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45,分143页显示  上一页  72  73  74  75  76  78  79  80  8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六穿
六畜道
六才子书
六参官
六场通头
六场通透
六朝金粉
六尘不染
六沉枪
六陈铺
六鸱
六尺凝寒
六尺之孤
六尺之托
六尺之托
《分类字锦》:六穿
方舆胜览六穿石在梧州府陆川壁立如碑高可丈馀上穿六孔故名
分类:
《漢語大詞典》:六畜道
指佛教所称六道中的畜生道。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折:“则教你戴毛衣成六畜道,变虫蛆与百鸟餐。”参见“ 六道 ”。
《國語辭典》:六道  拼音:liù dào
佛教认为众生由于过去世所作的业,造成每个生命不同的存在状态。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六类,即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称为「六道」,众生未解脱前,始终在其中辗转生死。《起世经》卷九:「一切众生于人间生,悉皆成就无觉无观,快乐證知身坏即生光音天处,一切六道皆悉断绝,此即名为『世间转尽』。」《西游记》第八回:「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也称为「六趣」。
《國語辭典》:六才子书(六才子書)  拼音:liù cái zǐ shū
清朝金圣叹集《庄子》、《离骚》、《史记》、杜甫之律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六才子书。清。金圣叹〈三国演义序〉:「余尝集才子书者六,其目曰:《庄》也,《骚》也,马之《史记》也,杜之律诗也,《水浒》也,《西厢》也。」
《漢語大詞典》:六参官(六參官)
唐 时武官五品以上及折冲当番者, 宋 时百司朝官以上,均五日一朝,一月六次朝参,号“六参官”。参阅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宋史·礼志十九
《漢語大詞典》:六场通头(六場通頭)
见“ 六场通透 ”。
《漢語大詞典》:六场通透(六場通透)
亦称“ 六场通头 ”。 戏曲术语。谓于文(唱)、武(打)、吹(笛、唢呐)、拉(胡琴)、弹(月琴、三弦)、打(锣鼓)等六种技艺无一不精。一说六场专指六种乐器的演奏,即文场的胡琴、月琴、南弦子,武场的单皮、大锣、小锣。 梅兰芳 许姬传 《舞台生活四十年》一集第五章:“他素性爱好戏剧,场面上鼓板、胡琴、唢呐、海笛都拿得起来,可称六场通头。”
《漢語大詞典》:六场通透(六場通透)
亦称“ 六场通头 ”。 戏曲术语。谓于文(唱)、武(打)、吹(笛、唢呐)、拉(胡琴)、弹(月琴、三弦)、打(锣鼓)等六种技艺无一不精。一说六场专指六种乐器的演奏,即文场的胡琴、月琴、南弦子,武场的单皮、大锣、小锣。 梅兰芳 许姬传 《舞台生活四十年》一集第五章:“他素性爱好戏剧,场面上鼓板、胡琴、唢呐、海笛都拿得起来,可称六场通头。”
《國語辭典》:六朝金粉  拼音:liù cháo jīn fěn
1.六朝国都金陵(建康,今南京)的靡丽繁华景象。《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要晓得江南地方,虽经当年洪逆蹂躏;幸喜克复已久,六朝金粉,不减昔日繁华。」
2.吴、东晋、宋、齐、梁、陈崇尚华靡,仕女装扮著重艳丽。故用以喻妇女盛妆的仪容。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也作「六朝脂粉」。
《漢語大詞典》:六尘不染(六塵不染)
佛教语。意谓排除物欲,保持洁净。 唐 武三思 《孝明皇后碑》:“六尘不染,孤标水上之花。”《西游记》第九八回:“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刼安然自在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五藴皆空,六尘不染,是谓‘和尚’。”参见“ 六尘 ”。
《國語辭典》:六尘(六塵)  拼音:liù chén
尘,接触的对象。佛教将心和感官接触的对象分成色、声、香、味、触、法(指心所对的境)六尘。若任由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六尘,心就会充满著烦恼。南朝梁。武帝〈十喻〉诗五首之一:「楎睢变三有,恍惚随六尘。」也称为「六处」。
《漢語大詞典》:六沉枪(六沉鎗)
即绿沉枪。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五方旗,六沉鎗,遮天映日。”
分類:绿沉
《國語辭典》:六陈铺(六陳鋪)  拼音:liù chén pù
六陈,指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等六种可以久藏的粮食。「六陈铺」指贩售各种粮食的店。《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夫妻两口,开个六陈铺儿。虽则粜米为生,一应麦豆茶酒油盐杂货,无所不备。」
分類:粮食食店
《國語辭典》:六陈(六陳)  拼音:liù chén
因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可以久藏,故称为「六陈」。唐。李益 宣上人病中相寻联句:「草木分千品,方书问六陈。」
《骈字类编》:六鸱(六鸱)
易林见五鸟下
《分类字锦》:六尺凝寒
王起履霜坚冰至赋当万物始挫之时降于青女及六尺凝寒之日可荐明君
分类:
《國語辭典》:六尺之孤  拼音:liù chǐ zhī gū
未成年的孤儿。《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汉。郑玄。注:「六尺之孤,年十五已下。」《后汉书。卷六三。李杜列传。李固》:「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
《漢語大詞典》:六尺之托(六尺之託)
谓受嘱托抚育遗孤。后汉书·明帝纪:“并可以受六尺之託,临大节而不挠。” 李贤 注:“六尺,谓年十五已下。”参见“ 六尺之孤 ”。
《國語辭典》:六尺之孤  拼音:liù chǐ zhī gū
未成年的孤儿。《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汉。郑玄。注:「六尺之孤,年十五已下。」《后汉书。卷六三。李杜列传。李固》:「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
《漢語大詞典》:六尺之托
谓受嘱托抚育遗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