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八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眼等五识与第八阿赖耶识也。此二种识俱为现量,无我法之二执者。至佛果时,同时五识为成所作智,八识为大圆镜智。
【佛学常见辞汇】
五识与八识。五识是眼、耳、鼻、舌、身;八识即第八阿赖耶识。
(术语)眼等五识与第八阿赖耶识也。此二种识俱为现量,无我法之二执者。至佛果时,同时五识为成所作智,八识为大圆镜智。
【佛学常见辞汇】
五识与八识。五识是眼、耳、鼻、舌、身;八识即第八阿赖耶识。
第八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识之别名。八识中之第八。述记三末曰:「摄论第二卷初,亦名第八识。」唯识了义灯四本曰:「从末向本,数为第八。」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识之异名。大乘所说八识中自末数本居于第八为诸识之根本。
【佛学常见辞汇】
即阿赖耶识,华译为藏识,因它能含藏诸法的种子。
(术语)阿赖耶识之别名。八识中之第八。述记三末曰:「摄论第二卷初,亦名第八识。」唯识了义灯四本曰:「从末向本,数为第八。」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识之异名。大乘所说八识中自末数本居于第八为诸识之根本。
【佛学常见辞汇】
即阿赖耶识,华译为藏识,因它能含藏诸法的种子。
性相八识相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在如来藏(即真如)为识体与否。相宗之八识,唯于有为法上立之,性宗入无为之真如于识中。如大乘义章,问曰:前六识,有所了别,故可名识,后阿陀那阿梨耶二识,云何名识?答了别有三:一,事相之了别,前六识也。二,妄相之了别,阿陀那识也。三,真实自体之了别,阿梨耶识是也。
(术语)是在如来藏(即真如)为识体与否。相宗之八识,唯于有为法上立之,性宗入无为之真如于识中。如大乘义章,问曰:前六识,有所了别,故可名识,后阿陀那阿梨耶二识,云何名识?答了别有三:一,事相之了别,前六识也。二,妄相之了别,阿陀那识也。三,真实自体之了别,阿梨耶识是也。
八识田
【佛学常见辞汇】
所有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一切种子,都收藏在第八识里,遇到缘,就会发行现行,像是田地放下了种子就会生出果来一样,所以叫做田。
所有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一切种子,都收藏在第八识里,遇到缘,就会发行现行,像是田地放下了种子就会生出果来一样,所以叫做田。
八识二无我
【佛学常见辞汇】
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即一心有八个了别作用的识。这了别作用是杂染知见,要转八识成四种清净智,才是清净正智,即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第八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能转八识为四智,便可破我法二执,断惑證真,故称为八识二无我。
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即一心有八个了别作用的识。这了别作用是杂染知见,要转八识成四种清净智,才是清净正智,即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第八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能转八识为四智,便可破我法二执,断惑證真,故称为八识二无我。
八识缘境广狭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并瑜伽师地论)
〔一、眼识缘唯实唯量境〕,谓眼见色时,即有识生,能缘青黄赤白实有之色,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见色,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性境者,谓现前所有实见之境也。现量者,谓见现前之色,而能量度也。)
〔二、耳识缘唯实唯量境〕,谓耳闻声时,即有识生,能闻言语等实有之声,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闻声,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
〔三、鼻识缘唯实唯量境〕,谓鼻嗅香时,即有识生,能嗅好恶实有之香,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嗅香,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
〔四、舌识缘唯实唯量境〕,谓舌尝味时,即有识生,能尝咸酸苦淡实有之味,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尝味,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
〔五、身识缘唯实唯量境〕,谓身觉触时,即有识生,能缘细滑粗强,实有之触,名为性境。此识所缘名为现量,以其但能觉触,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
〔六、意识遍缘一切通彻假实三量〕,谓此识心,遍缘现前实有之境,于实境上分别长短方圆等相,名为假。是则此识三境皆缘,三量皆具,以其遍能分别假实诸境,是以所缘之境广也。(三境者,一性境,说见上。二独影境,谓思量过去之境,唯有影现于心。三本质境,谓于现身境上分别质相。三量者,一现量,说见上。二比量,谓于现前物上比度而知,如隔墙见烟,知彼有火。三非量,谓追缘过去未来之事。)
〔七、第七识见分唯假唯实〕,谓此识无别体相,依第八识为因而起,复缘第八见分,而为相分,分别思量;常执第八为我,能缘之心是假,所缘之境是实,以其唯起我执,生诸气习,不能遍缘诸境,是故所缘之境最狭也。(第八识者,即藏识也。见分者,谓能见之识也;相分者,谓所见之境相也。生诸气习者,谓我见等惑气分熏习而生也。)
〔八、第八识缘根身器界唯实唯量〕,根身者,即眼等诸根也。器界者,以世界如器也。谓此根本之识,染净同源,一切根身器界,依之而生。而此根界是八识相分皆为所缘,是实有现前之量,是故所缘之境最广也。(根本识,即第八藏识也。)
(出宗镜录并瑜伽师地论)
〔一、眼识缘唯实唯量境〕,谓眼见色时,即有识生,能缘青黄赤白实有之色,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见色,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性境者,谓现前所有实见之境也。现量者,谓见现前之色,而能量度也。)
〔二、耳识缘唯实唯量境〕,谓耳闻声时,即有识生,能闻言语等实有之声,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闻声,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
〔三、鼻识缘唯实唯量境〕,谓鼻嗅香时,即有识生,能嗅好恶实有之香,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嗅香,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
〔四、舌识缘唯实唯量境〕,谓舌尝味时,即有识生,能尝咸酸苦淡实有之味,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尝味,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
〔五、身识缘唯实唯量境〕,谓身觉触时,即有识生,能缘细滑粗强,实有之触,名为性境。此识所缘名为现量,以其但能觉触,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
〔六、意识遍缘一切通彻假实三量〕,谓此识心,遍缘现前实有之境,于实境上分别长短方圆等相,名为假。是则此识三境皆缘,三量皆具,以其遍能分别假实诸境,是以所缘之境广也。(三境者,一性境,说见上。二独影境,谓思量过去之境,唯有影现于心。三本质境,谓于现身境上分别质相。三量者,一现量,说见上。二比量,谓于现前物上比度而知,如隔墙见烟,知彼有火。三非量,谓追缘过去未来之事。)
〔七、第七识见分唯假唯实〕,谓此识无别体相,依第八识为因而起,复缘第八见分,而为相分,分别思量;常执第八为我,能缘之心是假,所缘之境是实,以其唯起我执,生诸气习,不能遍缘诸境,是故所缘之境最狭也。(第八识者,即藏识也。见分者,谓能见之识也;相分者,谓所见之境相也。生诸气习者,谓我见等惑气分熏习而生也。)
〔八、第八识缘根身器界唯实唯量〕,根身者,即眼等诸根也。器界者,以世界如器也。谓此根本之识,染净同源,一切根身器界,依之而生。而此根界是八识相分皆为所缘,是实有现前之量,是故所缘之境最广也。(根本识,即第八藏识也。)
第八识缘境最广
【三藏法数】
谓此根本识,染净同依,能变能现种子、根身及器世间三种境故,是名缘境最广。(种子者,一切善恶种子也。根身者,眼等诸根也。器世间者,谓世界如器也。)
谓此根本识,染净同依,能变能现种子、根身及器世间三种境故,是名缘境最广。(种子者,一切善恶种子也。根身者,眼等诸根也。器世间者,谓世界如器也。)
第八识缘根身器界唯实唯量
【三藏法数】
根身者,即眼等诸根也。器界者,以世界如器也。谓此根本之识,染净同源,一切根身器界,依之而生。而此根界是八识相分皆为所缘,是实有现前之量,是故所缘之境最广也。(根本识,即第八藏识也。)
根身者,即眼等诸根也。器界者,以世界如器也。谓此根本之识,染净同源,一切根身器界,依之而生。而此根界是八识相分皆为所缘,是实有现前之量,是故所缘之境最广也。(根本识,即第八藏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