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45,分143页显示  上一页  105  106  107  108  109  111  112  113  114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六尘
六尘说法
六趣
六趣轮回经
六境
六德
六震
六轮
六论
六慧
六箭
六骂
六随眠
六谛
六亲
六尘
【佛学大辞典】
(名数)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也,此六境有眼等六根入身以坌污净心者。故谓之尘。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净心诫观下曰:「云何名尘?坌污净心触身成垢,故名尘。」法界次第上之上曰:「尘以染污为义,以能染污情识,故通名为尘也。」
【佛学常见辞汇】
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尘者染污之义,谓能染污人们清净的心灵,使真性不能显发。又名六境,即六根所缘之外境。
【佛学次第统编】
依于六根所接之尘有六:谓色、声、香、味、触、法,是为六尘。尘即染污之义,以能染污情识之故。
一、色 谓眼所见者,如明暗质碍等。以能染污眼根,故谓色尘。
二、声 谓耳所闻者,如动静美恶等。以能染污耳根,故谓声尘。
三、香 谓鼻所嗅者,如通塞香臭等。以能染污鼻根,故谓香尘。
四、味 谓舌所尝者,如咸淡甘辛等。以能染污舌根,故谓味尘。
五、触 谓身所感者,如离合冷暖等。以能染污身根,故谓触尘。
六、法 谓意所知者,如生灭善恶等。以能染污意根,故谓法尘。
此之六尘,尚有其他六欲、六入、六处、六境、六贼等名义,兹不繁及。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尘,即染污之义。谓能染污情识,而使真性不能显发,涅槃经中称此六尘,名六大贼,以能劫夺一切善法故也。
〔一、色尘〕,谓青黄赤白之色,及男女形貌色等,是名色尘。
〔二、声尘〕,谓丝竹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声等,是名声尘。
〔三、香尘〕,谓旃檀沉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分所有香等,是名香尘。
〔四、味尘〕,谓种种饮食肴膳美味等,是名味尘。
〔五、触尘〕,触,即著也。谓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及纱衣上服等,是名触尘。
〔六、法尘〕,谓意根对前五尘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是名法尘。
六尘说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以色声等六尘而说法,众生以眼等六根而悟解也。然六尘通他之佛土而言之,若就此土而论,则仅色声法之三尘而已,如眼见经卷而悟解者,色尘说法也,耳闻金口之声教而悟解者,声尘说法也。意思惟法而悟解者,法尘说法也,其中此土之众生,尤以耳根锐利,偏用声尘而说法。无量寿经上说道场树曰:「目睹其色,耳闻其音,鼻知其香,舌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一切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智度论三十四曰:「有佛为众生说法令得道者。有佛放无量光明,众生遇之而得道者。有佛神通变化指示其心而得道者。有佛但现色身而得道者。有佛遍身毛孔出众妙香,众生闻之而得道者。有佛以食与众生令得道者。有佛、众生但念而得道者。」法华玄义八曰:「他方六根识利,六尘得为经。此土三根识钝,鼻不及驴狗鹿等。云何于香味触等能得通达?」文句记曰:「此土耳根利故,偏用声尘。」
六趣
【佛学大辞典】
(名数)众生由业因之差别而趣向之处,有六所,谓之六趣,亦曰六道,一地狱趣Naraka-gati,八寒八热等之苦处也,此在地下,故曰地狱。二饿鬼趣Preta-gati,常求饭食之鬼类生处也。与人趣杂处而不可见。三畜生趣Tiryagyoni-gati,新译曰旁生趣,即禽兽之生所也,多以人界为依所而眼可见。四阿修罗趣Asura-gati,常怀瞋心而好战斗,大力神之生所也。以深山幽谷为依所而与人隔离。五人趣Manus!ya-gati,人类之生所也,分阎浮提等四大州,但四大洲隔离,不得通力者不能到。六天趣Deva-gati,身有光明,自然受快乐之众生,名为天,有欲界六所,谓之六欲天,色界无色界,皆为彼之生所。大乘义章八末曰:「此六种,经名为趣,亦名为道。所言趣者,盖乃对因以名果也。因能向果,果为因趣,故名为趣。所言道者,从因名也。善恶两业通人至果,名之为道。地狱等报为道所诣,故名为道。」法华经序品曰:「尽见彼土六趣众生。」涅槃经二十五曰:「以心因缘故,轮回六趣具受生死。」
【佛学常见辞汇】
地狱趣、饿鬼趣、畜生趣、阿修罗趣、人趣,天趣。趣是趣向之义,众生受报,皆由因趣果,故六道又名六趣。
【佛学次第统编】
今明六趣,当以三事:一因,二缘,三果。妄惑为因,作业为缘,受报为果。由根尘识等、境受想等之妄惑,起身口意善恶等之作业,获苦乐依正现后等受报。六趣因果,大要可知。
六趣轮回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马鸣菩萨集,赵宋日称等译。
六境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色声香味触法之六法,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对之境界,故名六境。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因此六法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对之境,故名六境。
六德
【佛学大辞典】
(名数)梵语薄伽梵之六义也。一自在,二炽盛,三端严,四名称,五吉祥,六尊贵。见佛地经论一。
六震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六种震动)
六轮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本业璎珞经示三贤十圣之果报,用铁轮王等之名。天台取其经意而立六轮,以配于因位之六位:一铁轮王,十信位也。二铜轮王,十住位也。三银轮王,十行位也。四金轮王,十回向位也。五琉璃轮王,十地位也。六摩尼轮王,等觉位也。此中经无琉璃轮之名。止观辅行一之三曰:「入铜轮者,本业璎珞上卷经意以六因位而譬六轮。(中略)言六轮者:谓铁轮十信,铜轮十住,银轮十行,金轮十向,琉璃轮十地,摩尼轮等觉,轮是碾惑摧伏等义。」
六论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外道六种之论也。婆薮盘豆法师传曰:「四皮陀六论。」百论疏上之下曰:「六论者:一式叉(S/iks!a%)论,释六十四能法。二毗伽罗(Vya%karan!a)论,释诸音声法。三柯刺波(Kalpa)论,释诸天仙上古以来因缘名字。四竖底沙(Jyotis!a)论,释天文地理算数等法。五阐陀(Chandas)论,释作首卢迦法,佛弟子五通仙等说偈名首卢迦。六尼鹿多(Nirukta)论,释立一切物名因缘。」
六慧
【佛学大辞典】
(名数)璎珞本业经上说六种之智慧,即别教菩萨六位之分也。一闻慧,于十住位中闻中道之理,知一切法离二边之相也。二思慧,于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发生之智慧也。三修慧,于十回向位中修习中道之理发生之智慧也。四无相慧,于十地位中,證知中道之理,离二边之相之智慧也。五照寂慧,照为中道之用,寂为中道之体,等觉位之菩萨,以中道之观慧照中道理体之智慧也。六寂照慧,于佛果位即中道之体而起中道之用之智慧也。【又】璎珞经所说六种性之异名。(参见:六种性)
【佛学常见辞汇】
闻慧、思慧、修慧、无相慧、照寂慧、寂照慧。
【佛学次第统编】
若萨璎络本业经云六慧:
一、闻慧 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因谓中道之理,知一切法,离二边相,故名闻慧。
二、思慧 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发生一切智慧,故名思慧。
三、修慧 谓别教菩萨,于十回向位中,修习中道之理,发生一切智慧,故名修慧。
四、无相慧 谓别教菩萨,于十地位中,證知中道之理,空无性相,发生一切智慧,故名无相慧。
五、照寂慧 照即中道之用,寂即中道之体。谓别教等觉菩萨,以中道之观慧,照中道之理体,故名照寂慧。
六、寂照慧 谓别教妙觉果佛之智慧,能于中道之理,即寂而照,即照而寂,寂照不二,定慧平等,故名寂照慧。
六箭
【佛学大辞典】
(譬喻)色声等六尘之法,能害众生之慧命,故以箭为譬。六度集经五曰:「吾以国为怨窟,以色声香味华服邪念为六剑截吾身六箭射吾体。」
六骂
【佛学大辞典】
(名数)恶法骂有三种:一面骂,如汝是生于除粪家之言是。二喻骂,如汝似除粪种等之言是。三自比骂,如我非除粪种乃至我非贩卖牛羊杀人等之言是。复有善法骂三种:一面骂,如汝是阿练若乃至坐禅人等之言是。二喻骂,如汝是阿罗汉乃至佛等之言是。三自比骂,如我非阿练若乞食纳衣乃至阿罗汉佛等之言是。是为假善事而意在骂辱也。见行事钞中三之一。
六随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随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俱舍论所说:一贪,二瞋,三慢,四无明,五见,六疑。唯识称之为六根本烦恼。见俱舍论十九。
【佛学常见辞汇】
俱舍论所说,即贪、瞋、慢、无明、见、疑。唯识称之为六根本烦恼。
【佛学次第统编】
随眠义者,为烦恼之异名。谓贪瞋等之烦恼,随逐有情而不离,故曰随。烦恼之状体幽微,难于了知,犹如睡眠之状体,故曰眠。又谓烦恼随逐有情而增昏滞如睡眠,故名随眠。其数有六:
一、贪 染爱耽著。      四、慢 高己抑他。
二、瞋 恚恼损害。      五、疑 犹豫谛理。
三、无明 愚痴闇昧。     六、见 邪见不正。
六谛
【佛学大辞典】
(名数)胜论师所立之六句义也。胜论之本师立六句义,其末师立十句义。佛道论衡序曰:「天竺盛于六谛,神州重于二篇。」(参见:胜论宗)
六亲
【佛学大辞典】
(名数)父母妻子兄弟也。无量寿经下曰:「六亲眷属。」行事钞二之二曰:「厌三界之无常,辞六亲之至爱。」同资持记曰:「六亲谓父母兄弟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