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4,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忿兵
备兵
逃兵
兵烬
兵灾
寸兵
短兵接
盗兵
御兵
衙兵
列兵
籍兵
潜兵
北府兵
兵律
《漢語大詞典》:忿兵
谓不忍小故而愤怒用兵。《汉书·魏相传》:“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新唐书·褚遂良传:“帝欲自讨 辽东 , 遂良 固劝无行:‘一不胜,师必再兴,再兴,为忿兵。兵忿者,胜负不可必。’”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敌将忿兵,伺其不意可一战擒也。”
《漢語大詞典》:备兵(備兵)
指驻守的军队。亦谓驻守军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后 羽 讨 樊 ,留兵备 公安 、 南郡 。 蒙 上疏曰:‘ 羽 讨 樊 而多留备兵,必恐 蒙 图其后故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地震:“先大父曾备兵其地,知之最详。”
《國語辭典》:逃兵  拼音:táo bīng
1.私自脱离军伍部队的士兵。如:「他在服役期间逃跑,成了逃兵,被捉回之后,受到军法审判。」
2.比喻离开工作岗位的人。如:「他自从开餐厅作生意之后,就成了新闻界的逃兵。」
《漢語大詞典》:兵烬(兵燼)
犹兵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兵烬所经,玉石俱燬,况书宜火物也。”
分類:兵火
《國語辭典》:兵灾(兵災)  拼音:bīng zāi
战争的灾害。汉。高诱 淮南子叙:「从故侍中同县卢君受其句读,诵举大义,会遭兵灾,天下棋峙,亡失书传。」《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萧云仙送了少保进京,回到城中,看见兵灾之后,城垣倒塌,仓库毁坏,便细细做了一套文书,禀明少保。」
《國語辭典》:寸兵  拼音:cùn bīng
1.小至一寸长的兵器。借以指任何兵器。明。叶宪祖《易水寒》第四折:「外国使臣,不得带寸兵上殿。」
2.形容微薄的兵力。《南史。卷五三。梁武帝诸子传。南康简王绩传》:「举大事必有所资,今无寸兵,安可以动。」
《漢語大詞典》:短兵接
犹言短兵相接。《楚辞·九歌·国殇》:“车错轂兮短兵接。” 王逸 注:“言戎车相迫,轮轂交错,长兵不施,故用刀劎以相接击也。”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季布 母弟 丁公 为 楚 将, 丁公 为 项羽 逐窘 高祖 彭城 西,短兵接, 高祖 急,顾 丁公 曰:‘两贤岂相戹哉!’” 唐 刘长卿 《杂曲歌辞·太行苦热行》:“何劳短兵接,自有长缨缚。”参见“ 短兵相接 ”。
分類:短兵相接
《國語辭典》:短兵相接  拼音:duǎn bīng xiāng jiē
以短小的刀、剑等武器交手搏斗。比喻面对面激烈的搏打、争斗。《宋史。卷四五二。忠义传七。刘惟辅传》:「黎明军进,短兵相接,杀伤大当。」也作「短兵接战」。
《漢語大詞典》:盗兵(盜兵)
(1).以狡诈手段取胜之兵。荀子·议兵:“夫是之谓盗兵,君子不由也。” 杨倞 注:“由,用也。以诈力相胜,是盗贼之兵也。”史记·高祖本纪:“去輒烧絶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
(2).叛乱之兵。 宋 王安石 《骊山》诗:“六籍燃除士不磨, 驪山 如此盗兵何?” 明 方孝孺 《王君国祥墓碣》:“今城中无一军而盗兵悍甚,此难与争锋,当以计破之。”
(3).谓盗取兵权。指叛乱。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进银立兵营:“全盛之世,主上偶计刀锥,羣小遂借以售奸。名在贤书者,亦思盗兵逞志,言利之害至此。” 元 元明善 《稾城董氏家传》:“所亟召卿,意不在此,竖子盗兵,朕自抚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尽以託卿。”
《漢語大詞典》:御兵
统率军队。《三国志·魏志·王基传》:“诸军并据深沟高垒,众心皆定,不可倾动,此御兵之要也。”《前汉书平话》卷上:“ 高皇 一宵无寐,至天明,御兵征行。”
《漢語大詞典》:衙兵
(1). 唐 代天子的禁卫兵。新唐书·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按,金吾、领军、千牛之类为卫兵;羽林、龙武、神策之类为禁军。南衙属宰相管辖,北衙归皇帝直辖,起互相监督的作用。
(2). 唐 代节度使的卫兵。旧唐书·田承嗣传:“数年之间,其众十万。仍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衙兵。”新唐书作“牙兵”。 韩国磐 《隋唐五代史纲》第二篇第十章第二节:“衙兵就是牙兵, 魏博 镇的牙兵是十分强悍的, 唐 人传奇《红线传》,也说 田承嗣 ‘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二千人,另外宅男,而厚其廩给,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外宅男就是义儿,也就是牙兵。”参阅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 胡三省 注。
《漢語大詞典》:列兵
(1).陈兵,驻扎军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士大夫多谓当列兵 淮北 ,为守 淮 计,即可守,因图进取中原;万一不能支,即守 大江 未晚。”
(2).军衔。兵的最低一级。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同志们,到现在为止我还是连里的列兵。”
《漢語大詞典》:籍兵
(1).征集兵士。《汉书·贾捐之传》:“乃探 平城 之事,録 冒顿 以来数为边害,籍兵厉马,因富民以攘服之。”
(2).在编的军士。金史·章宗纪四:“ 河南 皆听 揆 节制如故,尽徵诸道籍兵。”
《漢語大詞典》:潜兵(潛兵)
亦作“潜兵”。 伏兵。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增垒威敌,减灶潜兵。” 宋 苏洵 《权书上·法制》:“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明史·叶昇传:“潜兵出贼后掩击。”
分類:伏兵
《漢語大詞典》:北府兵
指 东晋 孝武帝 时 谢玄 招募 徐 兖 二州骁勇而组成的一支精兵。 淝水 之战,即以此军为主力。晋书·刘牢之传:“ 太元 初, 谢玄 北镇 广陵 ,时 苻坚 方盛, 玄 多募劲勇, 牢之 与 东海 何谦 ……等以驍猛应选。 玄 以 牢之 为参军,领精鋭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敌人畏之。”
《漢語大詞典》:兵律
军队的法规、纪律。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公洞晓戎章,妙详兵律,军国是赖,戎幕允归。”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崔翰 领节 高阳 ,恃功骄恣,横越兵律,陛下宜召还诛之,以厌氛祲。”元史·顺帝纪八:“疆域日蹙,兵律不严……宜俯询大臣,共图克復之宜,预定守备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