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64
词典
38
分类词汇
426
共464,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同欢
公力
共论
唇齿
周召
同共
同穴
结成
参同
公意
并起
大乐
通德
合作
集议
《國語辭典》:
同欢(同歡)
拼音:
tóng huān
一起欢乐。如:「耶诞夜他准备了丰盛的大餐,邀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同欢。」南朝宋。
吴迈远
〈
长相思
〉诗:「虞卿弃相印,担簦为同欢。」
分類:
共同
同欢
欢乐
共相
乐之
《漢語大詞典》:
公力
(1).官方征用的役夫。
《
宋书·王僧达传
》
:“﹝ 僧达 ﹞立宅於 吴 ,多役公力。”
(2).共同的力量。 康有为
《大同书》
乙部第三章:“公议政府有预算之貲,当由各国公力供给,各国当依岁定之数拨给之。”
分類:
共同
官方
征用
力量
役夫
乙部
《国语辞典》:
共论(共论)
拼音:
gòng lùn
共同商谈、讨论。《三国演义》第一○回:「遂启操徵聘郭嘉到兖州,共论天下之事。」
分类:
共同
商谈
讨论
《國語辭典》:
唇齿(脣齒)
拼音:
chún chǐ
1.嘴唇与牙齿。《文选。陆机。文赋》:「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
2.比喻关系密切。《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外失辅车唇齿之援,内有毛羽零落之渐。」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孙刘结亲,以为唇齿,两国正好和谐。」
3.议论或搬弄是非。《金瓶梅》第七八回:「怀著个临月身子,只管往人家撞来撞去的,交人家唇齿!」
分類:
议论
借喻
尖刻
相接
相依
说闲话
接近
依存
讽刺
共同
言词
同利
利益
利害
双方
《國語辭典》:
周召
拼音:
zhōu shào
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合称。周成王时二人共辅朝政,故合称为「周召」。
分類:
周成王
共同
辅政
周公
《漢語大詞典》:
同共
共同,一起。 宋
欧阳修
《论矾务利害状》
:“臣候到 河 东,与 施昌言 等同共相度,经久利害闻奏。” 元
无名氏
《度柳翠》
楔子:“直待 月明 点化归清浄,恁时同共见 如来 。”
《武王伐纣平话》
卷下:“若得一言明指教,良谋同共立 西周 。”
分類:
共同
《國語辭典》:
同穴
拼音:
tóng xuè
1.夫妇合葬。《诗经。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唐。
元稹
遣悲怀
诗:「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2.共同穴居。《后汉书。卷八○。文苑列传上。杜笃》:「于是同穴裘褐之域,共川鼻饮之国。」晋。左思〈魏都赋〉:「搉惟庸蜀与鸲鹊同巢,句吴与蛙黾同穴。」
分類:
共同
穴居
合葬
夫妇
相爱
爱之
《漢語大詞典》:
结成
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通过法律手续结合起来。例如:通过结婚使二人结成一对夫妻。
结合成一体或一块;结合。例如:多油脂的小油滴凝结成一块黄油。
分類:
结合
合成
一体
共同
目标
过法
法律
手续
《漢語大詞典》:
参同(參同)
(1).验证合同。
《
韩非子·主道
》
:“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
《
后汉书·襄楷传
》
:“其文易晓,参同经典。” 唐
牟融
《题山房壁》
诗:“参同大块理,窥测知人心。”
(2).共同参加。
《
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
:“ 会 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謨之勋。”
分類:
共同
验证
同参
参加
合同
《國語辭典》:
公意
拼音:
gōng yì
全体或多数人的意思。如:「政府的施政措施,应以全国人民的公意为依归。」
分類:
公众
意愿
共同
意见
《国语辞典》:
并起(并起)
拼音:
bìng qǐ
一起产生、兴起,或共同发动。汉。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而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
分类:
并起
产生
兴起
共同
发动
贾谊
《漢語大詞典》:
大乐(大樂)
古代指典雅庄重的音乐。用于帝王祭祀、朝贺、燕享等典礼。
《
礼记·乐记
》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汉
徐干
《
中论·治学
》
:“大乐之成非取乎一音。” 唐
皮日休
《忧赋》
:“大乐既没,淫声是起。”
分類:
大乐
典雅
雅庄
庄重
音乐
帝王
祭祀
朝贺
燕享
典礼
《漢語大詞典》:
通德
共同遵循的道德。
《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
:“智,仁,勇,此三者天下之通德,所以行之者也。”
《
隋书·高熲苏威传论
》
:“然志尚清俭,体非弘旷,好同恶异,有乖直道,不存易简,未为通德。”
分類:
共同
遵循
道德
《國語辭典》:
合作
拼音:
hé zuò
1.在同一目的下,作共同的努力。如:「通力合作」。《国语。晋语三》:「复之则君臣合作,恐为君忧,不若杀之。」
2.共同著述创作。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五。毛诗音义上》「之德也」句下引沈重云:「案郑诗谱意,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卜商意有不尽,毛更足成之。」
3.合奏、共同演奏。《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下。骠传》:「乐用龟兹,鼓、笛各四部,与胡部等合作。」
4.合乎法度的诗文。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六。评汇二》:「如老杜之入蜀,篇篇合作,语语当行,初学所当法也。」
分類:
合作
共同
依法
合奏
书画
法制
创作
从事
诗文
合于
法度
北周
《漢語大詞典》:
集议(集議)
共同评议。
《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
:“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 竇婴 争之,由此与 错 有郤。” 宋
陆游
《
老学庵笔记
》
卷四:“顷岁驳放 秦塤 等科名,方集议时,中司误以‘驳’为‘剥’。” 清 昭梿
《
啸亭杂录·醉公
》
:“东宫虚位, 圣祖 命诸臣集议。” 孙中山
《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宣言》
:“每逢礼拜四晚,本会集议一次。”参见“ 杂议 ”。
分類:
集议
共同
评议
《漢語大詞典》:
杂议(雜議)
集议;共同评议。
《
汉书·晁错传
》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
《
新唐书·礼乐志四
》
:“其后羣臣言封禪者多,乃命祕书少监 颜师古 、諫议大夫 朱子奢 等集当时名儒博士杂议,不能决。” 清
章学诚
《
文史通义·书〈吴郡志〉后
》
:“於是会校官 汪泰亨 ,与文学士杂议,用 褚少孙 例,增所闕遗,订具誒伪。” 张晋藩 等
《中国法制史》
第二编第六章第三节:“对于重大疑案,皇帝令翰林学士、负责知制诰的中书舍人、同平章事、参知政事、御史、谏官等大臣共同评议,称为‘杂议’,然后决断。”
分類:
集议
共同
评议
六章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