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45,分143页显示  上一页  101  102  103  104  105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六坚法
六讽经
六现观
六窗一猿
六喻
六喻般若
六蔽
六蔽心
六众
六众生
六菩萨
六菩萨名经
六栽
六结
六智
六坚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坚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出于本业经。一、信坚。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修习空观,知一切之法皆为真谛而无毁坏者。二、法坚。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修习假观,知一切法皆为俗谛而无毁坏者。三、修坚。别教菩萨于十回向位修习中观知一切法皆为中谛而不毁坏者。四、德坚。别教菩萨于十地位修习中观,破一分无明,显一分三德而不毁坏者。五、顶坚。别教等觉菩萨居十地之顶破惑显德而不毁坏者。六、觉坚。别教妙觉果佛觉了一切之法皆为中道而不毁坏者。
【三藏法数】
(出菩萨璎珞本业经)
〔一、信坚〕,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知一切法皆即俗谛,无能毁坏,故名法坚。(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假观者,谓观一切法,无不具足也。)
〔三、修坚〕,谓别教菩萨,于十回向位中,修习中观,了一切法皆即中谛,无能毁坏,故名修坚。(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中观者,谓观一切法,非空非假,即中道也。)
〔四、德坚〕,谓别教菩萨,于十地位中,因修中观,破一分无明,显一分三德,无能毁坏,故名德坚。(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三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五、顶坚〕,谓别教等觉菩萨,居十地顶,惑破德显,无能毁坏,故名顶坚。(等觉者,去后妙觉佛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为觉也。)
〔六、觉坚〕,谓别教妙觉果佛,觉了一切法皆即中道,无能毁坏,故名觉坚。(妙觉佛者,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也。)
六讽经
【佛学大辞典】
(仪式)(参见:讽经)
【佛学大辞典】
(名数)每月有两回六度之讽经也。初二日为土地堂,初三日为祖师堂,初四日为火德神,初五日为韦天将军,初六日为普庵禅师,初七日为镇守堂。自十六日至二十一日,亦如上之次第,是皆为报其恩也。虽为此方禅林通规,然不知为何人创制。见象器笺十三。
六现观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现观)
【佛学大辞典】
(名数)唯识论所立。一思现观,思观察诸法而使别生现观智之力强,故与以现观之名。二信现观,于三宝决定之净信,助现观之智而使不退转,故与以现观之名。三戒现观,无漏之道共戒,除破戒之垢,使观智增明,故亦名现观。四现观智谛现观,此乃正为现观之智谛,名现观者,即于见道修道观真如之体(名非安立谛)之无漏智慧也。五现观边智谛现观。于正观真如之体,后边更观真如之相(谓之安立谛)之见道修道智谛也。六究竟现观,谓究竟位(即无学道)中一切之诸智。此中后三者为现观之自性,而前三者为现观俱起之法,故均于俱舍论之事现观。见唯识论九。
【佛学次第统编】
六现观:
一、思现观 为思观察诸法,别生现观之智,而使力强,故与其现观之名。
二、信现观 于三宝以决定之净信,助现观之智,而不退转,故与其现观之名。
三、戒现观 无漏之道共戒,除破戒之垢,而增明观智,故亦名现观。
四、现观智谛现观 正为现观之智谛,名为现观,即于见道修道,观真如体「名非安立谛」之无漏智慧也。
五、现观边智谛现观 正观真如之体后边,更观真如之相,「名安立谛」为见道修道之智谛也。
六、究竟现观 究竟位,即为无学道中之一切诸智。
此中后三为现观之自性,前三为现观俱起之法,均与三观中之事现观同。
六窗一猿
【佛学大辞典】
(譬喻)眼耳等六根譬以六窗,心识譬以一猕猴。是一识外道之邪计也。行事钞下四曰:「一识外道,如一室六扃,猕猴遍历,根亦如是,一识通游。」然通大小乘有六识体一体别之论,小乘之有部宗,取体别,成实宗取体一,大乘之法相宗以体别为正义。六窗一猿,为体一家之譬也。成实论一心品曰:「又杂藏中比丘言,五门窟中猕猴动发,猕猴且住,勿谓如本,故知一心。」大乘义章三未曰:「有人宣说,六识之心,随根虽别,体性是一,往来彼此,如一猿猴六窗俱现,心识如是,六根中现,非有六心。」
六喻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经说梦幻泡影露电之六喻,以明诸法之空无常,金刚般若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六喻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般若经说梦幻等六喻,谓之六喻般若。
【佛学常见辞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说梦幻泡影露电等六喻,故谓之六喻般若。
六蔽
【佛学大辞典】
(名数)蔽者蔽覆之义,覆净心者有六种。一悭贪,覆布施而使不生。二破戒,覆戒行而使不生。三瞋恚,覆忍辱而使不生。四怜念,覆精进而使不生。五散乱,覆禅定而使不生者。六愚痴,覆智慧而使不生。见智度论三十三,止观八之二。
【佛学常见辞汇】
蔽是覆蔽之义,能蔽净心者,有六种,名为六蔽。一、悭贪能蔽布施,使之不生。二、破戒能蔽戒行,使之不生。三、瞋恚能蔽忍辱,使之不生。四、懈怠能蔽精进,使之不生。五、散乱能蔽禅定,使之不生。六、愚痴能蔽智慧,使之不生。观此可知六蔽乃是六度的反面。
六蔽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六蔽也。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悭心〕,谓众生由此悭吝蔽覆于心,不能行于布施;纵行布施,亦不能以好物与人,是名悭心。
〔二、破戒心〕,谓众生由贪瞋痴等烦恼,蔽覆于心,行于恶行,不能坚持禁戒,是名破戒心。
〔三、瞋恚心〕,谓众生由瞋恨忿恚蔽覆于心,历事对境,常怀恼害于他,而无忍辱之行,是名瞋恚心。
〔四、懈怠心〕,谓众生由懈怠蔽覆于心,不能精进勤修圣道之行,是名懈怠心。
〔五、乱心〕,谓众生由散乱蔽覆于心,妨于禅定,如风中灯,虽有光明,不能照物,是名乱心。
〔六、痴心〕,谓众生由愚痴蔽覆于心,而无智慧,于一切事,皆不能知,受著邪法,不起正见,是名痴心。
六众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六群比丘,义净新译谓之六众。
六众生
【佛学大辞典】
(名数)眼等六根以譬狗等六畜也。杂阿含经四十三曰:「譬如士夫游空宅中,得六种众生:一者得狗,即执其狗系著一处;次得其鸟;次得毒蛇;次得野干;次得失收摩罗;次得猕猴。得斯众生悉缚一处,其狗者乐欲入村;其鸟者常欲飞空;其蛇者常欲入穴;其野干者乐向冢间;失收摩罗者常欲入海;猕猴者欲入山林。此六众生悉系一处,所乐不同。各各嗜欲到所安处,各各不相乐。于他处而系缚故,各用其力向所乐方,而不能脱。(中略)六众生者譬犹六根,坚柱者譬身念处,若善修习身念处有念不念色,见可爱色则不生著,不可爱色则不生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于可意法则不求欲,不可意法则不生厌是故比丘当勤修习多住身念处。」(身念处,身之不净观也)。俱舍论三十引此经,谓之六生喻经。
六菩萨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师子戏菩萨,二师子奋迅菩萨,三师子幡菩萨,四师子作菩萨,五坚勇精进菩萨,六击金刚慧菩萨也。见六菩萨亦当诵持经。
六菩萨名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六菩萨亦当诵持经之略名。一卷,失译。说六菩萨之名与叹佛偈。
六栽
【佛学大辞典】
(名数)新译云六触。与六识相应而生,触之心所也。玄应音义三曰:「六栽经中亦名触,案触能长养心心数法,栽能长养枝叶华条,其义相似,因以名焉」。
六结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一巾譬真性,以六结譬眼耳等六根,使知根本虽一,而由妄相分别生六根也。楞伽经五曰:「佛告阿难:此宝花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一因结有异。」
六智
【佛学大辞典】
(名数)见道中之四谛智及法智比智六者,若法智比智历四谛,则为十六智,即见道之十六心也。仁王经上曰:「有学六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