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风通道会
谓风尚人情有共同处。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十二年:“ 负 殊 至 姑臧 , 张瓘 见之曰:‘我, 晋 臣也;臣无境外之交,二君何以来辱?’ 负 殊 曰:‘ 晋 王与君邻藩,虽山河阻絶,风通道会,故来脩好,君何怪焉!’”
《漢語大詞典》:共同犯罪
简称“共犯”。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必须对某一犯罪有同一的故意和围绕同一目的互相配合的行为。比单个人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按组织情况不同,分为结伙和犯罪集团。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的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四类,并规定按照他们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分别处罚。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國語辭典》:共同交际语(共同交際語)  拼音:gòng tóng jiāo jì yǔ
1.在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语言。如汉语。
2.国际会议上,确定共同使用的语言。如英语、法语。
《漢語大詞典》:共同社
“共同通讯社”的简称。日本最大的通讯社。1945年11月成立。由建于1936年的同盟通讯社改组而成。总社设在东京。
《國語辭典》:共同市场(共同市場)  拼音:gòng tóng shì cháng
二次大战以后,一些国与国之间达成协议,实践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同时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会员国间的劳力与资本亦可自由移动。如欧洲共同市场等。近年来,共同市场多已转型为经济联盟或区域共同体,如欧洲共同市场已发展成欧洲联盟。
《國語辭典》:共同体(共同體)  拼音:gòng tóng tǐ
社会公众在共同的条件、目标下所形成的团体。
《國語辭典》:共同语(共同語)  拼音:gòng tóng yǔ
一民族内用来沟通、表达意见的共通语言。它是从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
《國語辭典》:共为唇齿(共為脣齒)  拼音:gòng wéi chún chǐ
比喻二者关系密切,有如嘴唇与牙齿。《三国志。卷四五。蜀书。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也作「共相唇齿」。
《國語辭典》:公诸同好(公諸同好)  拼音:gōng zhū tóng hào
将自己所喜爱的事物对同样爱好者公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他那位夫人,一向本来已是公诸同好,作为谋差门路的。」
《漢語大詞典》:公有制经济
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或部分劳动群众共同所有的经济形式。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它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漢語大詞典》:公共产品
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西方经济学用语。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漢語大詞典》:公共休假日
亦省称“ 公休日 ”。 指星期日、节日、纪念日等公民共同的休假日。《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10期:“在国营、公私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中连续工作满一年的正式工人、职员,同父亲、母亲、配偶都不住在一起,而又不能利用公共休假日回家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待遇。”
《漢語大詞典》:公共秩序
大家应共同遵守的社会秩序。 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社会上流氓、阿飞、盗窃、凶杀、强奸犯、贪污犯、破坏公共秩序、严重违法乱纪等严重罪犯以及公众公认为坏人的人,必须惩办。”
《漢語大詞典》:公共租界
旧时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大城市以租借名义强迫划定的共同管理的区域。 邹韬奋 《经历》三六:“由外面传进的消息,说前一夜在公共租界被捕的 沈 、 李 、 王 、 沙 四先生……于当天十二点即由各人的律师保了出来。” 洪深 《咸鱼主义》:“我们先生想,有一天 上海 真的打起仗来的话,逃难到公共租界里来的人一定是很多的。”参见“ 租界 ”。
《國語辭典》:租界  拼音:zū jiè
一国在通商口岸划定界限,租给外国人民居住、通商的区域。租借国通常以缔结条约的方式,取得租借期间对租界的统治权,但出租国仍保有最后的主权,可以在条约规定的期限届满后,将之收回。
《國語辭典》:分工合作  拼音:fēn gōng hé zuò
依事件性质,将一件事分给多人去做,相互间保持密切的联络,以共同完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