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21,分135页显示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55  56  57  5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洛克菲勒
罗西里尼
罗兰夫人
罗马帝国
罗马法典
罗马正教
罗曼罗兰
马丁路得
马可波罗
绿色和平
罗德西亚
伦敦宣言
伦敦影展
马克吐温
梁简文帝
《国语辞典》:洛克菲勒  拼音:luò kè fěi lè
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人名。(西元1839~1937)美国实业家及美孚石油公司创办人。为十九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企业家,对美国工业化的推动,贡献功不可没。世称为「石油大王」。也译作「洛克斐勒」。
《国语辞典》:罗西里尼(罗西里尼)  拼音:luó xī lǐ ní
Rossellini
人名。(西元1906~1977)义大利电影导演,因以战争记录片作为自然背景,描绘德国占领义大利的真实生活图景,而获得新现实主义创始人的称号。而后关注于宗教,拍摄有一系列有关圣方济的轶事作品。代表作有《罗马──不设防城市》、《游击队》、《斯特隆波里火山》等。也译作「罗塞里尼」。
《国语辞典》:罗兰夫人(罗兰夫人)  拼音:luó lán fū rén
Madame Roland
人名。(西元1754~1793)为巴黎雕刻家的女儿,法国政治家罗兰(Roland de laPlatiere)之妻。才华出众,勇敢高洁,熟知卢梭及其他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的民主思想,后被捕入狱,在监禁期间,著有回忆录请后代子孙公断。临刑时留下名言:「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国语辞典》:罗马帝国(罗马帝国)  拼音:luó mǎ dì guó
Roman Empire
国名。在今义大利半岛。西元前二十七年屋大维(Octavius)统一罗马政治,改行帝制。当时文艺隆盛,版图扩张,东至小亚细亚,西至葡萄牙,南至非洲北岸,北至英国。在西元三六四年时,帝国分裂,义大利半岛及其以西为西罗马帝国,亡于四七六年;巴尔干半岛及其以东为东罗马帝国,亡于一四五三年。也称为「大秦」。
《国语辞典》:罗马法典(罗马法典)  拼音:luó mǎ fǎ diǎn
古代罗马所行的法律。起于西元前五世纪参考雅典法律所订立的《十二木表法》。其主要精神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在被證明为有罪之前,均应视为无辜。后查士丁尼为帝,令学者纂为法典,计为四部,集其大成。后来的《拿破崙法典》及《腓特烈法律》皆以此为范本。
《国语辞典》:罗马正教(罗马正教)  拼音:luó mǎ zhèng jiào
西元一○五四年,基督教会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保为中心,自称为「罗马正教」。
《国语辞典》:罗曼罗兰(罗曼罗兰)  拼音:luó màn luó lán
Romain Rolland
人名。(西元1866~1944)法国小说家、剧作家、传记作家。喜读斯宾诺莎和托尔斯泰的作品,曾任巴黎大学音乐史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提倡非战主义,呼吁尊重真理和人性,遭政府驱逐,流亡瑞士。著有《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其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多夫》,西元一九一五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国语辞典》:马丁路得(马丁路得)  拼音:mǎ dīng lù dé
Martin Luther
人名。(西元1488~1546)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者,基督教路德教派的创始人,生于德国萨克森,因教会腐败,极力倡导改革。西元一五一七年发表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点。之后又发表论说,强调信徒可凭信心与上帝直接交通,否定了教皇权威,并提倡在宗教仪式中用方言代替拉丁语,并将圣经译作日耳曼文。后被逐出天主教会,乃另组新教会,从此奠定了基督教的基础。也译作「马丁路德」。
《国语辞典》:马可波罗(马可波罗)  拼音:mǎ kě bō luó
Marco Polo
人名。(西元1254~1324)义大利人。西元一二七五年来中国,元世祖召询西方文化状况,授给官职,仕元凡二十馀年始归。后值热那亚战争,被俘,在狱二年,口授旅行中所见所闻,由同囚的人笔记,盛道东方的繁华富庶,启发日后许多航海家探航的动机。也译作「马哥波罗」、「马哥孛罗」。
《国语辞典》:绿色和平(绿色和平)  拼音:lǜ sè hé píng
Greenpeace
一个国际性非政府组织,西元1971年在加拿大成立,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其成立宗旨为生态与环境保护,关怀重点包括气候变迁、森林、海洋、农业、有毒物质、反核等议题。
《国语辞典》:罗德西亚(罗德西亚)  拼音:luó dé xī yà
Rhodesia
国名。位于非洲南部,是一个内陆国。西元一九八○年四月十八日独立,改国名为「辛巴威共和国」。参见「辛巴威共和国」条。
《国语辞典》:伦敦宣言(伦敦宣言)  拼音:lún dūn xuān yán
国际公法上重要的文件之一。签订于西元一九○九年,签名者有奥、匈、法、德、英、义、俄、西、美、荷等国,内容明定战争时海战规则、中立国贸易的权利与义务。
《国语辞典》:伦敦影展(伦敦影展)  拼音:lún dūn yǐng zhǎn
非竞赛性质的影展,创办于西元一九五七年,由英国电影协会主办,每年十一月底、十二月初于国家电影院举行,为期两周,每部电影放映二次。目的在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影片必须受邀始得参展,且以放映当年在其他国际影展得奖影片为主,故伦敦影展被称为「电影节的电影节」。
《国语辞典》:马克吐温(马克吐温)  拼音:mǎ kè tǔ wēn
Mark Twain
人名。(西元1835~1910)美国小说家,本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作品以幽默讽刺著称。幼年丧父失学,曾为印刷厂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领航员,后赴内华达州做记者。作品以善写男童历险故事及抨击人类的弱点与虚假而著名于世。著有《汤姆历险记》、《顽童流浪记》等。
《国语辞典》:梁简文帝(梁简文帝)  拼音:liáng jiǎn wén dì
帝号。(西元503~551)姓萧名纲,字世缵,南兰陵人(今江苏省武进县)。南朝梁皇帝。为武帝第三子,昭明太子弟。自幼聪慧,读书一目十行。工诗文,辞藻绮艳,当时号称宫体。即位二年,为侯景所杀。卒谥简文,庙号太宗。著有《昭明太子传》、《易林》、《棋品》等,后人辑有《梁简文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