祝号” 汉 郑玄 注:“甸以讲武治兵,故有兵祭。”
分類:军队祭祀
《漢語大詞典》:兵慌马乱(兵慌馬亂)
见“ 兵荒马乱 ”。
《國語辭典》:兵荒马乱(兵荒馬亂)  拼音:bīng huāng mǎ luàn
形容战争所造成的混乱景象。明。陆华甫《双凤齐鸣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荒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镜花缘》第一○○回:「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閒情逸志弄这笔墨!」
《漢語大詞典》:兵备道
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清代沿置。例如:至兵备道(此指兵备道衙门)前被杀。——·邵长衡《青门剩稿》
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
《漢語大詞典》:兵不接刃
作战时兵器没接触,谓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吕氏春秋·怀宠:“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高诱 注:“接,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