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前台(前臺)  拼音:qián tái
舞台、戏台的前面。如:「谢幕时演员在前台一字排开,接受观众热情的掌声及欢呼。」
《漢語大詞典》:白夺(白奪)
不付代价而公开掠夺。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见了人家的好玩器,好古董,不论金银寳贝,但是值钱的,我和俺父亲的性儿一般,就白拿白要,白抢白夺。” 明 丘浚 大学衍义补卷二五:“万乘之王而有四海之富,乃白夺贫人之物,以为食用,无以异於盗贼之白日行动。”
《漢語大詞典》:显诛(顯誅)
公开诛戮。后汉书·袁安传:“ 安 乃劾 景 擅发边兵,惊惑吏人,二千石不待符信而輒承 景 檄,当伏显诛。” 晋 潘岳 《马汧督诔》:“戎释我徒,显诛我帅,以生易死,畴克不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是用沥血鸣神,剖心告世。倘有一毫所指,甘为三世之瘖,即漏显诛,难逋阴罚。”
分類:公开诛戮
《國語辭典》:公判  拼音:gōng pàn
1.在公开的法庭审理判决。
2.公众评断判别。
《國語辭典》:公布  拼音:gōng bù
1.把法律或命令公告周知。
2.向公众揭示某种事实。如:「他作奸犯科的罪行,被新闻界公布开来。」也作「公布」。
《國語辭典》:揭晓(揭曉)  拼音:jiē xiǎo
公布使人知悉。如:「谜底揭晓」、「榜单揭晓」。《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而今揭晓在即,倘得寸进,必当以礼娶子,贮于金屋。」
《漢語大詞典》:程奏
公开上奏。汉书·毋将隆传:“上於是制詔丞相、御史大夫…… 隆 位九卿,既无以匡朝廷之不逮,而反奏请与 永信宫 争贵贱之贾,程奏显言,众莫不闻。”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露奏也。”
分類:公开上奏
《漢語大詞典》:显罚(顯罰)
公开处分。 北齐 刘昼 新论·赏罚:“明赏有德,所以劝善人也;显罚有过,所以禁下奸也。”
分類:公开处分
《漢語大詞典》:被出
(1).妻子遭到丈夫援引封建礼法公开休弃。 清 杭世骏 《质疑·礼记》:“夫妇人至於被出,则必有淫、妬、多言、窃盗、恶疾、无子等过。”参见“ 七出 ”。
(2).谓贬官外调。 唐 王维 有《被出济州》诗。
《國語辭典》:七出  拼音:qī chū
旧时七种休妻的条件。一为无子,二为淫佚,三为不事舅姑,四为口舌,五为盗窃,六为妒忌,七为恶疾。《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岂期过门之后,本妇多有过失,正合七出之条。」
《漢語大詞典》:昼攫(晝攫)
犹言公开抢夺。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添注卫经历:“凡州佐、县佐以及驛丞仓巡之属,每一缺官,輒求代署,恣行昼攫,或宪访,或告发,则潜匿他方,诡云回籍。”
分類:公开抢夺
《漢語大詞典》:明声(明聲)
公开声讨。国语·晋语五:“今 宋 人弑其君,罪莫大焉!明声之,犹恐其不闻也。”
分類:公开声讨
《漢語大詞典》:鼓咙胡(鼓嚨胡)
亦作“ 鼓龙胡 ”。 谓不敢公开言说,私下传语。后汉书·五行志一:“ 桓帝 之初,天下童謡曰:‘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穫者妇与姑。丈人何在西击 胡 ,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请为诸君鼓咙胡者,不敢公言,私咽语。” 明 沈周 《牧童谣》:“交秋又点征 匈奴 ,我为大哥鼓龙胡。” 清 钱谦益 《戊寅元日偶读〈史记〉戏书纸尾》诗之三:“父子将兵俱百万,敢从狱吏鼓咙胡。”
《漢語大詞典》:显状(顯狀)
指公开确定的婚约。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八年:“ 房玄龄 等奏称:‘许嫁 陆氏 ,无显状,大礼既行,不可中止。’ 爽 亦表言初无婚姻之议。”
《國語辭典》:讼言(訟言)  拼音:sòng yán
公开明白的说。《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也作「诵言」。
《國語辭典》:徵文  拼音:zhēng wén
1.公开徵求文章。如:「徵文启事」、「徵文活动」。
2.取證于典籍史料的记载。《宋书。卷一六。礼志三》:「礼记残缺之书,本无备体,折简败字,多所阙略。正应推例求意,不可动必徵文。」清。连横〈台湾通史序〉:「郭公夏五,疑信相参,则徵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