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4,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3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兵术
设兵
缮兵
兵员
反兵
犀兵
勤兵
水兵
饬兵
兵长
兵府
斗兵
任兵
至兵
窥兵
《漢語大詞典》:兵术(兵術)
兵法,战术。北史·房豹传:“ 李老 、 孔丘 之才智, 吕望 、 孙武 之兵术……不应歷运之兆,终无帝主之位。” 唐 李德裕 《题冠盖里》诗:“自喜无兵术,轻裘上閟宫。”
分類:兵法战术
《漢語大詞典》:设兵(設兵)
设置军队;布置军队。鹖冠子·天权:“设兵取国,武之美也。” 明 卢象升 《与少司成吴葵庵书》:“顷如停徵,如留餉,如修城,如设兵,无非一字一血,乃请十得一,岂非杯水舆薪?”《三国演义》第八六回:“ 芝 ( 邓芝 )曰:‘吾乃 蜀 中一儒生,特为 吴国 利害而来,乃设兵陈鼎,以拒一使,何其局量之不能容物耶!’”
分類:军队布置
《漢語大詞典》:缮兵(繕兵)
(1).整治武备。管子·大匡:“二年, 桓公 弥乱,又告 管仲 曰:‘欲缮兵。’”后汉书·刘虞公孙瓒等传论:“缮兵昭武,以临羣雄之隙。” 李贤 注:“缮,修也。”
(2).供给军队食粮。缮,通“ 膳 ”。史记·张仪列传:“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 张守节 正义:“缮音膳,同‘饍’,具食也。”
《國語辭典》:兵员(兵員)  拼音:bīng yuán
士兵的总称。如:「兵员众多」。《宋史。卷一九三。兵志七》:「四年,京东、西路以调发兵将,累请增戍。朝廷以兵员有数,多寝其章。」
《漢語大詞典》:反兵
(1).回家取武器。礼记·曲礼上:“父之讎,弗与共戴天;兄弟之讎,不反兵。” 孔颖达 疏:“不反兵者,谓带兵自随也。若行逢讎,身不带兵,方反家取之,比来,则讎已逃辟,终不可得,故恒带兵,见即杀之也。” 宋 范成大 《柏乡》诗:“ 贯生 名压 汉 公卿,自古逢讎不反兵。”引申为复仇。 章炳麟 《复仇是非论》:“箸者乃有亲属反兵之事,报之得直,固无可非也。”
(2).叛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吴 反兵且至,至,屠 下邳 不过食顷。”
《國語辭典》:犀兵  拼音:xī bīng
强兵。元。柳贯六月十五日大雨雹行〉诗:「排檐倒槛挥霍入,犀兵快马难为雄。」
《漢語大詞典》:犀仆(犀僕)
亦作“ 犀兵 ”。亦作“ 犀伻 ”。 古时称来使。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孙秀才朱长官见寄》之二:“犀僕忽辞云海上,远持双璧扣吾扉。” 明 杨慎 《谢华启秀》卷三:“犀兵、犀僕、犀伻,皆古人称来使之名。”
分類:来使
《高级汉语词典》:勤兵
率兵出征
《國語辭典》:水兵  拼音:shuǐ bīng
旧称熟习水战的士兵。《宋史。卷一八七。兵志一》:「李纲请于沿江、淮、河帅府置水兵二军,要郡别置水兵一军。」《元史。卷一五。世祖本纪十二》:「命乌马儿将水兵,迎张文虎等粮船,又发兵攻其诸寨,破之。」
《漢語大詞典》:饬兵(飭兵)
整顿军队。《汉书·宣帝纪》:“今復飭兵重屯,久劳百姓,非所以绥天下也。”
《漢語大詞典》:兵长(兵長)
兵卒的长官。后汉书·朱浮传:“会 上谷 太守 耿况 遣骑来救 浮 , 浮 乃得遁走。南至 良乡 ,其兵长反遮之。” 李贤 注:“兵长,兵之长帅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郡国大姓及兵长、羣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
分類:兵卒长官
《漢語大詞典》:兵府
掌管国家军事要政的官府,特指 宋代 的枢密院。宋史·欧阳修传:“ 修 在兵府,与 曾公亮 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 宋 苏辙 《贺孙枢密启》:“王畿报政,兵府登贤。”
《漢語大詞典》:斗兵(鬥兵)
犹战士。 唐 高适 《燕歌行》:“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一本作“鬭兵”。
分類:战士
《漢語大詞典》:任兵
受命统率军队。汉书·赵充国传:“ 充国 既得让,以为将任兵在外,便宜有守,以安国家。” 颜师古 注:“言为将之道,受任行兵於外,虽受詔命,若有便宜,则当固守以取安利也。”
《漢語大詞典》:至兵
最好的军队。吕氏春秋·论威:“古之至兵,民之重令也,重乎天下,贵乎天子……不可摇荡,物莫之能动。若此,则敌胡足胜矣!” 高诱 注:“至兵,至德君之兵也,令无不化。” 唐 孟郊 《上河阳李大夫》诗:“上将秉神略,至兵无猛威。”
分類:最好军队
《漢語大詞典》:窥兵(窺兵,闚兵)
观兵;炫耀武力。战国策·秦策三:“今反闭而不敢窥兵於 山 东者,是 穰侯 为国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 汉 王充 论衡·答佞:“ 苏秦 约六国为纵,强 秦 不敢窥兵于 关 外。”
闚兵:用兵进犯。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 赵 有 廉颇 马服 , 秦 不敢闚兵 井陘 。”《后汉书·李固传》:“故羣俊竞至,名过 齐桓 , 秦 人不敢闚兵於 西河 ,斯盖积贤人之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