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3—829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德载。本名淳,避宪宗讳改。通《五经》,博览史籍,文思赡远。宪宗元和元年进士。初为秘书郎,迁右拾遗,并兼史职。参与修《德宗实录》,时称信史。穆宗以其学有师法,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时判度支张平叔欲官自粜盐,处厚条件驳奏,其事遂寝。敬宗立,拜兵部侍郎。文宗即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封灵昌郡公。在相位,务在济时,以理财制用为本,撰《大和国计》。性嗜文学,聚书逾万卷,多手自刊校。奉诏修《元和实录》,其统例取舍,皆处厚创起。暴疾一夕而卒,人共惜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3—828 初名淳,避宪宗讳改。字德载,排行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宪宗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又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集贤殿校书郎。四年举贤良方正异等,累官至礼部员外郎,翰林侍讲学士。十一年由考功员外郎贬开州刺史。累迁至翰林承旨学士、兵部侍郎。李绅遭诬,曾力加救护。敬宗宝历二年(826)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爵灵昌郡公,当国二年,颇得时誉。卒于任。生平详见刘禹锡《韦处厚集纪》及《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全唐诗》存《盛山诗》12首。韩愈谓“读而歌咏之,令人欲弃百事往而与之游”。当时和者甚众,“联为大卷,家有之焉”(韩愈《韦侍讲盛山十二诗序》)。《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又3句。
全唐文·卷七百十五
处厚字德载。京兆万年人。本名淳。避宪宗讳改今名。元和初进士。又擢才识兼茂科。穆宗朝拜兵部侍郎。文宗立。以佐命功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灵昌郡公。太和二年卒。年五十六。赠司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7—850 【介绍】: 唐赵郡人,字文饶。李栖筠孙、李吉甫子。幼有壮志,苦心力学,不喜科试。既冠,卓荦有大节。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学士,禁中书诏,大手笔多诏德裕草之。寻转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敬宗时出为浙西观察使。文宗即位,加检校礼部尚书,召为兵部侍郎。武宗时由淮南节度使入相,弭藩镇之祸,决策制胜,威权独重。德裕为李党首领,牛僧孺、李宗闵为首之牛党深衔之,宣宗立,为牛党所构,贬崖州司户卒。追赠尚书左仆射、太子少保、卫国公。好著书为文,虽位极台辅,读书不辍。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7—850 字文饶,排行九,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牛李党争时之李党首领。早年以荫补校书郎,历幕职。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后历任浙西、义成、西川诸镇,政绩颇著。文宗大和七年(833)召入拜相,封赞皇县伯。武宗会昌年间再度任相,因功封卫国公。宣宗大中初遭牛党打击,迭贬至崖州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卒于任。后人因称“李赞皇”、“李卫公”、“李崖州”。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李德裕年谱》颇为详备。著有《会昌一品集》凡34卷,以四部丛刊本为通行,其中别集10卷为诗赋杂文。又著笔记小说《次柳氏旧闻》等。今人傅璇琮、周建国有《李德裕文集校笺》。《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9首,断句18。
唐诗汇评
李德格(787-850?)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元和初,以萌补校书郎,避嫌,求出为方镇从事。十四年,入朝除监察御史。穆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出为浙西观察使。大和中,召为兵部侍郎,旋出为义成节度使,移镇西川。入为兵部尚书。七年拜相,复出为浙西节度使,贬袁州长史。开成中,由滁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再领浙西。又移镇淮南。武宗即位,拜相,屡进太尉,封卫国公。宣宗即位,出为荆南节度使,改东都留守,贬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卒。德裕仕历六朝,出将入相,有政声于时。善诗文。有《会昌一品集》二十卷,今存。其他著述,大多散佚。《全唐诗》编诗一卷。
词学图录
李德裕(787--850) 字文饶。赞皇人,宰相李吉甫子。少好学,以父荫补校书郎,累任要职。多著作,存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等,《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六
德裕字文饶。赵郡人。宰相吉甫子。文宗朝拜兵部尚书。以本官同平章事。封赞皇伯。为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罢为兴元节度使。徙镇海军。武宗立。召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左仆射。守司徒。进太尉。封卫国公。宣宗立。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再贬潮州司马。又贬崖州司马。卒年六十三。

作品评论

唐摭言
李太尉德裕颇为寒酸开路。及谪官去,或有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临汉隐居诗话
李德裕、武元衡律诗胜古诗,五字句又胜七字。
石洲诗话
李赞皇(德裕)诗亦轶伦,虽不敌香山,亦权、武二相之匹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6—898 【介绍】: 唐魏州贵乡人,字德孚。初为魏州裨将,主马牧。赵文□死,众推弘信为帅,诏擢知魏博节度留后,再迁节度使,加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豫章郡公。累官至检校太师、守侍中、临清郡王。卒谥庄肃。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6—898 《全唐诗外编》又作罗宏信。弘信,字德孚,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人。少从戎役。僖宗文德元年(888),加工部尚书,复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充魏博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昭宗龙纪元年(889),加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封豫章郡公。累官至检校太师、守侍中、临清王。卒谥庄肃。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外编》收诗2首,皆重见于《全唐诗》罗绍威名下,《白菊》一首又见于罗隐名下。绍威即弘信之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2—940 【介绍】: 五代时广陵人。初事吴杨行密,以功拜润州刺史,累迁平南大将军,中书令,百胜军、镇南军节度使。南唐受禅,德诚为佐命臣,首率百官劝进,拜太师,封赵王。初无大功,特以际会至高位。谥忠懿。
白文珂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6—954 【介绍】: 五代时太原人,字德温。仕后唐累官代州刺史兼蕃汉马步都部署。入后汉,官至西京留守、河南尹。后周太祖即位,加兼中书令。世宗时,封晋国公。
李从温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4—946 【介绍】: 五代时代州崞县人,字德基。初为李嗣源(后唐明宗)执仆御役,后被养为己子。后唐初为北京副留守,历安国等五节度使,封兖王。入后晋,以其从妹为石敬瑭(高祖)后,封赵国公,复为忠武军节度使。性贪鄙昏愚,多作天子器服以自僭。后徙河阳三城节度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0—967 【介绍】: 抚州临川人,后徙馀杭,本姓危,字明远。仕吴越为丞相,赐姓元。后从吴越王钱俶内附。卒谥贞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1—968 字明远,一作名远,抚州南城(今江西南城)人。本姓危,其父危仔倡奔杭州投吴越王钱镠,遂改姓。德昭初为吴越镇东节度巡官、钱塘县令。累授睦州军事判官,知台州新亭监。文穆王钱元瓘时,掌文翰机密事。忠逊王钱弘佐时,拜宰相。宋开宝元年(968)卒,赠太保,谥贞正。生平事迹散见《资治通鉴》卷二八七、卷二九二、《新五代史》卷六七、《十国春秋》本传。《全唐诗》存断句1联。
李承约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蓟州人,字德俭。刚健笃实。少为幽州牙门校。后仕后唐,累有战功,拜黔南节度使,劝农桑,兴学校,民皆感之。后晋高祖时授左骁卫上将军,封开国公,卒年七十五。
田武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大名元城人,字德伟。少有拳勇,初事后唐庄宗为小校,历迁胜节指挥使。后晋高祖天福初授金州防御使,累官至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检校太傅,封雁门郡开国公。性鲠直,有治绩。以疾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2—947 【介绍】: 辽代皇帝。姓耶律,名德光,字德谨,契丹名尧骨。太祖次子。天赞初,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太祖死后,为述律太后所立。仍用天显年号。天显十一年,破后唐军,立原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晋帝,得其所献幽云十六州版图。遂于十三年十一月改元会同,以皇都为上京,升幽州为南京,原南京为东京。会同六年,因后晋嗣君石重贵拒不称臣,出兵南下。九年,灭后晋。次年正月入汴,改会同十年为大同元年,改国号为辽。旋以中原军民纷起反抗,北归,行至栾城病卒。在位二十一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9 【介绍】: 辽南京安次人。韩延徽子。太宗时守左羽林大将军,迁特进太尉,后授辽兴军节度使。在职能劝农桑,兴教化。入为南院宣徽使,拜门下平章事,加开府仪同三司、行侍中,封赵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4—986 【介绍】: 宋大名临清人,字德升。历仕五代晋、汉、周,有战功,累官凤翔节度使,加检校太师、西面缘边副都部署。宋初加兼中书令,复镇凤翔。太祖开宝二年,与武行德诸藩镇入朝侍宴,太祖授意解兵权,次日即罢镇奉朝请。太宗太平兴国中封邠国公。
赵德芳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9—981 【介绍】: 宋太祖第四子。开宝九年,授贵州防御使。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授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三年,加检校太尉。卒封岐王,改楚王,徽宗时复改秦王。谥康惠。

人物简介

僧宝正续传·卷第七
师出于木氏。因以名之。其远祖曰重。是为少昊之叔也(重见左传)。绝有德于民。帝嘉之。以为勾芒。使居于穷桑。爵青阳侯。自是子孙蕃衍。凡日月霜露。所至必与焉。唯穷发之北。与大瀛之间。无有也。自重生椿。椿以积庆。致长寿。或云。椿以八千岁为一春。椿生甘棠。甘棠美姿。容有干扃。召康公倚之听政。士民便之。戒以勿剪勿伐。甘棠之子曰。嘉嘉迁于鲁。主于季氏。晋韩宣子见而誉之。嘉生樗。摴生栎。二子复以朴厚致寿。栎生楠。楠生杞。楠杞俱以美材。称杷生豫章。豫章天下奇材也。登于庙堂。任重不阿。上喜之。进爵郡公。师即豫章公之子也。少而乔楚。平居正容。不与凡品争高。雅有四方之志。铜郡戚侯见而奇之曰。是子挺秀如此。其可蒙杂于众。而不自竞乎。师曰。吾祖才德之劭。称于天下。子虽荏苒。实惧厥世。弗敢失坠。其无辱子忧。戚侯喜曰。豫章公于是乎有子矣。郢人玉斧遇而叹曰。美哉请早为之所。不然难且及矣。师从而问。故玉斧曰。而君虽任栋梁之寄。然于身何益哉。易大过曰。栋桡凶。象曰。栋桡凶。不足以有辅也。而君殆桡矣。曷若避世之士哉。今子春和尚富。若遇楚灵王。剥圭宠之。不过以为戚秘而已。子盛德之后。其肯入之人之手乎。不然。虽与鲁仲尼同载以游。脱逢原壤夷俟。必命子辱之。子其甘为人使乎。师遽改容曰。若是吾将安归。玉斧曰。子闻桑门氏有德山者。天下之大有道者也。姑弃而族直。而躬黔乃服。尽锄其痈腯疣赘。予为子先。子从而见。师禀其教。就见德山。德山大悦。使立于前。为说最上乘。未几忽悟向上一句。隐密全该。虽七纵八横。了无滞碍。即以告德山。山曰。嘻子正堕吾掌握中矣。自是命师。出则偕行。坐则并榻。凡天下参徒。来见德山。必先见师。师可之。然后入德山室。山一日晚参示众云。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山使师验之。僧云。某甲话也未问在。山云。汝甚处人。曰。新罗。山云。未踏船舷时。木上座与你相见了也。岩头初见德山。入方丈。侧身问。是凡是圣。山以师击之。岩头便礼拜。繇是全提大用莫敢当锋。所谓把断要津不通凡圣者也。时雪峰亦在德山。因与岩头叹曰。此子不遇德山。不能荷担大事。德山不得此子。不能锻炼学者。是子与德山。其一体乎。既而雪峰宏道于闽。师往见之。复于雪峰言下。发明自己。化为龙。吞却乾坤山河大地。豁然不现。雪峰上堂曰。南山有条鳖鼻蛇。汝等诸人切须好看。云门举师掷在众前作怕势。保福出云。今日堂中大有人。丧身失命。洎佛日师往见夹山。拉师偕行。比至未升阶。便问。甚处来。曰。云居。山云。即今在什么处。曰。夹山顶上。山云。老僧行年在坎。五鬼临身。佛日遂上阶作礼。山问。阇黎与甚人同行。曰。木上座。山云。他何不来相看。曰。和尚看他有分。山云。在什么处。曰。在堂中。山即同下堂中。佛日引师于夹山面前。山云。莫从天台得来否。曰。非五岳之所生。山云。莫从须弥山得来否。曰。月宫亦不逢。山云。与么则从人得也。曰。自己尚是怨家。从人得堪作什么。山云。冷灰里忽有粒豆爆。唤维那来安排。向明窗下著。其后云门阐化于韶阳。而蹩其足。倚师尤恭。方是时。云门眼空寰海。每举宗乘定誵讹。必以师为准的。尝一日上堂曰。我共你平展。遇人识人。与么老婆说话。尚自不会。每日饱吃饭了。上来下去。觅什么碗。遮野狐队。仗向遮里。作什么。命师一时趁下。又尝示众曰。大用现前。不存轨则。有僧便问。如何是大用现前。云门举师当面曰。释迦老子你来也。其为当时诸老奉重如此。及云门去世。师知天下学者不能尽其大用。遂潜光匿曜。与世推移。莫有识师者。流及末代。释德下衰。学者以声利为怀。蔽于浮境。至有陷于非道。主者必命师以辱之。先是师在德山时。与临济金刚王齐名。厥后复有杨岐栗棘蒲。白云铁酸饀。说者以谓即师之异名。及比年海上二三道师。亦有彷佛。见师为拳头。为竹篦。为木剑者。惜其介特寡徒云。 赞曰。古德有言。出家盖大丈夫事。非公侯将相所能为。诚哉斯言也。予观豫章公之世。固荣达矣。然侧身从事。朽蠹以之及其子。裂去巾冠。跃出牢俗。致身青云。荷担列祖之道。万世仰其风规。可不谓之大丈夫也乎。
赵德彝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7—1015 【介绍】: 宋宗室,字可久。赵廷美第三子。年十九,代兄赵德隆判沂州。有儒生乙恕,一日有尸横其舍下,有司捕之抵狱,将置于法。德彝疑其冤,令缓刑以俟,未几果获杀人者,恕遂得释。真宗咸平三年,授徐州刺史,累迁保信军节度观察留后。卒谥安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