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29,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樊兴( 营国公、襄城郡公 )
李兴
裴兴
凭祥兴
丘义兴
沈兴宗(字 季长 )
王君愕( 新兴县公 )
杨兴义
赵道兴
周兴
姚璹(字 令璋 成 吴兴县男 )
吴兴
李重俊( 义兴郡王、卫王 节悯 )
李晋( 新兴王 厉 )
其它辞典(续上)
释道兴( 刘 )樊兴( 营国公、襄城郡公 )
李兴
裴兴
凭祥兴
丘义兴
沈兴宗(字 季长 )
王君愕( 新兴县公 )
杨兴义
赵道兴
周兴
姚璹(字 令璋 成 吴兴县男 )
吴兴
李重俊( 义兴郡王、卫王 节悯 )
李晋( 新兴王 厉 )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刘氏。秦州人。隋季天下大乱。兴八九岁。常欲出家。父母不允。辄逃诣寺。挽之无还意。父母患焉。年十九。竟自隐匿大光寺。父母遍求不可得。众悯其志。为劝喻。即剃落。尝语其徒曰。人身难得。宜持戒毋怠。贼虏其母以去。兴方以沙弥。于寺营务。闻之遽夜驰六十里。诣贼所。拜且泣。乞与母俱还。贼刃之未殊。念曰。此僧以其母故。死不惧。岂非至孝。杀至孝不祥。因裂裳裹创。使负其母。由间道走城。后避难。 入蜀道。逢一老僧与同行。老僧谓兴。吾有黄金十两。幸达宁静地。共分之。愿勿惮负荷也。兴意以为金贾祸物。如来且不许手持宝。况负荷耶。乃辞老僧独行抵河池县而赞皇公偶识之。为发仆卫。送至梁州。或传。老僧遇贼于三泉县。杀而取其金云。 兴既进具。行头陀。依智舜律师习毗尼。听五过。能覆述。舜深奇慧解。复承首律师于京师。大义益通贯。还蜀。博综经论。又禀受心要于江禅师下。然于律则尤所究意焉。每叹曰。佛法渐替。轻慢日增。吾亦焉敢亵渎哉。故凡戒非三二十请。未尝许其开授。则其重法可知矣。当其沥六趣生死苦语以励众。至有垂涕泣者。兴充福胜寺都维那。寺主以有司命。戒不得停客。客之来者。兴皆宿食之。无所拒。主大怒曰。年少敢尔。我语不见用。并不用官司命邪。兴从容进曰。官不容针。私通车马。僧三宝也。于法宜受。否则违佛制。佛制官司命。其孰轻重。主愈怒。久之乃悔。 贞观中青城戴令来。暮夜宿兴房中。三鼓矣。忽惊走出外曰。见一僧服赤。执杖击其背云。何故宿此。急呼火视背。有杖痕。阔三指。旋从兴忏罪而去。 尝疾病。盛闻音乐。室中独念。以为吾平生求佛果。人天报非所求也。应念声灭。疾随差。自尔日礼千佛。永徽中。玄奘法师。送以所获于西天舍利。使供养。兴于房中。别立道场。发愿曰。若其传法礼佛。契圣心者。请放光瑞證明。俄而一室尽金色。显庆四年终。寿六十七。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明律下之馀
释道兴。姓刘。本住秦州。八九岁时常念出家。私诣僧寺不肯还。二亲恐失。年十九。决意定诣大光寺求出家。僧众悯之。二亲苦求隐避不失。众为解喻便许剃落。时天下大乱贼𡨥交横。死者山积。兴为沙弥语诸徒曰。人身难得持戒第一。母为贼掠将去。离城六十里。兴没命寻逐。至已被伤未绝。贼见曰。此僧诚为至孝。逐母至此。便不尽命。乃背负母还城。城中咸怪。贼路凶险何因得返。避难投蜀至河池县。逢赞皇公蒙被安慰。送至梁州。兴与一老僧相随。彼有金十两。谓兴曰。吾有金可为负至蜀共分。兴曰。此危身物。佛又不许。不可将行。若不信者善恶应验。逐舍而独往。彼持金者至三泉县逢贼致死。既至蜀川年满进具。常行兰若头陀乞食。智舜律师当衢讲匠。依听五遍便能覆述。每有异见舜深奇之。后至京师首律师下伸大义。如别所引。后还蜀川。广听经论。不爽光阴。又于江禅师下禀受禅道。以为徵心要术也。自舜没后接构律筵。每年讲席极为稽引。三十二度来请者方许开宗。每叹云。佛法渐替轻慢日增。余不敢轻。所以为重法故尔。即以慇勤郑重为善法种子。若无此种何由可遇。所以每讲律部。及发菩提心。以此励众。听者垂泣恩诲。兴待众涕泣静已。久久方令唱文。如此非一。四远来投无客主。兴知都维那。于时官府急切不许客住。诸寺无停者咸来。即安抚。寺主曰。依官制不许。何得停之。兴曰。官不许容针。私容车马。寺主岂不闻耶。寺主大怒曰。年少不用我语。兴曰。此三宝也。敬则见善。嫌则感恶。寺主愤恚还房。眼看袈裟不见。又往三门王家会。受饭谓言。是血食。人喻之竟不食。返寺向兴忏悔。寻终行兰若。时鬼来恼乱。兴出绳床。鬼退为受三归已。为礼佛名。鬼亦随礼。贞观中。青城戴令。来慕欲与兴同房宿。夜中眠惊走出房外云。见一赤衣僧。执杖打背云何因在此宿。以火照背。如三指大。隐轸赤色。因求悔过。兴遇疾甚。闻室中音乐声。自念。我所求者本在佛果。不愿人天。所愿不虚诸有魔乱自应消灭。言已声灭。自此便差。常礼千佛日别一遍。永徽三年。玄奘法师送舍利令供养。兴获已于房内立道场发正愿曰。若一生传法。并礼贤劫千佛。如契圣心请放光明。如语一室并为金色。弟子咸见。以显庆四年月日。终于福胜。春秋六十有七。兴自在道行节在怀。昼夜恒坐曾不偃亚。未常诣市不受别利。乞食之外不出寺门。不乘畜生不服非。法益部五象敬而重之。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刘。本住秦州。八九岁时。常念出家。年十九。决意诣大光寺。僧众悯之。二亲苦求。众为解喻。便许剃落。时天下大乱。贼寇交横。死者山积。兴为沙弥。语诸徒曰。人身难得。持戒第一。母为贼掠将去。离城六十里。兴没命寻逐。至已被伤未绝。贼见曰。此僧诚为至孝。逐母至此。便不尽命。乃背负母还城。城中咸怪。贼路凶险。何因得返。避难投蜀。至河池县。逢赞皇公。蒙被安慰。送至梁州。年满进具。常行兰若。头陀乞食。智舜律师。当衢讲匠。依听五遍。便能覆述。每有异见。舜深奇之。后还蜀川。广听经论。不爽光阴。又于江禅师下。禀受禅道。以为徵心要术。自舜没后。接讲律筵。每讲律部。及发菩提心。以此励众。听者垂泣。四远来投。于时官府急切。不许客住。诸寺无停者。咸来即安抚。寺主曰。依官制不许。何得停之。兴曰。官不许容针。私容车马。寺主岂不闻耶。寺主大怒曰。年少不用我语。兴曰。此三宝也。敬则见善。嫌则感恶。寺主愤恚还房。眼看袈裟不见。又往三门王家会受饭。谓言是血食。人喻之竟不食返寺。向兴忏悔。寻终行兰若。时鬼来恼乱。兴出绳床。鬼退。为受三归已。为礼佛名。鬼亦随礼。贞观中。青城戴令来暮。欲与兴同房宿。夜中眠惊。走出房外。云见一赤衣僧。执杖打背。云何因在此宿。以火照背。如三指大。隐轸赤色。因求悔过。兴遇疾甚。闻室中音乐声。自此便差。常礼千佛。日别一遍。永徽三年。玄奘法师。送舍利令供养。兴获已。于房内立道场。发正愿曰。若一生传法。并礼贤劫千佛。如契圣心。请放光明。如语一室并为金色。以显庆四年月日。终于福胜。春秋六十有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安州安陆人。以父罪配为皇家奴。从太宗征战,积功封营国公,后坐事削爵。太宗贞观中讨陵州僚,又从李靖击吐谷浑,累拜左监门大将军,封襄城郡公。太宗征辽东,以兴忠谨,令辅房玄龄留守京师,检校右武候将军。高宗永徽初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寿州安丰人。父被恶疾,兴割股肉,假托馈献,父已不能啖。及卒,捧土就坟,旁作小庐,伏匿其中,昼夜哭诉,遂以孝闻。柳宗元为作《孝门铭》。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雩都人。晓智略。与二弟皆英武尚义。唐末倾赀募兵勤王,累功为将军。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洺州邯郸人。沈毅有谋。隋乱,劝人观时变,待真主。高祖入关,归之,拜大将军,封新兴县公。从太宗征辽,亡于阵。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字里不详。代宗以后在世。尝登进士第。《蜀中名胜记》卷八《巴州》收其诗2联,其中一联题为《和杜甫》,《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甘州酒泉人。赵才子。太宗贞观初,历迁左武候中郎将。以其称职,授右武候将军,赐爵天水县子。高宗仪凤中,累迁左金吾卫大将军。睿宗文明间以老病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1 【介绍】: 唐雍州长安人。少习法律,自尚书省都事,累迁司刑少卿、秋官侍郎。屡决制狱,深文周纳,妄杀数千人。武则天称帝,任尚书左丞,上疏请除李家宗正属籍。天授二年,或告兴谋反,诏来俊臣按狱,兴未知被告,方对俊臣食。俊臣曰:“囚多不服,奈何?”兴曰:“纳之大瓮,炽炭周之,何事不承!”俊臣乃取瓮炽炭,谓兴曰:“请君入瓮。”兴骇汗服罪。谪岭南,在道为仇人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2—705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令璋。姚思廉孙。高宗永徽年间,举明经第。历迁中书舍人、天官侍郎。武周长寿二年,擢文昌左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奏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由宰相自撰《时政记》,月付史馆,时政有记自璹始。出为榆关道安抚使,坐事,下迁益州长史。累授冬官尚书,致仕,卒谥成。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九
璹字令璋。赠太常卿思廉孙。永徽中明经擢第。累补太子宫门郎。调露中累迁至中书舍人。封吴兴县男。武后临朝。历夏官天官侍郎。迁文昌左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坐事转司宾少卿。證圣初加秋官尚书。复知政事。以冬官尚书留守西京。长安中听致仕。进爵为伯。官名复旧为工部尚书。神龙元年卒。赠越州都督。谥曰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06 【介绍】: 唐泉州莆田人。中宗神龙中以家赀筑延寿陂,溉田万余顷。塍海为田,筑长堤以障海水。据传时有蛟为孽,堤数溃。兴携刀入水斩蛟,卒与蛟俱死。乡人建祠祀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7 【介绍】: 唐中宗第三子。初封义兴郡王,又封卫王。神龙二年立为皇太子。性明果,然少法度。武三思图逆,重俊忿,率羽林军杀三思及党羽。因士兵倒戈,被杀。睿宗立,谥节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3 【介绍】: 唐宗室。李叔良侄孙。中宗景龙末,为宗正卿。韦后临朝称制,封新兴王。玄宗先天中,为殿中监,兼雍州长史、户部尚书。二年,坐附太平公主为逆,伏诛。改姓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