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取平
求得公平论断。 明 文徵明 《凤山赵先生墓表》:“乡人有政,咸从取平焉。”
分類:公平论断
《漢語大詞典》:平赋(平賦)
公平课税。 南朝 宋 何承天 《社颂》:“称物平赋,百姓熙雍。”
分類:公平课税
《漢語大詞典》:鸣不平(鳴不平)
对不公平的事表示愤慨并发表公正的意见。 宋 陆游 《宝剑吟》:“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一匣有餘地,胡为鸣不平?”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要鸣不平,我比 长虹 可鸣的要多得多。” 马南村 《燕山夜话·古代的漫画》:“他又为自己的穷朋友们鸣不平,因为他们贫无立锥之地,简直寸步难行。”
《漢語大詞典》:平至
谓公平至善。《书·君奭》“天寿平格” 孔 传:“言天寿有平至之君,故安治 有殷 。” 孔颖达 疏:“平谓政教均平,至谓道有所至也。”
分類:公平至善
《國語辭典》:平议(平議)  拼音:píng yì
公平讨论。《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钟繇》:「此大事,公卿群僚善共平议。」《新唐书。卷五六。刑法志》:「死罪,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及尚书等平议之。」
《漢語大詞典》:决平(決平)
谓公平断案。语本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审断决,狱讼必端平。”史记·酷吏列传:“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
分類:公平断案
《漢語大詞典》:平理
谓公平处理;治理有序。东观汉记·刘祐传:“ 祐 到,摧其权强,平理寃结,政为 三河 表。”南史·齐纪论:“机事平理,职贡有恒,府藏内充,人鲜劳役。”《元典章·户部五·民田》:“一切大小事务,从长区处,务要百姓安寧,庶事平理。”
评断。后汉书·鲁恭传:“讼人 许伯 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 恭 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輟耕相让。”《元典章·朝纲一·庶务》:“官府大小公事,已有立定限程,民间词讼尤当用心平理。”
《漢語大詞典》:偏断(偏斷)
不公平的决断。宋书·蔡兴宗传论:“岂不知选録同体,义无偏断乎?”
《漢語大詞典》:夷民
(1).谓使度量标准统一,民众交易公平。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 孔颖达 疏:“使其利便民之器用,正丈尺之度,斗斛之量,所以平均下民也。 樊光 、 服虔 云:雉者,夷也;夷,平也;使度量器用平也。”
(2).对外国人的泛称。 清 姚鼐 《侍讲张君墓志铭》:“ 澳门 者, 香山 南境,斗入海,西洋夷民居之……上吏以君贤,俾摄其职,君尤能得夷民情而柔调之。”
《國語辭典》:偏待  拼音:piān dài
偏向一方对另一方待遇不公。如:「他视人不明,一向偏待会谄媚的人。」
《國語辭典》:抱不平  拼音:bào bù píng
对别人不平的遭遇感到气愤、愤慨,有抑强扶弱的意思。《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晁思才见得出殡甚是苟简,棺木又甚是不堪,抱了不平,说道:『小二官也为了一场人,家里也尽成个家事,连十来两银的棺材也买不起。』」
《漢語大詞典》:平典
(1).公平的律令。后汉书·陈忠传:“臣 忠 心常独不安,是故临事战惧,不敢穴见有所兴造,又不敢希意同僚,以谬平典。”隋书·刑法志序:“岁布平典,年垂简宪。”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持法》:“臣守平典,庶无寃滥,虽死不恨也。”
(2).平板质实。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序》:“ 孙绰 、 许询 、 桓 、 庾 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 建安 风力尽矣。”
(3).和平典雅。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文:“其文皆宗 康 李 ,然能更造平典,虽曰大輅始於椎轮,层冰由於积水,亦由其禀气和粹,正得其平耳。” 章炳麟 《论式》:“ 简文 变古,志在桑中, 徐 庾 承其流化,平典之风,於兹沫矣。”
《漢語大詞典》:平估
(1).公平的价格。宋史·食货志下三:“ 天圣 八年,上书者言:‘县官禁盐,得利微而害博,两池积盐为阜,其上生木合抱,数莫可较,宜听通商,平估以售,可以宽民力。’”
(2).抑价。 宋 秦观 《论议上》:“於是变而为免役之法,虽曰岁使中外之民悉输僦直以免其身,然而平估至於室庐,检括及於车马,裒多以为宽剩,厚积以为封桩,则其弊又有甚於差役者矣。”
分類:公平价格
《漢語大詞典》:平良
(1).公平良善。书·吕刑“非佞折狱,惟良折狱” 孔 传:“非口才可以断狱,惟平良可以断狱。”
(2). 陈平 与 张良 的并称。二人皆为协助 刘邦 统一天下的功臣。 隋炀帝 《白马篇》:“英名欺 卫 霍 ,智策蔑 平 良 。” 元 耶律楚材 《和张敏之》诗之一:“流言无 管 蔡 ,奇计有 平 良 。”
《漢語大詞典》:砥矢
语出诗·小雅·大东:“ 周 道如砥,其直如矢。” 孔颖达 疏:“ 周 之贡赋之道,其均如砥石然; 周 之赏罚之制,其直如箭矢然。”后因以“砥矢”比喻公平正直。东观汉记·和帝纪:“朝无宠族,政如砥矢。” 汉 蔡邕 《朱公叔谥议》:“其在帝室,正身危行,言如砥矢,策合神明。”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立朝则以砥矢为操,居己则以羔羊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