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45,分143页显示  上一页  97  98  99  100  101  103  104  105  106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六事成就
六门经
六门陀罗尼经
六门教授习定论
六宗
六味
六侍者
六供具
六到彼岸
六度
六度说意
六度果报
六度譬喻
六度满相
六度经
六事成就
【佛学大辞典】
(名数)菩萨欲成就六度之行所修之六事也。一供养,欲成就檀波罗蜜者。二学戒,欲成就戒波罗蜜者。三修悲,欲成就忍波罗蜜者。四勤善,欲成就精进波罗蜜者。五离谊,欲成就禅定波罗蜜者。六乐法,欲成就智慧波罗蜜者。庄严经十二曰:「诸菩萨为成就六度故,于诸地中决定应作六事:一者必应供养,此为成就檀度。若不长时供养,则檀度不得圆满。供养义如供养品说。二者必应学戒,此为成就戒度。若不长时学戒,则戒度不得圆满。三者必应修悲,此为成就忍度。若不长时忍诸不饶益事,则忍度不得圆满。四者必应勤善,此为成就进度。若心放逸不修诸善,则进度不得圆满。五者必应离谊,此为成就禅度。若在聚落多诤扰心,则禅度不得圆满。六者必应乐法,此为成就智度。若不遍历诸佛,听法无厌。如海纳流,无时盈溢,则智度不得圆满。」
【三藏法数】
(出庄严论)
论云:菩萨为成就六度,故决定应行六事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一、供养〕,供养者,谓因成就檀度,故兴供养。若不长时供养三宝,则檀度不得圆满也。(梵语檀,华言施。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二、学戒〕,学戒者,谓因成就戒度故,学习持戒。若不长时学戒,则戒度不得圆满也。
〔三、修悲〕,修悲者,谓因成就忍度,故修习大悲心,饶益众生。若不长时忍受,及不饶益众生,则忍度不得圆满也。
〔四、勤善〕,勤善者,谓因成就进度,故勤修众善。若心放逸,不修诸善,则进度不得圆满也。
〔五、离諠〕,离諠者,谓因成就禅定,故离諠闹。若在聚落,斗诤杂乱,则禅定不得圆满也。
〔六、乐法〕,乐法者,谓因成就智度,故爱乐佛法。若不遍历十方,承事诸佛,听法无厌,如海纳流,无时盈溢,则智度不得圆满也。
六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六门陀罗尼经之略名。
六门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日夜六时,诵此陀罗尼,则能救六道之苦,故名为六门。
六门教授习定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无著菩萨造,世亲菩萨释,唐义净译。明以六门习修禅定,而得世出世之果。六门者:一求脱之愿心,二积集胜行之资粮,三使心善住于一处,四资师圆满,五所缘圆满,六作意圆满。
六宗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论,法相,华严,律,成实,俱舍为六宗。又,于此六宗中除成实俱舍二宗之小乘,加天台真言二宗,称为大乘之六宗。
【佛学大辞典】
(名数)是耆阇寺凛师所立。一因缘宗,二假名宗,此二者同前。三不真宗,如诸大乘经说诸法如幻化等者。四真宗,说诸法真空之理者(清凉云:第三第四仅法(第四)喻(第三)之别)。五常宗,如涅槃经说真理有恒沙功德常恒等义者,与前第四之真宗同。六圆宗,如华严经说法界自在缘起,德用圆满者,即前之法界宗也。见五教章。
六味
【佛学大辞典】
(名数)苦味,酸味,甘味,辛味,咸味,淡味之称。南本涅槃经一曰:「其食甘味有六种味:一苦,二醋,三甘,四辛,五咸,六淡。复有三德:一者轻软,二者净洁,三者如法。」
六侍者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侍者)
【佛学大辞典】
(名数)方丈有六侍者,一巾瓶侍者,二应客侍者,三书录侍者,四衣钵侍者,五茶饭侍者,六干办侍者,是皆亲炙于室中,必须为法忘躯,必严密者任此职,庶不孤此法乳也。
侍者
【佛学大辞典】
(职位)亲炙于长老左右而任其使唤者也。阿难为释尊侍者,是为僧家侍者之嚆矢。国语曰:「展禽曰:夏父弗忌必有殃。侍者曰:若有殃焉在。」汉书外戚传有「侍者李平」,西域传有「侍者冯嫽」。按,此为凡卑幼之通称。观无量寿经曰:「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
六供具
【佛学大辞典】
(物名)禅林之佛供也。一华,二香炉,三烛,四汤,五果,六茶。见僧堂清规三。
六到彼岸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六波罗蜜多也。唯识论九曰:「六到彼岸菩提分等自利行摄。」
六度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六波罗蜜也。旧称波罗蜜,译言度。新称波罗蜜多,译言到彼岸。度为度生死海之义,到彼岸为到涅槃岸之义,其意一也。其波罗蜜之行法有六种: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仁王经上曰:「六度四摄一切行。」(参见:波罗蜜)

【佛学大辞典】
(名数)初五度如前。第六智慧,分别真理也,此六度为万行之总体。前五为福行,后一为智行。以福行助成智行,依智行而断惑證理,渡生死海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六种行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能度悭贪,持戒能度毁犯,忍辱能度瞋恚,精进能度懈怠,禅定能度散乱,般若能度愚痴。请参见附表。



┌───────────────────┐
6   5   4   3   2   1
般   禅   精   忍   持   布
若   定   进   辱   戒   施
│   │   │   │   │   │
┌┴┐ ┌┴┐ ┌┴┐ ┌┴┐ ┌┴┐ ┌┴┐
一法生 意口身 求修断 无法生 饶摄律 无法财
切空空 定定定 化精精 生忍忍 益善仪 畏施施
智智智     精进进 法   有法戒 施
智       进   忍   情戒

└┬┘ └┬┘ └┬┘ └┬┘ └┬┘ └┬┘
│   │   │   │   │   │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愚   散   懈   瞋   毁   悭
痴   乱   怠   恚   犯   贪
【佛学次第统编】
大般若经云:「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密中。以无所舍法,应具足檀波罗密。施者受者及财物不可得故,罪不罪不可得故,应具足尸罗波罗密。心不动故,应具足羼提波罗密。身心精进不懈怠故,应具足毗梨耶波罗密。不乱不昧故,应具足禅波罗密。于一切法不著故,应具足般若波罗密。」
【三藏法数】
(出六度集经)
〔一、檀那〕,梵语檀那,华言布施。施有二种:一者财施,谓以饮食、衣服、田宅、珍宝及一切资身之具,悉能施之。二者法施,谓从诸佛及善知识,闻说世间、出世间善法,以清净心转为他说也。
〔二、尸罗〕,梵语尸罗,华言性善。谓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据义而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善也。又翻为戒,谓戒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恶也。
〔三、羼提〕,梵语羼提,华言忍辱。忍辱有二种:一者生忍,谓于恭敬供养中,不生憍逸,于嗔骂打害中,不生怨恨也。二者法忍,谓于寒热风雨饥渴等法,恼害之时,能安能忍,不生嗔恚忧愁也。
〔四、毗梨耶〕,梵语毗梨耶,华言精进。精进有二种:一者身精进,谓若勤修善法,行道礼诵,与夫讲说,不自放逸也。二者心精进,谓若勤行善道,心心相续,不自放逸也。
〔五、禅那〕,梵语禅那,华言静虑。专心歛念,守一不散之谓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谓色界、无色界、凡夫所修禅也。二者出世间禅,谓声闻、缘觉、菩萨所修禅也。
〔六、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为诸众生种种演说也。
六度说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二义:一对治之故,二次第生之故。对治之故,对于善法有六事:一悭法,二恶业,三恚心,四懈怠,五乱心,六愚痴也。以此六法因缘之故,不得无上菩提。为欲坏六法之故,说六波罗蜜。次第生者,菩萨舍一切世俗之物,出家学道,名为檀波罗蜜。既出家,受菩萨戒,名为尸罗波罗蜜。以护戒之故,虽有骂打,亦默受而不报,名为羼提波罗蜜。戒既清净,勤修善道,名为毗梨耶波罗蜜。以精进之故,五根调伏,名为禅波罗蜜。五根既调,知真法界,名为般若波罗蜜。
六度果报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施感富,二戒感具色,三忍感力,四进感寿,五禅感安,六智感辩。见善戒经。
六度譬喻
【佛学大辞典】
(杂语)智慧为母,布施为乳母,戒为养母,忍辱为庄严具,精进为养育者,禅定为浣濯。见华严经。
六度满相
【佛学大辞典】
(杂语)修六度各有满时。尸毗王代鸽者,布施之满也。普明王舍国者,戒之满也。羼提仙人割肉无恨者,忍之满也。大施太子抒海并赞佛者,精进之满也。尚阇梨鹊巢顶上者,禅定之满也。劬嫔大臣分地息诤者,智之满也。见俱舍论十八,辅行三之二,观音玄记下,四教仪。
六度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之略名。又六度集经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