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84
词典
6
分类词汇
78
共78,分6页显示
1
2
3
4
5
6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公共
公议
公论
公言
公所
舆论
公望
公意
乡评
公举
当家
公义
公欲
贡献
公选
《國語辭典》:
公共
拼音:
gōng gòng
众人共有。如:「公共汽车」。《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横竖你们中国的地方是大家公共的,现在山东地方就是我们本国势力圈所到的去处。」
分類:
公共
公有
共同
公众
公用
《國語辭典》:
公议(公議)
拼音:
gōng yì
1.众人的评论、公断。《红楼梦》第六八回:「大家公议了,我既不贤良,又不容丈夫娶亲买妾,只给我一纸休书,我即刻就走。」
2.关于国家的事情,以公共利益为标准而评议,称为「公议」。
分類:
标准
议论
公众
共同
评论
《國語辭典》:
公义(公義)
拼音:
gōng yì
公正的义理。如:「他好打不平,看到不合公义的事情,就会挺身而出。」《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法正传。法正》:「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
分類:
公正
公众
议论
义理
舆论
《國語辭典》:
公论(公論)
拼音:
gōng lùn
公众或公正的评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王曰:『噫!其自有公论。』」《三国演义》第五一回:「都督此言,甚是公论。」
分類:
公正
公理
公众
定理
评论
《漢語大詞典》:
公言
(1).公开谈论。
《
史记·孝文本纪
》
:“ 宋昌 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
魏书·刘昶传
》
:“ 高祖 曰:‘国家本来有一事可慨。可慨者何?恒无公言得失。’” 明
唐顺之
《钝斋吴公墓碣铭》
:“独念先君性刚直,耻为譎祕媕婀之态,其遇事虽不关己利害,亦公言激发无所避。”
(2).公众的言论。 唐
韩愈
《原道》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明
杨慎
《
词品·吴梦窗
》
:“ 阴 君 焕 序其辞云:求辞於吾 宋 ,前有 清真 ,后有 梦窗 。此非 焕 之言,四海之公言也。”
分類:
公开
公众
谈论
言论
《國語辭典》:
公所
拼音:
gōng suǒ
处理某一地区公众事务的场所。如市公所、乡公所、镇公所。
分類:
公所
官府
公众
众事
事务
机关
团体
同业
同乡
组织
收容
处所
政府
《國語辭典》:
舆论(輿論)
拼音:
yú lùn
代表公众意见的言论。如:「国际舆论」、「社会舆论」。《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
分類:
舆论
公众
言论
《漢語大詞典》:
公望
(1).可与三公的重要职位相称的名望。
《
南史·谢举传
》
:“上曰:‘ 举 非止歷官已多,亦人伦仪表,久著公望,悵恨未授之。’” 唐
白居易
《除许孟容河南尹兼常侍制》
:“某官 许孟容 才志甚大,言论甚高,在臺阁间蔼然公望。”
(2).公众的希望;公众中的声望。 唐
韩愈
《举张正甫自代状》
:“﹝ 张正甫 ﹞久处散地,实非所宜,乞以代臣,以副公望。” 金
王若虚
《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
:“﹝节度﹞治声甚美,公望甚重。”
分類:
公众
三公
希望
要职
职位
众中
声望
名望
《國語辭典》:
公意
拼音:
gōng yì
全体或多数人的意思。如:「政府的施政措施,应以全国人民的公意为依归。」
分類:
公众
意愿
共同
意见
《漢語大詞典》:
乡评(鄉評)
乡里公众的评论。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
世说新语·言语
》
“ 王武子 孙子荆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乡人 王济 ,豪俊公子,为本州大中正,访问 宏 为乡里品状, 济 曰:‘此人非乡评所能名。吾自状之曰:天才英特,亮拔不羣。’” 宋
陆游
《答廖主簿发解启》
:“伏惟某官文高艺圃,行著乡评。” 清
阎尔梅
《村居杂咏》
:“美人愁国色,君子慎乡评。”
分類:
乡里
公众
评论
选拔
人才
依据
《國語辭典》:
公举(公舉)
拼音:
gōng jǔ
共同推举。如:「董事长被公举为同业公会理事长。」
分類:
公众
推举
《國語辭典》:
当家(當家)
拼音:
dāng jiā
1.主持、负责。《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喻世明言。卷二六。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奉劝世人须鉴戒,莫教儿女不当家。」
2.丈夫。称自己或别人的丈夫都可以。《金瓶梅》第三七回:「你当家不恁的说,我来哄你不成?」《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我们死鬼当家儿的姓王,他们哥儿八个,我们当家的是第八的。」
3.内行、行家。宋。
范成大
次韵徐提举游石湖三绝
诗之三:「天上麒麟翰墨林,当家手笔擅文心。」
分類:
当家
本家
行家
自家
主持
作主
持家
自家人
丈夫
家业
同宗
本人
内行
人
持公
公众
众事
事务
《國語辭典》:
公义(公義)
拼音:
gōng yì
公正的义理。如:「他好打不平,看到不合公义的事情,就会挺身而出。」《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法正传。法正》:「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
分類:
公正
公众
议论
义理
舆论
《漢語大詞典》:
公欲
公众的欲望。 清
王夫之
《
张子正蒙注·中正
》
:“惻然有动之心,发生於太和之气,故苟有诸己,人必欲之,合天下之公欲,不违二气之正,乖戾之所以化也。”
分類:
公众
欲望
《國語辭典》:
贡献(貢獻)
拼音:
gòng xiàn
1.进奉或赠与。《荀子。正论》:「称远迩而等贡献,岂必齐哉?」《国语。吴语》:「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
2.对公众有所助益。如:「电话的发明是伟大的贡献。」
3.付出。如:「他应聘回国,准备贡献所长。」
分類:
贡献
贡品
对国
进奉
国家
物资
进贡
公众
力量
意见
有益
经验
《漢語大詞典》:
公选(公選)
谓公开选拔,公众荐举。
《汉书·董仲舒传》
:“广延四方之豪儁,郡国诸侯公选贤良俢絜博习之士,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宋
曾巩
《中书舍人除翰林学士制》
:“非智能材諝,拔出一时,岂称公选。”
《元典章·吏部六·令史》
:“理问所令史未有选取定例,已后有闕,拟於各路三考司吏给由到省人内公选。”
分類:
公开
选拔
公众
荐举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