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6,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憍梵波提入水定涅槃
诸佛法普入方便慧分别焰明持经
龙树入龙宫赍华严经
声入
證入
證入生
證入成佛
难入
难解难入
触入
续入法界品
验入涅槃
十二法入
入世
佛类词典(续上)
迦叶入定憍梵波提入水定涅槃
诸佛法普入方便慧分别焰明持经
龙树入龙宫赍华严经
声入
證入
證入生
證入成佛
难入
难解难入
触入
续入法界品
验入涅槃
十二法入
入世
迦叶入定
【佛学大辞典】
(传说)摩诃摩耶经下曰:「摩诃迦叶共阿难结集法藏,事悉毕已,摩诃迦叶于狼迹山中入灭尽定。」毗婆沙论百三十五曰:「尊者大迦叶波,入王舍城最后乞食。食已未久,登鸡足山。山有三峰,如仰鸡足,尊者入中结跏趺坐。」西域记九曰:「屈屈吒播陀山(唐言鸡足),亦谓窭卢播陀山(唐言尊足),高峦峭险。(中略)其后尊者大迦叶波,居中寂灭,不敢指言,故言尊足。」
(传说)摩诃摩耶经下曰:「摩诃迦叶共阿难结集法藏,事悉毕已,摩诃迦叶于狼迹山中入灭尽定。」毗婆沙论百三十五曰:「尊者大迦叶波,入王舍城最后乞食。食已未久,登鸡足山。山有三峰,如仰鸡足,尊者入中结跏趺坐。」西域记九曰:「屈屈吒播陀山(唐言鸡足),亦谓窭卢播陀山(唐言尊足),高峦峭险。(中略)其后尊者大迦叶波,居中寂灭,不敢指言,故言尊足。」
憍梵波提入水定涅槃
【佛学大辞典】
(传说)智度论二曰:「佛既入灭,摩诃迦叶欲结集三藏,议言谁能结集毗尼法藏者?长老阿泥卢豆言:舍利弗有好弟子,名憍梵波提,能知毗尼法藏。今在天上尼利沙树园中住,可遣使请来。迦叶便遣下座比丘,召憍梵波提。比丘至天上,传迦叶意。憍梵波提语比丘言:召我日佛灭度耶?比丘言实如所言:大师佛已灭度。憍梵波提言:佛灭度大疾,世间眼灭,能逐佛转法轮,将我和上舍利弗,今在何所?答曰:先入涅槃。憍梵波提言大师法将,各自别离,当奈何?摩诃目犍连今在何处?比丘言是亦灭度。憍梵波提言佛法欲散,大人过去,众生可怜。(中略)我失离欲大师,于是尸利沙树园中住,亦何所为?我和上大师,皆已灭度,我今不能复下阎浮提,住此入涅槃。说是言已,入禅定中,踊在虚空,身放光明,又出水火,手摩日月,现种种神变。自心出火烧身,身中出水,四道流下,至大迦叶所。水中有声,说此偈言:憍梵波提稽首礼,妙众第一大德僧。闻佛灭度我随去,如大象去象子随。」此偈名水说偈(一本有四偈误)。
(传说)智度论二曰:「佛既入灭,摩诃迦叶欲结集三藏,议言谁能结集毗尼法藏者?长老阿泥卢豆言:舍利弗有好弟子,名憍梵波提,能知毗尼法藏。今在天上尼利沙树园中住,可遣使请来。迦叶便遣下座比丘,召憍梵波提。比丘至天上,传迦叶意。憍梵波提语比丘言:召我日佛灭度耶?比丘言实如所言:大师佛已灭度。憍梵波提言:佛灭度大疾,世间眼灭,能逐佛转法轮,将我和上舍利弗,今在何所?答曰:先入涅槃。憍梵波提言大师法将,各自别离,当奈何?摩诃目犍连今在何处?比丘言是亦灭度。憍梵波提言佛法欲散,大人过去,众生可怜。(中略)我失离欲大师,于是尸利沙树园中住,亦何所为?我和上大师,皆已灭度,我今不能复下阎浮提,住此入涅槃。说是言已,入禅定中,踊在虚空,身放光明,又出水火,手摩日月,现种种神变。自心出火烧身,身中出水,四道流下,至大迦叶所。水中有声,说此偈言:憍梵波提稽首礼,妙众第一大德僧。闻佛灭度我随去,如大象去象子随。」此偈名水说偈(一本有四偈误)。
诸佛法普入方便慧分别焰明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须真天子经之异名。
(经名)须真天子经之异名。
龙树入龙宫赍华严经
【佛学大辞典】
(传说)龙树传云:龙树已出家,入灵山,山中有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大乘经典授之。诵持爱乐,虽通实义,然未得通利。周游诸国,更求馀经,不得。自念言:佛经虽妙,犹有所未尽。我欲推未尽而演之,以悟后学。于此欲更造衣服,立教戒,附于佛法而小异。独在静处水精房中,思惟此事。大龙菩萨见而怜之。即接之入海。于宫殿中发七宝华函,以诸方等深奥之经典,无量之妙法授之。龙树受读九十日中通解甚多。龙问曰:看经遍否。答言:汝诸函中经典无量,我所读已十倍阎浮提。龙送出南天竺。大弘佛法,摧伏外道(付法藏传五亦同)。贤首华严传一曰:「如真谛三藏云:西域传记说,龙树菩萨往龙宫见此华严大不思议解脱经,有三本。(中略)下本见流阎浮。」
(传说)龙树传云:龙树已出家,入灵山,山中有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大乘经典授之。诵持爱乐,虽通实义,然未得通利。周游诸国,更求馀经,不得。自念言:佛经虽妙,犹有所未尽。我欲推未尽而演之,以悟后学。于此欲更造衣服,立教戒,附于佛法而小异。独在静处水精房中,思惟此事。大龙菩萨见而怜之。即接之入海。于宫殿中发七宝华函,以诸方等深奥之经典,无量之妙法授之。龙树受读九十日中通解甚多。龙问曰:看经遍否。答言:汝诸函中经典无量,我所读已十倍阎浮提。龙送出南天竺。大弘佛法,摧伏外道(付法藏传五亦同)。贤首华严传一曰:「如真谛三藏云:西域传记说,龙树菩萨往龙宫见此华严大不思议解脱经,有三本。(中略)下本见流阎浮。」
声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入之一。五根之一。(参见:五根)
【佛学常见辞汇】
十二入之一。
【三藏法数】
谓一切可闻之声,而对于耳,是名声入。
(术语)十二入之一。五根之一。(参见:五根)
【佛学常见辞汇】
十二入之一。
【三藏法数】
谓一切可闻之声,而对于耳,是名声入。
五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根)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一)眼等之五根:一眼根,生眼识者。二耳根,生耳识者。三鼻根,生鼻识者。四舌根,生舌识者。五身根,生身识者。俱舍论一曰:「五根者,所谓眼耳鼻舌身根。」(二)信等之五根:一信根,信三宝四谛者。二精进根,又名勤根。勇猛修善法者。三念根,忆念正法者。四定根,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者。五慧根,思惟真理者。此五法为能生他一切善法之本,故名为五根。见智度论十九、法界次第中之下,大乘义章四。俱舍论三曰:「于清净法中,信等五根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此势力伏诸烦恼,引圣道故。」
【佛学常见辞汇】
1。指眼等之五根,眼根能生眼识,耳根能生耳识,鼻根能生鼻识,舌根能生舌识,身根能生身识。2。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次第云:「五根,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
一、信 信根,谓信三宝四谛,又谓信于正道及助道法,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根。
二、进 精进根,又名勤根。谓修勇猛之善法,又谓既信四念处,正观及诸助道善法。倍策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
三、念 念根,谓忆念正法。又谓但念正道及诸助道,一心观想,不令邪妄得入,是名念根。
四、定 定根,谓心止于一境,不散失。又谓摄心正道及诸助道,一心寂定,相应不散,是名定根。
五、慧 慧根谓思惟真理也。又谓四念处之慧,为定法所摄,内性自照,不从他知,是名慧根。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
〔一、信根〕,谓信于正道及助道法,则能出生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根。(正道者,即四念处观也。助道者,即五停心之观也。无漏者,因修禅定不落生死也。)
〔二、精进根〕,谓既信四念处正观及诸助道善法,倍策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
〔三、念根〕,谓但念正道及诸助道,一心观想,不令邪妄得入,是名念根。
〔四、定根〕,谓摄心正道及诸助道,一心寂定,相应不散,是名定根。
〔五、慧根〕,谓四念处之慧,为定法所摄,内性自照,不从他知,是名慧根。
【三藏法数】
根即能生之义,谓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也。一、信根,谓信于正道也。二、精进根,谓修正法无间无杂也。三、念根,谓于正法记忆不忘也。四、定根,谓摄心不散也。五、慧根,谓于诸法观照明了也。
(术语)(参见:根)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一)眼等之五根:一眼根,生眼识者。二耳根,生耳识者。三鼻根,生鼻识者。四舌根,生舌识者。五身根,生身识者。俱舍论一曰:「五根者,所谓眼耳鼻舌身根。」(二)信等之五根:一信根,信三宝四谛者。二精进根,又名勤根。勇猛修善法者。三念根,忆念正法者。四定根,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者。五慧根,思惟真理者。此五法为能生他一切善法之本,故名为五根。见智度论十九、法界次第中之下,大乘义章四。俱舍论三曰:「于清净法中,信等五根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此势力伏诸烦恼,引圣道故。」
【佛学常见辞汇】
1。指眼等之五根,眼根能生眼识,耳根能生耳识,鼻根能生鼻识,舌根能生舌识,身根能生身识。2。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次第云:「五根,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
一、信 信根,谓信三宝四谛,又谓信于正道及助道法,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根。
二、进 精进根,又名勤根。谓修勇猛之善法,又谓既信四念处,正观及诸助道善法。倍策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
三、念 念根,谓忆念正法。又谓但念正道及诸助道,一心观想,不令邪妄得入,是名念根。
四、定 定根,谓心止于一境,不散失。又谓摄心正道及诸助道,一心寂定,相应不散,是名定根。
五、慧 慧根谓思惟真理也。又谓四念处之慧,为定法所摄,内性自照,不从他知,是名慧根。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为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
〔一、信根〕,谓信于正道及助道法,则能出生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根。(正道者,即四念处观也。助道者,即五停心之观也。无漏者,因修禅定不落生死也。)
〔二、精进根〕,谓既信四念处正观及诸助道善法,倍策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
〔三、念根〕,谓但念正道及诸助道,一心观想,不令邪妄得入,是名念根。
〔四、定根〕,谓摄心正道及诸助道,一心寂定,相应不散,是名定根。
〔五、慧根〕,谓四念处之慧,为定法所摄,内性自照,不从他知,是名慧根。
【三藏法数】
根即能生之义,谓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也。一、信根,谓信于正道也。二、精进根,谓修正法无间无杂也。三、念根,谓于正法记忆不忘也。四、定根,谓摄心不散也。五、慧根,谓于诸法观照明了也。
證入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正智如实證得真理也。此有分满。二乘之极果及初地以上乃至十地等觉为分,妙觉为满。
【佛学常见辞汇】
證得妙道而入于真理。
(术语)以正智如实證得真理也。此有分满。二乘之极果及初地以上乃至十地等觉为分,妙觉为满。
【佛学常见辞汇】
證得妙道而入于真理。
證入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所立三生成佛第三。(参见:三生)
【三藏法数】
證入生者,谓舍利弗,于逝多林中,令海觉等六千比丘观察文殊师利无量功德、具足庄严。彼诸比丘闻是说已,心意清净,信解坚固,顶礼文殊,作如是言:仁者所有色身相好,愿我悉得。于是文殊为诸比丘开示演说大乘之法,令诸比丘成就深信,获大智慧,于一生内,證入法界也。(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即给孤独园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
(术语)华严宗所立三生成佛第三。(参见:三生)
【三藏法数】
證入生者,谓舍利弗,于逝多林中,令海觉等六千比丘观察文殊师利无量功德、具足庄严。彼诸比丘闻是说已,心意清净,信解坚固,顶礼文殊,作如是言:仁者所有色身相好,愿我悉得。于是文殊为诸比丘开示演说大乘之法,令诸比丘成就深信,获大智慧,于一生内,證入法界也。(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即给孤独园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
三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三世转生之意。传灯录曰:「有一省郎,梦至碧岩下一老僧前。烟穗极,微云此是檀越结愿,香烟存而檀越已三生矣。」白居易诗:「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案此三生指转生而言。其外又有诸宗所立三生成佛之义者有数家,今列之如图。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见闻生〕,见闻生者,谓八难众生,宿世见闻华严大经正法,不能信受,反生毁谤,故感八难之报,堕地狱中,受诸极苦。今蒙如来放足下轮相清净功德光明所照,由其宿有见闻华严大经善种,即得脱地狱苦,生兜率天,而得成道,于一生内,超登十地也。(八难者,地狱难、畜生难、饿鬼难、长寿天难、北郁单越难、盲聋瘖哑难、世智辨聪难、生在佛前佛后难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二、解行生〕,解行生者,谓善财童子于福城东初见文殊,得蒙开发而启信解,遂令参问诸善知识,皆获开示修行法门,乃至最后参见普贤,令其入于毛孔刹中,修行菩萨广大愿因,圆满诸佛无上道果。如此解行,即于一生而得圆满也。
〔三、證入生〕,證入生者,谓舍利弗,于逝多林中,令海觉等六千比丘观察文殊师利无量功德、具足庄严。彼诸比丘闻是说已,心意清净,信解坚固,顶礼文殊,作如是言:仁者所有色身相好,愿我悉得。于是文殊为诸比丘开示演说大乘之法,令诸比丘成就深信,获大智慧,于一生内,證入法界也。(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即给孤独园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
(术语)即三世转生之意。传灯录曰:「有一省郎,梦至碧岩下一老僧前。烟穗极,微云此是檀越结愿,香烟存而檀越已三生矣。」白居易诗:「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案此三生指转生而言。其外又有诸宗所立三生成佛之义者有数家,今列之如图。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见闻生〕,见闻生者,谓八难众生,宿世见闻华严大经正法,不能信受,反生毁谤,故感八难之报,堕地狱中,受诸极苦。今蒙如来放足下轮相清净功德光明所照,由其宿有见闻华严大经善种,即得脱地狱苦,生兜率天,而得成道,于一生内,超登十地也。(八难者,地狱难、畜生难、饿鬼难、长寿天难、北郁单越难、盲聋瘖哑难、世智辨聪难、生在佛前佛后难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二、解行生〕,解行生者,谓善财童子于福城东初见文殊,得蒙开发而启信解,遂令参问诸善知识,皆获开示修行法门,乃至最后参见普贤,令其入于毛孔刹中,修行菩萨广大愿因,圆满诸佛无上道果。如此解行,即于一生而得圆满也。
〔三、證入生〕,證入生者,谓舍利弗,于逝多林中,令海觉等六千比丘观察文殊师利无量功德、具足庄严。彼诸比丘闻是说已,心意清净,信解坚固,顶礼文殊,作如是言:仁者所有色身相好,愿我悉得。于是文殊为诸比丘开示演说大乘之法,令诸比丘成就深信,获大智慧,于一生内,證入法界也。(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即给孤独园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
證入成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所立三生成佛各生成佛之一。(参见:三生成佛)
【佛学常见辞汇】
华严宗所立三生成佛之一。(参见:三生成佛)
(术语)华严宗所立三生成佛各生成佛之一。(参见:三生成佛)
【佛学常见辞汇】
华严宗所立三生成佛之一。(参见:三生成佛)
三生成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所立,成佛有二义:一、以此三生配于过现未之三世,于过去生见佛闻法,植佛种子,于今生全十信乃至十地之解行,于来世之生證入果海,即以三生而成佛,故谓之三生成佛,是为通途之义。二、见闻等三生各自其一生成佛也。本经随好品记地狱天子于前生见闻华严大经之正法而毁谤之,故今虽处于地狱,而为佛光所照,由前之见闻力即脱地狱之苦,而生于兜率天,于此一生成就十地解行遂得成佛。是见闻之一生成佛也。又本经入法界品谓善财童子于福城之东始见文殊,自此南询,最后见普贤菩萨,一切解行于此一生得圆满成就。是解行之一生成佛也。又本经入法界品谓舍利弗等于逝多林使六千比丘观察文殊师利。文殊为彼等说大法。使彼等證入法界。是證入之一生成佛也。说见华严大疏钞三。(参见:三圣)
【佛学常见辞汇】
华严宗所立,谓以过去现在未来三生而成佛。于过去生见佛闻法,植佛种子,于今生完成十信乃至十地之解行,于未来世之生證道得果。
(术语)华严宗所立,成佛有二义:一、以此三生配于过现未之三世,于过去生见佛闻法,植佛种子,于今生全十信乃至十地之解行,于来世之生證入果海,即以三生而成佛,故谓之三生成佛,是为通途之义。二、见闻等三生各自其一生成佛也。本经随好品记地狱天子于前生见闻华严大经之正法而毁谤之,故今虽处于地狱,而为佛光所照,由前之见闻力即脱地狱之苦,而生于兜率天,于此一生成就十地解行遂得成佛。是见闻之一生成佛也。又本经入法界品谓善财童子于福城之东始见文殊,自此南询,最后见普贤菩萨,一切解行于此一生得圆满成就。是解行之一生成佛也。又本经入法界品谓舍利弗等于逝多林使六千比丘观察文殊师利。文殊为彼等说大法。使彼等證入法界。是證入之一生成佛也。说见华严大疏钞三。(参见:三圣)
【佛学常见辞汇】
华严宗所立,谓以过去现在未来三生而成佛。于过去生见佛闻法,植佛种子,于今生完成十信乃至十地之解行,于未来世之生證道得果。
难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上之妙理,悟入为难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其智慧门难解难入。」
(术语)无上之妙理,悟入为难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其智慧门难解难入。」
难解难入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解知难,悟入难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
(术语)解知难,悟入难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
触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入之一。
【三藏法数】
谓一切可觉之触,而对于身,是名触入。
(术语)十二入之一。
【三藏法数】
谓一切可觉之触,而对于身,是名触入。
续入法界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之异名。
(经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之异名。
验入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死相)
【三藏法数】
谓若罗汉圣人,入于涅槃,或心及顶,数日皆温者。是也。(梵语罗汉,华言无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术语)(参见:死相)
【三藏法数】
谓若罗汉圣人,入于涅槃,或心及顶,数日皆温者。是也。(梵语罗汉,华言无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死相
【佛学大辞典】
(杂语)验人之死相,知善恶之生处,大小乘论之通说也。智度论曰:「恶业人风大先去故身动,火大先去故身热,善行人地大先去故身静,水大先去故身冷。」唯识论三曰:「又将死时,由善恶业下上身分冷触渐起。」同述记四本曰:「世亲无性摄论皆云: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由生胜处恶趣别故。瑜伽第一云:随下上冷,后至于心。斯处初生,最后舍故。」俱舍论十曰:「于命终位于何身分中识最后灭?顿命修者,意识身根欻然总灭。若渐死者,往下人天于足脐心如次识灭。谓随恶趣,说名往下,彼识最后于足处灭。若往人趣,识灭于脐。若往生天,识灭心处。诸阿罗汉,说名不生。彼最后心,亦心处灭。」诸经要集十九依瑜伽论立死相之六验:「一验生人中,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验生天上,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验生饿鬼,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验生畜趣,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验生地狱,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验入涅槃,若罗汉圣人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者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人死亡时的相状。由死亡时的相状可以验知其人将来投生之处。瑜伽论立死相有六验,即一、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若罗汉圣人要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
(杂语)验人之死相,知善恶之生处,大小乘论之通说也。智度论曰:「恶业人风大先去故身动,火大先去故身热,善行人地大先去故身静,水大先去故身冷。」唯识论三曰:「又将死时,由善恶业下上身分冷触渐起。」同述记四本曰:「世亲无性摄论皆云: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由生胜处恶趣别故。瑜伽第一云:随下上冷,后至于心。斯处初生,最后舍故。」俱舍论十曰:「于命终位于何身分中识最后灭?顿命修者,意识身根欻然总灭。若渐死者,往下人天于足脐心如次识灭。谓随恶趣,说名往下,彼识最后于足处灭。若往人趣,识灭于脐。若往生天,识灭心处。诸阿罗汉,说名不生。彼最后心,亦心处灭。」诸经要集十九依瑜伽论立死相之六验:「一验生人中,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验生天上,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验生饿鬼,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验生畜趣,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验生地狱,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验入涅槃,若罗汉圣人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者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人死亡时的相状。由死亡时的相状可以验知其人将来投生之处。瑜伽论立死相有六验,即一、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若罗汉圣人要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
十二法入
【佛学常见辞汇】
头陀行者的十二种行法,即住阿兰若处、常乞食、次第乞食、受一食法、节量食、中后不饮果浆蜜糖、著冀扫衣、但三衣、冢间住、树下止、露地坐、但坐不卧。
头陀行者的十二种行法,即住阿兰若处、常乞食、次第乞食、受一食法、节量食、中后不饮果浆蜜糖、著冀扫衣、但三衣、冢间住、树下止、露地坐、但坐不卧。
入世
【佛学常见辞汇】
入于世间以普度众生。
入于世间以普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