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六经心醉
《文中子·中说·事君》
子游河间之渚,河上丈人曰:「何居乎?斯人也。心若醉六经,目若营四海。何居乎?斯人也。」
子游河间之渚,河上丈人曰:「何居乎?斯人也。心若醉六经,目若营四海。何居乎?斯人也。」
《國語辭典》:六经(六經) 拼音:liù jīng
1.《诗》、《书》、《礼》、《乐》、《易》、《春秋》。《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2.中医指三阳经和三阴经的合称。指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络。
2.中医指三阳经和三阴经的合称。指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络。
《分类字锦》:正定六经(正定六经)
后汉书蔡邕传:建宁三年,辟司徒桥元府,元甚敬待之,出补河平长,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学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册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
分类:馆阁
《漢語大詞典》:六学(六學)
(1).指六艺或六经。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杯》:“六学皆大,而各有所长:《诗》道志,故长於质;《礼》制节,故长於文;《乐》咏德,故长於风;《书》著功,故长於事;《易》本天地,故长於数;《春秋》正是非,故长於治。” 宋 叶适 《送陈彦群》诗:“众儒治六学,厥志存不朽。”
(2).谓 周 代的小学、东学、南学、西学、北学、太学。见《大戴礼记·保傅》。《北史·刘芳传》:“案 郑 注《学记》, 周 则六学,所以然者,注云:‘内则设师保以教,使国子学焉;外则有太学庠序之官。’此其证也。”
(3). 唐 国子监设六馆,亦称“ 六学 ”。《旧唐书·职官志三》:“﹝国子监﹞祭酒、司业之职,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有六学。一国子学,二太学,三四门,四律学,五书学,六算学也。”
(2).谓 周 代的小学、东学、南学、西学、北学、太学。见《大戴礼记·保傅》。《北史·刘芳传》:“案 郑 注《学记》, 周 则六学,所以然者,注云:‘内则设师保以教,使国子学焉;外则有太学庠序之官。’此其证也。”
(3). 唐 国子监设六馆,亦称“ 六学 ”。《旧唐书·职官志三》:“﹝国子监﹞祭酒、司业之职,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有六学。一国子学,二太学,三四门,四律学,五书学,六算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