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66,分85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六礼
六珈
六考
六窗
六更
藏六
六男
六斗
六和
六角
六种
六学
六星
六德
六帝
《國語辭典》:六礼(六禮)  拼音:liù lǐ
1.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明。孟称舜《桃花人面》第五出:「小生与姐姐,虽无六礼之期,偶有半面之雅。」
2.古代冠、婚、丧、祭、乡、相见等士礼。《礼记。王制》:「司徒脩六礼,以节民性。」
3.古享祭宗庙之礼,指肆献、馈食、祠、礿、尝、烝。见《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唐。贾公彦。疏。
4.古代朝见之礼,指朝、宗、觐、遇、会、同。见《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
《漢語大詞典》:六珈
古贵族妇女发簪上的玉饰。《诗·鄘风·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毛 传:“副者,后夫人之首饰编髮为之。笄,衡笄也。珈,笄饰之最盛者,所以别尊卑。” 郑玄 笺:“珈之言加也。副既笄而加饰,如今步摇上饰。”古时王后和诸侯夫人编发作假髻,称为副;副需用衡笄别在头上,衡笄即横簪,笄上加玉饰叫珈。珈数多寡不一,“六珈”为侯伯夫人之饰。《诗·鄘风·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毛 传:“副者,后夫人之首饰编髮为之。笄,衡笄也。珈,笄饰之最盛者,所以别尊卑。” 郑玄 笺:“珈之言加也。副既笄而加饰,如今步摇上饰。”古时王后和诸侯夫人编发作假髻,称为副;副需用衡笄别在头上,衡笄即横簪,笄上加玉饰叫珈。珈数多寡不一,“六珈”为侯伯夫人之饰。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繆,一爵九华,熊、虎、赤羆、天鹿、辟邪, 南山 丰大特六兽,所谓‘副笄六珈’者。”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曩见 四印斋 藏 圆圆 ( 陈圆圆 )像凡三帧:一明璫翠羽,一六珈象服,一緇衣裙练。”
《骈字类编》:六考
宋史选举志见三任下
又见三阶下
《漢語大詞典》:六窗
犹六根。 前蜀 贯休 《酬王相公见赠》诗:“九德陶鎔空有跡,六窗清净始通禪。” 宋 苏辙 《七十吟》:“欲去天公未遣去,久留敝宅恐难留。六窗渐暗犹牵物,一点微明更著油。” 明 李贽 《告土地文》:“十界同虚,判念便分龙虎;六窗寂静,一棒打杀猢猻。”参见“ 六根 ”。
分類:六根
《國語辭典》:六根  拼音:liù gēn
能接触外境与心境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的六种感官功能。《西游记》第一七回:「万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净体坚牢。」
《漢語大詞典》:六更
宋 宫中更漏较民间为短,宫中五更,民间才四更。宫中五更过后,梆鼓交作,始开宫门,俗称之六更。 宋 周遵道 《豹隐纪谈》卷一:“ 杨诚斋 诗云:‘天上归来有六更。’盖内楼五更絶,柝鼓变作,谓之虾蟆更,禁门方开,百官随入,所谓六更者也。外方则谓之攒点云。” 宋 杨万里 《谢余处恭送七夕酒果蜜食化生儿》诗:“醉眠管得银河鹊,天上归来打六更。”原注:“予庚戌考试,殿庐夜漏杀五更之后復打一更,问之鸡人,云:宫漏有六更。” 宋 汪元量 《醉歌》:“乱点连声杀六更(一作:花底传筹杀六更),荧荧庭燎待天明。”按,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六更云:“其实宫鼓以外间四更促为五更,故五鼓终竟时,蚤於外间耳,鼓节未尝溢六也。” 清 俞樾 《茶香室四钞》有“ 宋 制并无六更”条,可参阅。
《分类字锦》:藏六
杂阿含经有龟被野干所包藏六而不出野干怒而舍去佛告诸比丘当如龟藏六自藏六根魔不得便元好问黄筌龟藏六图诗世上疑谋待君决可能藏六便安全
分类:
《骈字类编》:六男
元史地理志罗雄州与溪洞蛮獠接壤历代未尝置郡夷名其地为塔敝纳夷甸俗传盘瓠六男其一曰蒙由丘后裔有罗雄者居此甸至其孙普恐名其部曰罗雄宪宗四年内附
《骈字类编》:六斗
汉书沟洫志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法宋史选举志见三种下
又见五通下
又刑志乾道七年诏人月给钱十贯米六斗每院止许置一十二人 金史选举志凡程试若一有不中者皆黜之若射贴弓八斗远射二百一十步射鹿弓六斗孙吴书十条通四为中等 明一统志六斗山在汝宁府罗山县西南一百九十里六峰如南斗
《漢語大詞典》:六和
(1).谓以滑、甘调制酸、苦、辛、咸四种滋味。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郑玄 注:“和之者,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皆有滑、甘,是谓六和。” 孔颖达 疏:“以四时有四味,皆有滑有甘,益之为六也,是为六和也。”按 郑 注系据《周礼·天官·食医》经文。后用以指多种美味。 南朝 梁 沈约 《需雅》之二:“五味九变兼六和,令芳甘旨庶且多。”
(2).佛教语。谓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宋 黄庭坚 《仰山简和尚真赞》:“不戒而六和恭敬,不禪而十方清浄。”
《漢語大詞典》:六角
(1). 东汉 时, 匈奴 之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鞮王、左右斩将王,总称“六角”。后汉书·南匈奴传:“其大臣贵者左贤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贤王,次右谷蠡王,谓之四角;次左右日逐王,次左右温禺鞮王,次左右斩将王,是为六角:皆单于子弟,次第当为单于者也。”
(2).六角扇。晋书·王羲之传:“又尝在 蕺山 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 书其扇,各为五字。”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人物异名》:“扇曰六角。”
分類:六角匈奴
《骈字类编》:六种(六种)
周礼校人见二种下三又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 曰驽马皆有物贾注此三马买以给官府之使无种也疏马有六种此三者无种买以给官府馀三者仍有种马齐马道马 蔡邕释诲七驺咸驾今曰六驺何也曰周官天子马六种种别有驺故知六驺 楞伽经大慧彼因者有六种谓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示因待因等法集经善男子何者是识所谓六种眼耳鼻舌身意 识是名六种识此识复有三种何者是三一颠倒念二不颠倒念三者无念善男子何者是颠倒念所谓念欲界念色界念无色界何者是不颠倒念谓念小乘涅槃何者是无念所谓离彼二念名为无念云何离彼二念谓念无上诸佛法故六法华经偈种六震动光净行经佛告毗舍法如来有 种光明一青光二黄 三赤光四白光五红光六紫光周张率舞马赋超六种于 闲踰八品于汉厩
分类:六种
《漢語大詞典》:六学(六學)
(1).指六艺或六经。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杯:“六学皆大,而各有所长:道志,故长於质;制节,故长於文;《乐》咏德,故长於风;著功,故长於事;本天地,故长於数;春秋正是非,故长於治。” 宋 叶适 《送陈彦群》诗:“众儒治六学,厥志存不朽。”
(2).谓 周 代的小学、东学、南学、西学、北学、太学。见大戴礼记·保傅北史·刘芳传:“案 郑 注《学记》, 周 则六学,所以然者,注云:‘内则设师保以教,使国子学焉;外则有太学庠序之官。’此其证也。”
(3). 唐 国子监设六馆,亦称“ 六学 ”。旧唐书·职官志三:“﹝国子监﹞祭酒、司业之职,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有六学。一国子学,二太学,三四门,四律学,五书学,六算学也。”
《骈字类编》:六星
诗惟参与昴传昴留也疏元命苞云昴丨丨昴之为言留言物成就系留是也 周礼考工记注见六斿下丨史记天官书后丨丨绝汉抵营室曰阁道丨又中丨 曰市楼
又中端门门左右掖门门内丨诸侯之苏珦悬法象魏赋拱八极之丨丨庶官咸备张南端 双阙旧典常悬 陆畅崔员外使回入京诗见一星下
分类:六星
《漢語大詞典》:六德
(1).谓人的六种美德。书·皋陶谟:“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按,“六德”即“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中的六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虞 夏 文章,则有 皋陶 六德。” 明 唐顺之 《廷试策一道》:“ 禹 曰:‘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分之以三德、六德,皆以广知人之旨也。”
(2).古代使臣的六项守则。国语·鲁语下:“《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諏、谋、度、询,必咨於周。敢不拜教。臣闻之曰:‘怀和为每怀,咨才为諏,咨事为谋,咨义为度,咨亲为询,忠信为周。’君貺使臣以大礼,重之以六德,敢不重拜。” 韦昭 注:“六德,谓諏也,谋也,度也,询也,咨也,周也。”
(3). 周 大司徒教民的六项道德标准。《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清 姚鼐 《乾隆庚寅科湖南乡试策问》之一:“昔 箕子 言五事,周礼言六德, 孔子 四教:文、行、忠、信而已。”
(4).兵家之六德:礼、仁、信、义、勇、智。司马法·仁本:“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是以明其礼也。不穷不能而哀怜伤病,是以明其仁也。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争义不争利,是以明其义也。又能舍服,是以明其勇也。知终知始,是以明其智也。六德以时合教,以为民纪之道也。”
《骈字类编》:六帝
后汉书胡广传自在公台三十馀年历事六帝注六帝谓安顺冲质桓灵也 鲍照河清颂序见四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