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鬼门(鬼門) 拼音:guǐ mén
传说中鬼魂出入阴阳两界的门户。汉。王充《论衡。订鬼》:「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國語辭典》:鬼门关(鬼門關) 拼音:guǐ mén guān
1.传说中阴阳交界的关口。如:「据闻农历七月初一日,鬼门关大开。」后多用以指阴间。如:「他已一命呜呼,进了鬼门关。」
2.地名。位于今广西北流县西。因多瘴病,十去九不回,故称为「鬼门关」。后比喻极为凶险的地方或极难度过的关头。如:「北宜公路的九弯十八拐,被驾驶人视为鬼门关。」
2.地名。位于今广西北流县西。因多瘴病,十去九不回,故称为「鬼门关」。后比喻极为凶险的地方或极难度过的关头。如:「北宜公路的九弯十八拐,被驾驶人视为鬼门关。」
《國語辭典》:鬼门道(鬼門道) 拼音:guǐ mén dào
1.旧称戏台通往后台的门。也称为「古门道」。
2.比喻能灵活运用的特殊门路或办法。如:「他有自己的鬼门道,你别杞人忧天了。」
2.比喻能灵活运用的特殊门路或办法。如:「他有自己的鬼门道,你别杞人忧天了。」
《國語辭典》:六位 拼音:liù wèi
1.易经中每一卦里六爻的位置。《易经。乾卦》:「大明终始,六位时成。」唐。孔颖达。正义:「六爻之位,依时而成,若其不明终始之道,……六位不以时而成也。」
2.君、臣、父、子、夫、妇。《庄子。盗蹠》:「疏戚无伦,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桓玄肆僭,滔天泯夏,拔本塞源,颠蹶六位,庶僚俛眉,四方莫恤。」
2.君、臣、父、子、夫、妇。《庄子。盗蹠》:「疏戚无伦,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桓玄肆僭,滔天泯夏,拔本塞源,颠蹶六位,庶僚俛眉,四方莫恤。」
《國語辭典》:六体(六體) 拼音:liù tǐ
1.书经的六种文体。指典、谟、训、诰、誓、命。
2.易经的六爻。《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
3.人的头、身、四肢。《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翼奉》:「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五臧六体。」
4.王莽时的六种字体。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卷三○。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也称为「六书」。
5.六种书体。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 六体书论:「臣谨进怀瑰书大小篆及八分,臣书真行草,合成六体。」
6.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五曰六书。」唐。贾公彦。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也称为「六书」。
2.易经的六爻。《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
3.人的头、身、四肢。《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翼奉》:「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五臧六体。」
4.王莽时的六种字体。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卷三○。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也称为「六书」。
5.六种书体。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 六体书论:「臣谨进怀瑰书大小篆及八分,臣书真行草,合成六体。」
6.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五曰六书。」唐。贾公彦。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也称为「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