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4 【介绍】: 宋宗室。高宗族兄,孝宗生父。徽宗宣和元年舍试合格,调嘉兴丞。历通判湖州,除直秘阁。孝宗被封建国公就傅,子称建言宗室之寓于外者,当聚居官舍,选尊长钤束之,为高宗采纳。迁秘阁修撰、知处州,累官左朝奉大夫。卒谥安僖,追封秀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1—1182 【介绍】: 金定州人,字子美。博通经史,工词章。熙宗天眷二年进士第一。为邢台县令,以廉能称。累擢左谏议大夫,迁吏部侍郎。大定初,上疏请“省不急之务,罢无名之役”。迁吏部尚书,封莘国公,拜右丞相。为世宗所信任,时政常咨之而后行。卒谥文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凤翔成纪人,字德高。张俊从子。初从韩世忠讨苗傅,补承信郎,累功迁武功郎。高宗绍兴六年,从张俊击刘猊,十一年,又大败金人于柘皋、濠州,除兴宁军承宣使。三十二年,为镇江府都统,大败金人于海州。孝宗即位,授检校少保、淮东招抚使,未上卒,年五十一。谥恭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隆州井研人,字子思。孝宗乾道二年进士。历知德兴县,专尚风化,常诣学讲说,邑人称为“蜀先生”。迁宗正寺主簿。精于《》,曾著《本传》三十三篇,为朱熹所称道。有《群经义》、《书小传》、《镂玉余功录》及文集等。
全宋文·卷五八五四
李舜臣,字子思,号隆山,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人。登乾道二年进士第,调邛州安仁县主簿,历成都府学教授。改宣教郎、知饶州德兴县,迁宗正寺主簿。卒。后以其子道传位至宰辅,赠太师,追封崇国公。舜臣通古今,慨然有志于天下。绍兴末,著《江东胜后之鉴》十篇上之。长于《》学,著有《易本传》三十三卷及《易解》、《四书辨證》、《文集》、《家塾编次论语》、《镂玉馀功录》等,皆佚,唯《江东十鉴》存。《宋史》卷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204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子充,又字洪道,号省斋居士,晚号平园老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授徽州户曹,累迁监察御史。孝宗即位,除起居郎,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权给事中,缴驳不避权幸。后任枢密使,创诸军点试法。淳熙十四年,拜右丞相,进左丞相。光宗时,封益国公。遭弹劾,出判潭州。宁宗初,以少傅致仕。卒谥文忠。工文词,有《玉堂类稿》、《玉堂杂记》、《平园集》、《省斋集》等八十一种,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 《攻愧集》卷九四神道碑》
全宋诗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为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乾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为韩侂胄指为伪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谥文忠。生平著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夥,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为十四卷。
词学图录
周必大(1126-1204) 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官至左丞相,封益国公,卒谥文忠。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交深谊笃。有《益国周文忠公全集》200卷,其中包括《省斋文稿》、《平园续稿》、《省斋别稿》、《二老堂诗话》等24种。
全宋文·卷五○一四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初字弘道,自号平园老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及第,授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中博学宏词科,授建康府学教授。孝宗即位,除起居郎,迁权中书舍人。权给事中,缴驳不避权幸。淳熙五年,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四年,拜右丞相。十六年,进左丞相,封益国公。绍熙二年,除观文殿学士,判潭州。庆元元年,以少傅致仕。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赠太师,赐谥文忠。著有《周益国文忠公集》二百卷(存)。见周纶《周益国文忠公年谱》(本集卷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台州临海人,字子肃。孝宗乾道二年进士。历知青田县,迁大理丞。江东大旱,擢为提举常平,讲行救荒条目,全活甚多。宁宗庆元二年,累官参知政事,五年拜右丞相,封鲁国公。时有人上书乞斩朱熹以绝道学,深甫斥为狂妄。以少傅致仕。卒谥惠正。
全宋诗
谢深甫(一一三九~一二○四),字子肃,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景之子。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历嵊县尉、昆山丞、知青田县。召对称旨,除藉田令,提举江东常平。光宗即位,为贺金国生辰使。绍熙元年(一一九○),除右正言,迁起居郎兼权给事中;二年,知临安府;三年,兼详定敕令官;四年,兼给事中。宁宗即位,知建康府。召为御史中丞兼侍读。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为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六年,拜右丞相。嘉泰三年(一二○三),出判建康府(《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四年卒,年六十六。事见明谢敏行《东山志》卷一七《谢公墓志铭》。《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九四有传。
全宋文·卷六二六六
谢深甫,字子肃,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乾道二年登进士第。累迁大理丞。江东大旱,擢为提举常平,全活者甚众。绍熙改元,除右正言,迁起居郎兼权给事中。二年知临安府,三年除工部侍郎,兼吏部侍郎。四年兼给事中。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知建康府,擢御史中丞。庆元元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迁参知政事,再迁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六年,拜右丞相,封申国公,进岐国公,改封鲁国公,以少傅致仕,卒。后其孙女为理宗后,追封信王,易封卫、鲁王,谥惠正。编有《嘉泰条法事类》八十卷。《宋史》卷三九四有传。
唐括安礼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1 【介绍】: 金女真人,本名斡鲁古,字子敬。好学,通经史,工词章。世宗时为大兴尹,察廉入第一等。世宗常与论政,主张用汉法。累拜平章政事,右丞相,封申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8—1275 【介绍】: 宋南康军都昌人,字子远,号古心。以乡举入太学,有文名。知吉州,创白鹭洲书院。权知隆兴府,又创宗濂书院。历右正言、侍御史。坐事闲废十二年。度宗即位,召同知枢密院事,擢参知政事,拜左丞相兼枢密使。咸淳九年,予祠。元兵至,为游骑所执,既而脱归。元兵破饶州,万里率子赴水死。谥文忠。
全宋诗
江万里(一一九八~一二七五),字子远,号古心,都昌(今属江西)人。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一)。端平二年(一二三五)召试馆职,累迁著作佐郎。景定二年(一二六一),权吏部尚书,同签书枢密院事。五年,知福州兼本路安抚使(《福建通志》卷二九)。度宗即位,召同知枢密院事,迁参知政事。以忤贾似道丐祠。恭宗德祐元年,元兵破饶州,赴水池死(《宋史》卷四七),年七十八。谥文忠。《宋史》卷四一八、清道光《都昌县志》卷二二有传。今录诗十四首。
黄鹤楼志·人物篇
江万里(1198~1275) 南宋官员。字子远,号古心。南康军都昌(今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为官40馀年,历官91任,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秉性峭直,力主抗元。元兵攻破饶州时,江万里率子江镐等投水殉国。卒赠太傅、益国公、太师,谥文忠。江万里是南宋末年仕林和文坛领袖,曾创办白鹭洲书院,著有《宣政杂录》等。有七律《题黄鹤楼》。
全宋文·卷七八七三
江万里(一一九八——一二七四),字子远,号古心,南康军都昌(今江西都昌)人。入太学,以舍选出身,历池州教授,试馆职,知吉州,创白鹭洲书院。入直秘阁,权知隆兴府,创宗濂书院。擢尚右郎官兼侍讲,拜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刑部侍郎,兼国子祭酒、侍读,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出知建宁府、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度宗朝,迁参知政事,进封南康郡公,累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咸淳十年卒,年七十七。赠太师、益国公,谥文忠。见《宋史》卷四一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7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子由,一作子申。史弥忠子。宁宗嘉定十三年进士。累擢刑部侍郎。理宗端平元年,金亡,宋欲乘机收复河南,嵩之持不可,因请祠归里。后师溃,复召用之,累拜参知政事,进右丞相兼枢密使。淳祐中封永国公。遭父丧起复,力主和议,为公论所不容,闲居十三年。卒谥忠简,改谥庄肃。恭帝德祐初,夺谥。
全宋诗
史嵩之(?~一二五六),字子由,一作子申,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进士。调光化军司户参军。理宗宝庆三年(一二二七),通判襄阳府。历知枣阳军、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嘉熙三年(一二三九),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江淮京湖四川军马。淳祐四年(一二四四),父丧起复,因力主和议,为公论所不容,閒居十三年。宝祐四年卒。有《野乐编》,已佚。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宋史》卷四一四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七六八四
史嵩之(?——一二五六),字子申,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弥忠子。嘉定十三年进士,调光化军司户参军。宝庆三年通判襄阳府。绍定元年以屯田功,权知枣阳军,累迁至京西、湖北制置使兼知襄阳府。端平元年,金亡,出兵收复河北,力陈非计。嘉熙三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两淮四川京西湖北兵马。淳祐四年遭父丧,起复,以其力主和议,为公论所不容,闲居十三年。宝祐四年卒。见《宋史》卷四一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5 【介绍】: 宋隆州井研人,字存叟。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学于魏了翁。曾助李心传修纂《四朝会要》和《中兴四朝国史》,擢史馆检阅。入对,言大臣不公不和六事,陈备边三策。累擢权工部侍郎。被丁大全等诬劾,降官。后复官,又为贾似道所忌,出知温州。后复入,擢权礼部尚书,请罢公田。度宗立,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谥清忠。有《存斋集》等。
全宋诗
牟子才,字存叟,号存斋,井研(今属四川)人。宁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进士,调洪雅尉,监成都府榷茶司卖引所。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以军器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崇政殿说书(《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累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度宗即位,进端明殿学士。以资政殿学士致仕。有《存斋集》,已佚。《宋史》卷四一一、明嘉靖《洪雅县志》卷二有传。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七六九八
牟子才,(?——一二六五),字存叟,一字节叟,号存斋,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人。学于魏了翁、杨子谟、虞刚简、李方子等人。登嘉定十六年进士第,调洪雅尉,辟四川幕僚。李心传修《四朝会要》、《中兴四朝国史》,辟检阅文字、史馆检阅。史嵩之独相,出通判吉州,转衢州。入为国子监主簿兼史馆校勘,迁太常博士。历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权礼部郎官,迁军器少监、兼直舍人院,升兼侍讲。擢起居郎、权兵部侍郎,升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遇事直言敢谏,无所回避。以集英殿修撰知太平州,有惠政,召入对,权工部侍郎。贾似道入相,进宝章阁待制、知温州,以礼部侍郎召,兼侍读。擢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给事中,升修国史、实录院修撰。度宗在东宫,雅敬子才,言必称先生。即位,授翰林学士、知制诰,进端明殿学士,寻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咸淳元年卒。所著有《存斋集》、内外制、《四朝史稿》、奏议、经筵讲义口义、《故事四尚》、《易编》、《春秋轮辐》等。《宋史》卷四一一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何子举(?~一二六六),字师尹,号宽居,婺州(今浙江金华)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仕至枢密院都承旨,出知赣州。度宗咸淳二年卒,谥文直。事见《鲁斋集》卷一二《跋宽居帖》、清康熙《金华府志》卷一八。今录诗九首。
全宋文·卷八一五六
何子举,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淳祐七年自太学登进士。宝祐、开庆间累官军器大监、兼左司郎官,知赣州。景定四年,以吴潜党谪,押归本贯居住。见《黄氏日钞》卷九六,《宋季三朝政要》卷二、三,《宋史全文》卷三六,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强学。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起州县,累迁至兵部侍郎,擢待制。理宗宝祐间帅广东,有政绩。度宗咸淳中以华文阁待制知庆元府。后守本官致仕。卒谥清惠。
全宋诗
谢子强,字强学,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宁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进士(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一三)。累迁太府丞,出知嘉兴府。入为秘书监兼左谕德,复出知潭州、广州、绍兴府,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庆元府(《宝庆四明志》卷一)。《宋史翼》卷二二、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一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4—1322 【介绍】: 元湖州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宗室。幼聪敏,为文操笔立就。以父荫为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家居。世祖征入朝,授兵部郎中,迁集贤直学士。帝欲使与闻中书政事,固辞。每见,必语及治道,多所裨益。累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文敏。诗文清邃奇逸,书法兼工篆、隶、行草,自成一家。绘画亦善山水、竹石、人物、鞍马、花鸟。有《松雪斋文集》。
元诗选
孟頫,字子昂,宋秦王德芳之后。五世祖秀王子称实生孝宗。赐第于湖州,故孟頫为湖州人。年十四,以父荫补官。宋亡家居,益自力于学,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以孟頫入见。神彩焕发,如神仙中人,世祖顾之喜,欲大用之。议者不可,授兵部郎中,迁集贤直学士,出同知济南总管府,历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延祐中,累拜翰林学士承旨,得请归,至治初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国公,谥文敏。子昂以书法称雄一世,画入神品,四方万里重购其诗文者,所至车马填咽。自号松雪道人,有《松雪斋集》。史称其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戴帅初谓其古诗沈涵鲍谢,自馀诸作,犹傲睨高适、李翱间。仁宗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子昂比唐李太白、宋苏子瞻云。虞雍公伯生尝以诗诣子昂,有「山连阁道晨留辇,野散周庐夜属櫜」之句。子昂曰:「若改山为天,野为星,则尤美矣。」伯生心服之。故有元之盛,称虞、赵、杨、范、揭焉。子昂以宋王孙仕元为显官,其从兄子固耻之,闭门不肯与见。子昂之没也,宋逸士子虚题其诗卷曰:「文在玉堂多焕烂,泪经铜狄一滂沱。原陵禾黍悲丰镐,人物风流继永和。」亦深惜之词也。子雍、奕,并以书画知名。
词学图录
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人。宋宗室。历仕世祖、成宗、武宗、仁宗四朝,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以书画著称,画名尤著,开有元一代画风。有《松雪斋文集》,词在集中。又有《巫山一段云》十二首分咏巫山十二峰者,见《花草粹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8—1330 【介绍】: 元汶上人,字子贞,号超然。幼嗜学,读书常达通宵。始为镇江路学正,以阎复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转中书省右司掾,与元明善、张养浩号为“三俊”。英宗时,累官翰林待制,升直学士。至治三年,铁失在上都杀英宗,其党召两院学士北上,元用独不行。铁失败,人皆称其有先见之明。泰定帝时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兼经筵官。预修仁宗、英宗两朝实录,奉旨纂集法令为《通制》,译《贞观政要》为蒙古文。凡大制诰,多出其手。卒谥文献。有《超然集》。
元诗选
元用,字子贞,世居阿城,后徙汶上。元用幼读书,常达曙不寝,父忧其致疾,止之,辄以衣蔽窗默观之。始以镇江路儒学正,考满游京师。翰林承旨阎复大奇之,因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御史台辟为掾史,转中书省右司掾。与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同时号为三俊。除应奉翰林文字,迁礼部主事,改尚书省右司都事,转员外郎。及尚书省罢,退居任城,久之,齐、鲁间从学者甚众。延祐六年,授太常礼仪院经历,属英宗锐意礼乐,其仪注制度,率所裁定。授翰林待制,升直学士。泰定三年,授太子赞善,转礼部尚书,兼经筵官,寻拜翰林侍讲学士,预修仁宗、英宗两朝实录。天历二年卒,赠正奉大夫、江浙等处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东平郡公,谥文献。诗文四十卷,号《超然集》。戴表元称其文曰:属辞庄、屈之洁,析理孟、荀之达,而比事左、班之覈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2 【介绍】: 明江西新淦人,名安,以字行。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修撰,历迁工部侍郎。建文时,与方孝孺并见信用,改吏部左侍郎,寻拜御史大夫。燕王起兵,李景隆北征屡败,子宁请诛之,不听,因大哭求死。燕王即位,缚子宁至,语不屈,被磔死,并遭灭族之祸。有《金川玉屑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初名安,以字行,号松月居士,新淦人。洪武乙丑赐进士第二人,授翰林院修撰,升副都御史、工部侍郎。建文中,迁御史大夫。与靖难之祸,有金川玉屑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一
子宁名安,以字行,新淦人,通判高子。洪武乙丑第二人及第,授修撰。荐擢副都御史、工部侍郎。建义初,改支部,迁御史大夫。靖难师入,不屈死。有《金川玉屑集》六卷。 (《吾学编》:子宁初从乡长者竹庄先生游,命赋《水竹村居》诗,曰:「千山暮雨石泉通,一夜春雷箨龙长。」 田按:子宁始居淦之东山,后迁三洲。嘉靖间析淦六乡为峡江县,三洲遂属峡江。两地人争祀练公,至相诟厉,节义之足维系人心如此。太祖果于杀戮,臣工有小故,辄不免。子宁廷对有云:「以小善而遽进之,以小过而遽戮之,天下之才,生之为难,成之为尤难,岂忍以区区小故而即付于刀锯斧钺之地哉!」其志节之壮,不待见于殉难之日矣!)
维基
练子宁(1359年—1402年),名安,字子宁,号松月居士,以字行,江西新淦州三洲(今新淦县金川镇东山村)人,祖籍福建浦城,洪武乙丑榜眼。父练伯尚,工诗,洪武初年,当过起居注的史官,因直言外放,官终镇安府通判。练子宁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中式乙丑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时年二十七岁,授翰林院修撰。建文帝时官御史大夫。燕王起兵靖难,李景隆北败而还,练子宁上朝大呼请求诛杀李,建文帝不听。燕王朱棣攻破京师(今江苏省南京市),子宁不肯屈服,在朝中出言不逊,被割下舌头。朱棣说,我是要效法周公辅成王的故事。练子宁以手蘸舌血在地上书写:“成王安在?”最后和近亲被凌迟致死,一百五十多姻亲被流放戍边。侄子嘉定县知县练大亨闻讯,和妻子沉刘家河自杀。弘光元年(1645年)明安宗赠练子宁为太子太保、都御史,追谥忠贞。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改谥忠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