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6,分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下一页
僧元长(号 千岩 别称 千岩长 元长 董 佛慧园鉴禅师 字 无明 )
葛元哲(字 廷哲、元哲 文贞先生 )
朱元璋(庙号 太祖 高皇帝、高帝、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帝、明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帝 世称 濠州真人 名 重八、兴宗 字 国瑞 取字 )
陈元素(字 古白 贞文先生 )
张元祯(字 廷祥 号 东白 文裕有东白集、文裕、文恪 名 元徵 )
邓元锡(字 汝极 号 潜谷 文统先生 )
张元忭(字 子荩 号 阳和、不二斋 文恭 别称 张太史 )
刘元震(字 元东、衍亨 文庄 )
邹元标(字 尔瞻 号 南皋 忠介 )
俞元良(字 仲骧 节悯 )
倪元璐(字 玉汝 号 鸿宝、园客 文正、文贞 )
唐元楫(字 应运 号 岩长 文贞 )
颜元(字 易直、浑然 名 园 号 习斋 邦良 文孝先生 )
陈元龙(字 广陵 号 乾斋、高斋、广野居士 文简 )
其它辞典(续上)
蒋元(字 子晦、晦若 贞节先生 )僧元长(号 千岩 别称 千岩长 元长 董 佛慧园鉴禅师 字 无明 )
葛元哲(字 廷哲、元哲 文贞先生 )
朱元璋(庙号 太祖 高皇帝、高帝、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帝、明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帝 世称 濠州真人 名 重八、兴宗 字 国瑞 取字 )
陈元素(字 古白 贞文先生 )
张元祯(字 廷祥 号 东白 文裕有东白集、文裕、文恪 名 元徵 )
邓元锡(字 汝极 号 潜谷 文统先生 )
张元忭(字 子荩 号 阳和、不二斋 文恭 别称 张太史 )
刘元震(字 元东、衍亨 文庄 )
邹元标(字 尔瞻 号 南皋 忠介 )
俞元良(字 仲骧 节悯 )
倪元璐(字 玉汝 号 鸿宝、园客 文正、文贞 )
唐元楫(字 应运 号 岩长 文贞 )
颜元(字 易直、浑然 名 园 号 习斋 邦良 文孝先生 )
陈元龙(字 广陵 号 乾斋、高斋、广野居士 文简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婺州东阳人,字子晦,一字晦若。从许谦游,不仕而卒。学者私谥贞节先生。有《四书笺惑》、《学则》、《中庸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僧。萧山人,俗姓董。家世宗儒。年十九,出家于杭州灵芝寺。嗣中峰。隐居伏龙。临终说偈,投笔而逝,谥佛慧园鉴禅师。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无明,号千岩,萧山董氏子。隐天龙山东庵,复渡江至义乌伏龙山,依大树结茅而止焉。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元长。字无明。一号千岩。越之萧山董氏子。七岁经书过目成诵。出入蹈炬循彟。有若成人。年既长。从授经师。学法华经。指义而问。师弗能答。受具戒于灵芝寺。会行丞相府。饭僧。师随众入。中峰本公在座。见师即呼。问曰。汝日用何如。对曰。唯念佛尔。公曰。佛今何在。师方儗议。公厉声喝之。师遂作礼求指示。公以无字授之。遂缚禅于灵隐山中。后又随顺世缘。将十载矣。一旦喟然叹曰。生平志气。充塞乾坤。乃今作瓮中醯鸡耶。即复入灵隐山危坐。胁不沾席者三年。因往望亭。闻雀声有省。亟见本公。公复斥之。师愤然来归夜将寂。忽鼠翻食猫之器。堕地有声。遂大悟如蝉蜕。污浊之中。浮游玄间。上天下地。一时清朗。被衣待旦。复往质于公。公问曰。赶州何故云无。对曰。鼠餐猫饭。公曰。未也。对曰。饭器破矣。公曰。破后云何。对曰。筑碎方甓。公乃微笑。祝令护持。时节若至。其理自彰。师既受付嘱。乃隐天龙之东庵。耽悦禅味。不与外缘。有二𧉮。日来环绕座下。师为说皈戒。𧉮矫首低昂。作拜势而去。自是声光日显。笑隐方主中竺。力荐起之。丞相脱欢。亦遣使迫师出世。皆不听。无何诸山。争相劝请师度。不为时所容。杖锡踰涛江而东。至乌伤之伏龙山。誓曰。山若有水。吾将止焉。俄山泉溢出。作白乳色。师遂依大树以居。实泰定丁卯冬十月也。久之。乡民翕然宗之。邑大姓二楼君。为之创因旧号建大伽蓝。重楼杰阁。端门广术。辉映林谷。内而齐鲁燕赵秦陇闽蜀。外而日本三韩八番罗甸交趾琉球。莫不奔赴膜拜。咨决心学。至有求道之切。断臂师前。以见志者。朝廷三遣重臣。降名香以宠嘉之。江淮雄藩。若宣让王。则下令加护其教。若镇南王。则亲书寺额。赐僧伽黎衣。及师号。帝师亦再降旨。俾势家无有所侵陵。并锡大禅师之号。资政院。又为启于东朝。命朝臣制师号。并金襕法衣。以赐焉。师疏眉秀目。丰颐美髯。才思英发。顷刻千偈。包含无量妙义。得其片言。皆珍惜宝护惟谨。论者谓。师践履真实。谈辨迅利。或无愧于智觉云。至正丁酉。师年七十有四。示微疾。会众书偈云。平生饶舌。今日败阙。一句轰天。正法眼灭。遂投笔而逝。弟子辈。用陶器函盖。奉全身瘗于青松庵。宋文宪铭之。其序曰。濂。初往伏龙山见师。师吐言如奔雷。时濂方尚气颇欲屈之。相与诘难数千言。不契而退。越二年。又往见焉。师问曰。闻君阅尽一大藏教。有诸。濂曰。然。曰耳阅乎。抑目观也。曰。亦目观尔。曰。使目之能观者。君谓谁耶。濂扬眉向之。于是相视一笑。自是厥后。知师之道。超出有无。实非凡情之可窥测。因缔为方外交。垂三十年。其激扬义谛。往来尺牍之在箧衍者。墨尚湿也。虽缠于世相。不能有所證入。而相知最深。铭。非濂为而孰宜。其为名贤追慕之如此。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一
千岩禅师。讳元长。越之萧山董氏子也。出天目中峰本和尚之门。开化乌伤伏龙山圣寿寺。其接物利人。灼类于本。当元季时。其著我田衣者。无不藉赖。朝廷褒重。而高其声价。公居伏龙。惟力田博饭而已。君王三锡徽号。公终身不署焉。于是。识者以狂澜砥柱而称公。公性英敏。初弃家。问戒于灵芝律主。时中峰本和尚。寓杭城云居兰若。会赴丞相府斋。公得拜见于斋筵。本曰。上人是何法讳。对曰。元长。曰。日逐何所用心。公乃再拜请益。本以狗子无佛性示之。公即庐北高峰顶。琢磨己躬。屡走见本。本惟叱之无他语。灵隐雪庭傅禅师。虚记室。以款公。公来往云居灵隐。荏苒法缘。十载不发。乃私叹曰。饥虎望几上之肉。宁自甘耶。遂禁足峰顶。闻雀声有省。急走质本。公呈所以。又被叱。愤归据关枯坐。简点所省处。竟不可得。徘徊中夜。或行或立。忽鼠翻猫器。堕地有声。乃彻见本公相为处。即弃庐归本。本云。赵州何故言无。对曰。鼠食猫饭。曰。未也。对曰。饭器破矣。曰。破后如何。对曰。筑碎方甓。曰。善哉。此事非细。承当者须是其人。于是。公服勤一十三载。别隐天龙东庵。垢衣粝食无剩语。人或鄙之。石溪空禅师。大建松云阁。绘三教圣贤影相。并藏其书。以资三教学者流览。徵文于当世铭之。无敢命笔者。空素知公。乃邀游松云。叙其所以。公弗少辞逊。文成四百五十言。自书其壁。是时松云阁閒士多属名家子弟。读之大惊服。于是。冠盖博学者。争游东庵。有传其文至中天竺。笑隐禅师曰。中峰有子如此。临济宗风何虑哉。即言于行省丞相。以名刹起之。而公已去东庵矣。其松云文曰。见到说到行到。犹是到到。未是不到到。虽是不到到。未是不到不到。何也。世尊四十九年。噇了现成閒饭。簸者两片皮。说是说非。说长说短。说出许多閒言长语满世间。狼狼藉藉。末后知非。无著惭惶处。乃云。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我于二中间。未曾说一字。败也败也。老子亦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亦言也。既非常名。言之何用。死也死也。孔子亦云。乱之所由生。言语以为阶。乃欲无言。谓天何言。露也露也。你看他者三个汉。如向一片净洁地上。攃屎攃尿了。有底将灰土盖却。有底将粪箕笤帚扫却。有底将水洗却。任你如何。只是臭气还在。引得许多蝇蚋蚤䖟蝼蚁蚤虱之类。竞来咂啖。各成窠窟。头出头没。脱离无由。秦坑之。永平火之。三武灭之。愈炽愈盛。云门杀之。德山骂之。临济喝之。弥高弥大。树绕藤缠。至今无个合杀。石溪本空禅师。奋巨灵劈太华之手。用芥子纳须弥之机。建一阁。扁曰松云。绘佛祖三教圣贤诸师形像于松云之上。及取三教之书。悉藏松云之中。无彼此之分。绝人我等见真显圆融广大法门耳。或谓辨魔拣异。宗门眼目。秤斤定两。向上钳锤。岂可雷同。事须甄别。曰会么。瓶盘钗钏一金。毒药醍醐一味。其人不觉手舞足蹈。而歌曰。松云万朵兮。溪山盘盘。松风一曲兮。溪月团团。冰崖笋出。炎天雪寒。眼睛只在眉毛上。分付渠侬仔细看。乌伤伏龙山。古有圣寿寺。废久。公乃登伏龙。喜其涌泉如乳。奇峰争秀。就故址棘丛中。而卓锡焉。次日。乡民集者数百人。俱言。昨夜梦乘云圣僧至伏龙。及见公。与所梦无异。遂共开荒。为搆草庐。久之崇成大厦。禅者接踵而问道。三十载如一日。尝示禅者曰。当台明镜。鉴在何人。露刃吹毛。逢他敌者。从上的的相承以来。无有不因者。心肝五脏也同。眉毛鼻孔也同。眼睛舌头也同。三百六十骨节也同。八万四千毫窍也同。一处同处处同。只有些子不同。诸人还简点得出么。阿呵呵。纵饶沧海变。终不与君通。士大夫闻其风。而开发者甚众。镇南王亦慕之。则锡号普应妙智弘辨禅师。帝师又加圆鉴大元普济禅师。东朝又赐金襕。并加师号。曰佛慧圆明广照无边普利。其隆典虽经叠下。于题咏扁额中。并无其制号也。晚年钵鐼自涤。衣衾自补。侍僧屡窃为之。公屡不悦。至正丁酉六月。示微疾。更衣集众。书偈曰。平生饶舌。今日败缺。一句轰天。正法眼灭。掷笔而逝。世年七十四。坐五十六夏。宋公濂。久参伏龙。乃述其道行以立石。 赞曰。却名易忘名难。贞节易忘节难。盖名节亦虚器也。长公入山。惟恐不深。重开伏龙。一住三十载。王公褒赠叠至。公恬若不知。至其生平说法。劳劳玉齿。如怒狮抉圆石于千仞之冈。莫之能禦。呜呼。克嗣天目。以骏发临济于一时者。微公其谁与。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元长,字无明,一号千岩。姓董氏,萧山人也。父九鼎,母何氏。晚岁生子,鞠育为艰。姒妇谢氏,养为己子。七岁即就外傅,诸书经目成诵,出入蹈规循矱,有若成人。其父喜曰:“吾家世诗书,是子当以文行亢吾宗。”长有从父曰:“昙芳学佛于富阳法门院,羡长聪颖,欲乞为徒。”谢氏弗许。未几,长遘疾甚革。谢氏祷于大士曰:“佛幸我慈,是子弗死,令服洒扫役终身。”祷已汗下而愈,遂使从昙芳游。时年十七,益求良师友,摩切九流百家之言,已而曰:“此非出世法也。”复从授经师学《法华经》至药王品,问曰:“药王既然二臂,何为复见本身?”授经师异之。年十九,薙发受戒具,走武林,习律于灵芝寺,律师问曰:“八法往来,片无乖角,何谓也?”长曰:“胡不闻第九法乎?”律师曰:“问律而答以禅,真大乘法器也。”会行丞相府饭僧,长随众入,智觉本公亦在座,遥见长,呼而语之:“汝日用何如?”长曰:“惟念佛尔。”本曰:“佛今何在?”长方拟议,本厉声叱之。长遂作礼,求示法要,本以狗子无佛性语授之。既而缚禅灵隐山中,雪庭召掌记室。长下笔成章,见者叹服。俄归法门,随顺世缘,殆将十载。一旦,忽喟然叹曰:“生平志气,充塞乾坤,乃今作瓮里醯鸡耶。”复造灵隐,跏趺危坐,胁不沾席者三年。因往望亭,闻鹊声有省,亟见本,具陈悟因。本复斥之,长愤然而归。夜将寂,忽闻鼠翻食猫器,堕地有声,恍然开悟,觉跃数丈,如蝉蜕污浊之中,而浮游尘埃之外,苍苍两间,一时清朗,披衣待旦,往质于本。本问曰:“赵州何故云无?”曰:“鼠餐猫饭。”本曰:“未也。”曰:“饭器破矣。”曰:“破后云何?”长曰:“筑碎方甓。”本乃微笑,祝曰:“善自护持,时节若至,其理自彰。”盖少林之道,十传至慧照,而别为一宗,设三玄门,演畅宗乘,权实兼行,照用双至,四方从者雷动海涌。逮乎宋季,其道寖微,惠朗钦公起而任之,竖大法幢,屹然为东南之望。唯本公深造阃奥,以大辩才通博无碍,慈泽普滋,遍一切处。长既受付属,遂为入室弟子,已而隐于天龙东庵,耽悦禅味,不与外缘。时见二蛇,环绕座下。长为说三皈五戒,蛇矫首低昂,若拜伏状,相率而去。自是声光日显,笑隐诉方主中天竺,力荐起之。江浙行省丞相脱欢公,时领宣政院事,亦遣使迫之出世,皆不听。居亡何,名山争相劝请。长度不为时所容,与弟子希升杖锡踰涛江,而东至乌伤之伏龙山,见山形如青莲花,乃卓锡岩际,誓曰:“山若有水,吾将止焉。”俄而山泉溢出,遂依大树以居。时元泰定丁卯冬十月也。初伏龙山有禅寺曰“圣寿”,其废已久,当长入山时,乡民闻有异僧来游,相率造访,见其晏坐不动,各持食饮之物献之。邑中大姓楼君如浚一得,各为伐木,构精庐延长居之。遂因旧号建大伽蓝,重廔杰阁,端门广术,辉映林谷。由是声称翕然,洋溢中外,齐、鲁、燕、赵、秦、陇、闽、蜀之士,与夫日本、三韩、八番、罗甸、交趾、琉球之人,莫不奔走胪拜,咨决心学,留者恒数千指。至有求道之切,断臂于前以见志者。长则随其根性而为说法,譬如时雨春风,吹嘘霢霂,乔木细草,各怀沾润,欣欣向荣。王公大臣,倾向之笃,如仰日月。朝廷三遣重臣,降名香以宠异之。江淮雄藩,若宣让王、镇南王,或下令加护其教,或亲书寺额,制僧伽黎衣,奉以“普应妙智弘辩”之号。帝都亦再降旨,更号曰“佛慧圆鉴大元普济大禅师”。资政院又为启于东朝,更崇号曰“佛慧圆明广照无边普利”,并金襕法衣赐焉。至正丁酉夏六月十四日示微疾,索浴更衣,会众书偈云:“平生饶舌,今日败阙。一句轰天,正法眼灭。”投笔而逝,春秋七十四,夏五十六。 弟子德亨、德馨,以陶器函其身,瘗于青松庵。长疏眉秀目,丰颐美髯,才思英发,超越丑夷,顷刻千偈,包含无量妙义,得其片言,皆珍袭宝护唯谨。著有语录若干卷,《和智觉拟寒山诗》若干首,皆梓行于丛林。宋文宪公濂,与交垂三十年,平昔激扬义谛,无微不入,感其道谊,为述厥事迹,铭其塔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抚州金溪人,字廷哲。博学有文名。顺帝至正八年进士,辟江浙行省掾。至正中荐授本县令,以善绩称。元末兵乱,浮海至大都卒,门人私谥文贞先生。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元哲,抚州人。登进士,辟省掾以荐为县尹有集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8—1398 【介绍】: 明朝开国皇帝。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初名重八、兴宗,字国瑞。幼年穷苦,十七岁入皇觉寺为僧,旋即出外化缘乞食。元顺帝至正十二年,投郭子兴部红巾军,自亲兵升九夫长,娶子兴养女马氏为妻,号“朱公子”,始改名取字。次年,擢为镇抚。十五年,子兴死,子郭天叙受宋龙凤政权任为都元帅,以元璋为左副元帅。同年,渡江攻集庆。天叙阵亡,元璋独任元帅府事。十六年,克集庆,改称应天府,遂称吴国公。此后,东与张士诚争江浙,西与陈友谅争长江中游地区。宋小明王龙凤九年(元至正二十三年),攻杀陈友谅。次年,称吴王。龙凤十二年,围张士诚于苏州。次年,始称吴元年,破苏州,俘杀张士诚;继之,出兵北伐。又次年,即皇帝位,国号明,年号洪武。同年,克大都,灭元。陆续攻克南北各地,屡次出塞攻击北元。洪武十三年,以“谋反”罪杀丞相胡惟庸,罢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在位时严惩贪污,以操之过急,不免冤滥。屡兴大狱,胡惟庸、蓝玉两案,前后株连死者数万人。开国功臣多非善终,文人学士以文字取杀身之祸者亦有多人。定八股取士之制。严禁百姓私往海外贸易,禁用白银交易。明诗纪事·甲签·卷一(上)
太祖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人。元至正十一年辛卯起兵,丁未称吴元年,戊申建元洪武。在位三十一年崩,葬孝陵。有文集五十卷,诗五卷。 (黄瑜《双槐》《岁钞》:洪武八年秋八月,上览川流之不息,陋尹程《秋水赋》言不契道,乃亲更为之。赋成,召禁林群臣观之,且曰:「卿等亦各撰赋以进。」宋濂率同列研精覃思,铺叙成章,诣东黄阁次第投献。上皆亲览焉。复置品评于其间。已而赐坐,敕大官进天厨奇珍,内臣行觞。觞已,上顾濂曰:「卿何不尽饮?」廉出,跽奏曰:「臣荷陛下圣慈,赐以醇酎,敢不如诏?第臣年衰迈,恐不胜杯杓,志不摄气,或愆于礼度,无以上承宠光尔。」上曰:「卿姑试之。」濂即席而饮。将彻,上复顾曰:「卿更宜酹一觞。」濂再起固辞。上曰:「一觞岂解醉人乎?卒饮之。」濂举觞至口端,又复瑟缩看三。上笑曰:「男子何不慷慨为?」对曰:「天威咫尺间,不敢重有所渎。」 勉强一吸至尽。上大悦。濂颜面变赪,顿觉精神遐漂,若行浮云中。上复笑曰:「卿宜自述一诗,朕亦为卿赋醉歌。」二奉御捧黄绫案进。上挥翰如飞,须臾成《楚辞》一章,曰:「西风飒飒兮金张,特会儒臣兮举觞。目苍柳兮袅娜,阅澄江兮水洋洋。为斯悦而再酌,弄清波兮永光。玉海盈而馨透,泛琼斝兮银浆。宋生微饮兮早醉,忽周旋兮步骤跄跄。美秋景兮共乐,但有益于彼兮何伤?」濂既醉,下笔欹倾,字不成行列。甫缀五韵,上遽召濂至,命编脩官朱右重书以遗濂。遂谕濂曰:「卿藏之以示子孙。非惟见朕宠爱卿,亦可见一时君臣道台,共乐太平之盛也。」濂五拜叩首以谢。上更敕侍臣应制,赋《醉学》《士歌》者四人:考功监丞华克勤、给事中宋善、方徵、彭通闻。而续赋者五人:秦府长史林温、太子正字桂彦良、翰林编修王琏、张唯、典籍孙蕡。彭与孙皆吾广人也。) 黄佐《翰林记》:太祖尝出御制诗文,以示词臣。太子正字桂彦良即于上前大声诵之琅然,左右惊愕,学士承旨詹同私戒之。上知之,谓曰:「儒者事君,正当诚意,毋事矫揉也。」 廖道南殿阁词林记:丙午年六月,上祷雨钟山获应,赋七言喜雨诗,命待制黄哲等赓和。已而诸将告捷,多令翰林诸臣应制赋诗,上亲加品评。洪武十年十二月,上制十题,命典籍吴伯宗赋之,援笔立就,词语峻洁。上嘉其才敏,赐织金绵衣。尝幸清流关,赋诗,命扈从儒臣和之。起居注刘季道有「治定不教生纵逸,功成犹遣历间关」之句。上叹赏曰:「可谓安不忘危。」赐以白金文绮。又起居注蒋子杰应命即物赋咏,立成。上大悦,特宠赐和章。一日命群儒撰《豢鹤文》,吴府伴读王骥操觚立就,学士宋濂为之进呈。上称善。及日将南至,大祀于园丘,上复命群臣赋七言律十二韵,冠以三百言序。骥与黄昶先成,跽读禦榻前。上听毕,加奖励,命进学禁林云。 解缙《春雨轩集》:洪武二十有八年,北平永清卫之龙门,禾有异茎同穗之祥。今上皇帝遣皮来进,群臣上表贺。太祖高皇帝亲禦翰墨,为诗一章,以赐今上皇帝。其诗首言创业之艰,天命之不易,除暴禁乱之师,抚民致治之略。中言天锡丰登之屡,史书垂示之严,明堂里禋荐之重。末示谦冲戒谨之意。为善不足之诚,大矜下民之惠。与民同乐之盛心,滋于言表。盖不以嘉禾之祥为可矜,而以为可惧,而思以自勉,圣不自圣,兢兢业业,足以垂讯于千万年。今上皇帝服膺圣训,念手泽之存,飒诵追维,不能自已,乃永乐三年用摹勒于石。拓本装治成轴,分赐诸王及近臣。于是臣缙亦得与赐焉。 杨慎《艺林伐山》:吾蜀解元王孝忠,乡试《贺平西蜀表》中有云:「川四巴三,收弹丸黑子之地;傅一廖二,成大统函夏之天。」傅一廖二乃太祖御制《平西蜀颂》中谓「傅友德之功第一,廖永忠之功第二」也。人咸服其博洽。董谷《碧里杂存》:宋太史濂乞归时,彻制诗二首饯之云:「白下开尊话别离。知君此后迹应稀。」濂续云:「臣身愿作衡阳雁,一度秋风一度归。」上悦,赐白金、缗币、文绮,曰:「与汝作百岁衣也。」自是岁一朝焉。 田按:《尧山堂外纪》:「洪武十年,宋学士景廉乞骸骨归,华亭朱孟辨纪其事,作诗送之:『城上春云暖更飞,念卿此地迹应稀,臣身愿作随阳雁,一度秋来一度归。』」据此则又为孟辨诗,而非太祖与濂赓续也。诗亦小有异同。周亮工《闽小纪》:林廷纲洪武初,承太祖亲擢吏科给事中,宠遇日隆。尝侍游江间殿。太祖首唱诗二句曰:「江间小殿与云齐,梁上新添燕子泥。」公承旨足成三联曰:「雉尾晓开红日近,龙衣春湿彩云低。旌旗影裹貔貅息,斧钺门前骐骥嘶。簪笔诗成同拜舞,太平天子赐新题。」后赐名恒忠。 王世贞《艺苑卮言》:高皇帝神武天授,生目不知书。既下集庆,始厌马上,长篇短歌,操笔辄韵,有魏武乐府风,制词质古,一洗骈偶之习。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草木子》谓上有佳句云:「乌啼红树裹,人在翠微中。」天下诵之。又皇太子《新月诗》云:「昨夜严陵失钓钩,何入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照九州。」野史附之。谓为太祖及懿文不享国之證。《草木子》乃元遗民国初所著书,谓上者,顺帝也;皇太子者,爱猷识理达腊也。盖以其不获有天下,而在东宫颇擅权,故记之耳。《高帝集》无此二句。 朱孟震《续玉笥诗谈》:近有作《道听录》者,指黄巢《咏菊》,元梁王《晓行》之作以为高皇,宋人讥高宗《养鸽》诗载叶氏《草木子》,而以为武宗北狩。书非异闻,时非久远,尚谬妄若此,况远且僻哉! 田按:《明史艺文志》:太祖文集五十卷、诗五卷。《四库》著录二十卷。自汉祖以马上得天下,《大风》一歌,妙合音节。明祖起自布衣,与汉合符,御制篇章,炳为巨集。野史所载,最为繁杂,兹择其可信者著于编,以瞻一代之风尚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古白。万历诸生。早负才名,工诗文,尤善书法,楷书法欧阳,草入二王之室。工山水,尤善写兰,得文徵明之秀媚。卒,私谥贞文先生。有《古今名将传》、《南牗日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7—1507 【介绍】: 明江西南昌人,字廷祥,号东白。天顺四年进士。授编修,预修《英宗实录》,与执政议不合,引疾归。居家讲求性命之学。弘治初召修《宪宗实录》,进春坊左赞善,官至詹事。正德初进吏部侍郎。有《东白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廷祥,南昌人。天顺庚辰进士,累官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天启中追谥文裕有东白集明诗纪事·丙签·卷四
元祯字廷祥,南昌人。天顺庚辰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进左赞善,擢南侍讲学士,进学士,迁南太常卿,兼学士,掌詹事府事,擢吏部侍郎,入东阁』典诰敕。天启初,追谥文裕。有《东白先生集》二十四卷。维基
张元祯(1437年—1507年1月12日),初名元徵,字廷祥,号东白,江西南昌人,明代学者、政治人物。五岁能诗,宁靖王召见,赐名元徵。巡抚韩雍为改名。天顺三年(1459年)举己卯科江西乡试,天顺四年(1460年)联捷进士,选庶吉士,为大学士李贤赏识。授编修。明宪宗时,参与编撰英宗实录。因为政见不合,以病辞官归乡。居家讲求学问二十年多年。后复用,正德年间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正德元年十二月(1507年)卒。天启初,追谥文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8—1593 【介绍】: 明江西南城人,字汝极,号潜谷。好学,喜观经史。年十七,行社仓法,以惠乡人。先后从罗汝芳、邹守益诸大儒研学。嘉靖三十四年举人。杜门著述逾三十年。其说源于王守仁而不尽宗之,力排“学惟无觉,一觉即无余蕴”之心学观点。卒,学者私谥文统先生。有《五经绎》、《函史》、《皇明书》、《潜学稿》。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汝极,建昌新城人。嘉靖乙夘举人徵授翰林院待诏有潜学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8—1588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子荩,号阳和。隆庆五年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好读书,躬行实践。未第时即从王畿游,传良知之学。有《绍兴府志》、《云门志略》、《翰林诸书选粹》、《不二斋文选》。黄鹤楼志·人物篇
张元忭(1538~1588) 明代学者。字子荩,号阳和,又号不二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隆庆五年(1571)状元,授修撰,仕至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曾任岳麓书院山长。从师王畿,传良知学。卒后追谥文恭。著述有《会稽县志》《绍兴府志》《不二斋稿》等。游武昌时曾数次登临黄鹤楼,万历十年冬奉使入湖广,作七古《雪霁登黄鹤楼》,表达了“但愿四海皆丰年,楼台歌舞人人欢”的美好愿望。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荩,绍兴山隆人。隆庆辛未赐进士第一,历官左谕德兼侍读,有《不二斋集》。维基
张元忭(1538年—1588年),字子荩,号阳和,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民籍,明朝状元、政治人物。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浙江乡试第六十八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官至翰林侍读、左谕德,有明一代修史属翰苑诸臣,故称张太史。万历己卯,教席内书堂,取《中鉴录》谆谆诲之。卒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天启初年,追谥文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0—1620 【介绍】: 明顺德府任丘人,字元东。隆庆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万历时历国子监祭酒,训教诸生颇有法度。官至吏部侍郎。得父母书必南向顿首而后启。后因母年近百岁乞养归。卒谥文庄。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衍亨,任邱人。隆庆辛未进士,历官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教习庶吉士维基
刘元震(1540年—1620年),字衍亨,又字元东,直隶河间府任丘县人。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科顺天乡试第四十四名举人,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六十二名,二甲进士。选庶吉士,万历元年(1573年)授编修,四年六月充《大明会典》纂修官,七年八月充经筵展书官,十年四月升侍读,九月与修撰刘楚先管理诰敕,又充编纂六曹章奏官,升左谕德,十五年二月以大典告成,升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十六年闰六月充经筵日讲官,十七年八月升国子监祭酒,仍充经筵讲官,十八年十二月升南京礼部右侍郎,二十年七月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十一月改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二十一年七月升左侍郎,二十二年二月充经筵讲官,九月礼部尚书罗万化养病,刘元震暂署部印,不久改吏部左侍郎,十二月掌詹事府印,二十三年二月担任礼部会试考试官,七月教习庶吉士,二十九年六月因母年近百岁,乞归养。天启中,赠礼部尚书,谥文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1—1624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尔瞻,号南皋。万历五年进士。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卒谥忠介。有《愿学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尔瞻,吉水人。万历丁丑进士,观政建言谪戍,召授吏科给事中,复以言事降南刑部照磨,升南兵部主事,历官都察院左都御史,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忠介。有存真槁。维基
邹元标(1551年—1624年),字尔瞻,号南皋。江西吉水县县城小东门邹家人,明代东林党首领之一,与赵南星、顾宪成号为“三君”。邹元标幼有神童之誉,九岁通《五经》,万历元年(1573年)举江西乡试第五十六名。万历五年(1577年)登丁丑科进士。入刑部观察政务,与伍惟忠友好,为人敢言,勇于抨击时弊,九月二十六日,张居正父亲病死,首辅张居正居丧不丁忧,元标三次上疏反对“夺情”,“以奔丧为常事而不屑为”根本与禽彘无异,结果被当场廷杖八十,发配贵州,潜心钻研理学。张居正死后,经孙继先举荐,恢复官职,担任吏部给事中,他又多次上疏改革吏治,触犯了皇帝,被皇帝视为「讪君卖直」,再次遭到贬谪,降南京吏部员外郎。以疾归,居家讲学近三十年。天启元年(1621年)任吏部左侍郎,后任左都御史,任内错上书要求加强地方官员品格能力审核,得到明熹宗称赞「览奏吏治民风,详明剀切,若各巡按官能著实举行,天下岂有不治」。又曾进言协助平反张居正,说他「江陵功在社稷,过在身家,国家之议,死而后已,谓之社稷之臣,奚愧焉?」最后使其复官复荫,后因魏忠贤乱政求去。谥忠介。
人物简介
维基
俞元良(?—1645年),字仲骧,中国浙江海宁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崇祯十五年(1642年)以监生中式壬午科顺天乡试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联捷癸未科进士。鲁王朱以海监国时,熊汝霖以数百人佔领海宁,当地百姓上万人迎接。熊汝霖欲选择一人负责带兵,而绅士持论皆首鼠状不愿担任,俞汝霖敷陈大义后,俞元良慨然接受,遂以监军兼海宁县知县。及清兵破城,与兄俞元礼一同殉节而死。清朝追谥节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3—1644 【介绍】: 明浙江上虞人,字玉汝,号鸿宝、园客。工书画。天启二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崇祯初,疏攻魏忠贤遗党,为东林辨诬。进侍讲,复请毁《三朝要典》,遂焚其板。又上制实、制虚各八策。八年,累进国子祭酒,为温体仁所忌挤,落职。十五年,起兵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明年,超拜户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虽勤于职事,而时势已去,亦无计可施。李自成克北京,自杀。谥文正,清谥文贞。有《鸿宝应本》、《儿易内外仪》、《倪文贞集》。维基
倪元璐(1594年1月7日—1644年4月25日),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书法家,进士出身。与黄道周、王铎并称「明末书坛三株树」,又与王铎、傅山、黄道周、张瑞图合称「晚明五大家」。万历二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生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浙江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进士,授庶吉士,四年任编修,五年册封德藩,给假养病。七年四月假满,五月江西主考。崇祯元年(1628年),升翰林院侍讲,元璐请求毁去《三朝要典》,逐来宗道、杨景辰等阉党。历迁南京国子监司业、右中允。崇祯四年(1631年)进右谕德,充日讲官,七年进右庶子。崇祯五年,元璐四次奏疏乞归,不准。曾说“吾平生不热爱官,不喜居要人牢笼之内。”崇祯八年(1635年)迁国子监祭酒。后被温体仁嫉妒,因而去官闲住。崇祯十五年(1642年)重新启用为兵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次年至京,面陈制敌机宜。五月,破格提拔为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仍充任日讲官。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陷京师,倪元璐荡尽家产,募得数百死士,驰赴北京勤王。倪元璐入都时,强邀祝汤龄前往,但被婉绝。元璐得知崇祯殉国,“束带向阙,北谢天子,南谢太夫人”,复题案曰:“南部尚可为。死,吾分也。毋紟棺,以志吾痛,”当日自缢死。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六○
唐元楫,字应运,号岩长。新会人。明思宗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进士,授兵部职方司主事,给假南还。值鼎革,坚辞不起,卒年七十八。著有《初筑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六。维基
唐元楫(16世纪—17世纪),字应运,广东广州府新会县白石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唐元楫精通经史,在天启四年(1624年)中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进士,获授兵部职方主事,休假南归时北京沦陷;之后在永历年间官复原职,但很快和曹烨、包宣在肇庆向清朝将领李成栋投降。佟养甲曾召用他为梧州推官,他不领命;其后清朝巡按曾疏推荐起用他,又召用为桂林知府,他也坚拒出仕,到七十八岁时去世,学者私谥文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5—1704 【介绍】: 清直隶博野人,字易直,又字浑然。诸生。曾远赴辽东,觅父亲遗骨归葬。学问初宗陆王,继信程朱,后乃大悟均非正务,提倡实学,名所居为“习斋”,与弟子习礼、乐、射、术数,研究兵农水火之学。晚年主讲肥乡漳南书院。与弟子李塨并称颜李学派。所著有《存学》、《存性》、《存人》、《存治》四编及文集《习斋记馀》等。戴望有《颜氏学记》阐扬其说。晚晴簃诗汇·卷一十一
颜元,初名园,字浑然,号习斋,博野人。诸生。初为朱姓,名邦良,后归宗。门弟子私谥文孝先生。从祀孔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2—1736 【介绍】: 清浙江海宁人,字广陵,号乾斋。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历官翰林院掌院学士、广西巡抚,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在桂七年,修建兴安陡河闸,护两广运道。卒谥文简。有《爱日堂集》。维基
陈元龙(1652年—1736年),字广陵、,号乾斋、高斋、广野居士,谥文简,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县(今浙江省海宁县盐官镇),榜眼及第。祖先本高姓,过继到陈姓。康熙二十四年,登进士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南书房。当时左都御史郭琇弹劾高士奇,牵连到陈元龙,称其与高士奇联宗,结为叔侄,招纳贿赂,康熙帝就要罢免陈元龙与高士奇。高士奇的年龄与官职都在陈元龙之上,陈元龙上疏奏辩:“臣家本来就出自于高姓,族谱明明白白记著。如果说臣要去交结高士奇,为甚么反而是高士奇称臣为叔父?”此后事情得到清白,命其恢复职位,此后累升至侍读学士。康熙四十二年,再升为詹事府詹事,因父亲生病而乞养归。此后授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五十年,升任吏部侍郎,后授广西巡抚。当时广东歉收,广西米价高,其派遣官员抵达湖南去买米平价。康熙五十四年,修建兴安陡河闸,保护两广地区运输。此后在省城扩养济院,立义学,创育婴堂,建仓贮谷。康熙五十七年,升任工部尚书。康熙六十年,调任礼部尚书。雍正帝继位后,命其守护景陵。雍正七年,与左都御史尹泰同授额外大学士,寻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后因广西公费亏空等事,免除文渊阁大学士职位。雍正十一年,以老乞休,加太子太傅致仕,令其子编修陈邦直归侍养。乾隆元年去世,赐祭葬,谥文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