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出息不待入
【佛学大辞典】
(杂语)言无常迅速也。辅行七之三引智度论曰:「有一比丘言:出息不保入息。佛言:是名精进善修无常。」
耳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入之一。耳根也,耳根与声境涉入,故曰入。新译曰耳处。
【三藏法数】
谓耳根为识所依,能入于声,故名耳入。
【三藏法数】
谓耳根对声,即能闻声,是名耳入。
字入门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文字,悉入阿之一字,阿之一字,能总持一切字,使入诸法实相中,故名字入门陀罗尼,智度论二十八曰:「行陀罗尼菩萨闻此阿字,即时入一切法初不生,如是等字字随所闻皆入一切诸法实相中,是名字入门陀罗尼。」
因明入正理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陈那之弟子,商羯罗主著,唐玄奘译,一卷。明真能立,真能破,真现量,真比量,似能立,似能破,似现量,似比量之八门,而辩自悟悟他之两益者。本论各家之注解如下:因明入正理门论述记一卷,唐神泰述,不全。因明入正理论疏三卷,唐交轨述,佚中下二卷。因明入正理论疏六卷,唐窥基撰。因明入正理论义断一卷,唐慧沼述。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一卷,唐慧沼集。因明入正理论续疏二卷,唐慧沼述,佚上卷。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三卷,唐智周撰。因明入正理论疏后记三卷,唐智周撰,下卷不全。因明入正理论疏钞略记一卷。唐智周撰。因明入正理论解一卷,明真界集解。因明入正理论集解一卷,明王肯堂集释。因明入正理论直解一卷,明智旭述,相宗八要解第一。因明入正理论直疏一卷,明明昱疏,相宗八要解第六。因明论疏瑞源记八卷,凤潭著。
全身入塔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火化而全骸入于塔中者。四葬中之埋葬也。佛者虽以火化为本,而因法华多宝塔中有全身舍利及迦叶鸡足山入定,往往埋葬。
色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入之一。新译作色处。
【佛学常见辞汇】
十二入之一。
【三藏法数】
谓一切可见之色,而对于眼,是名色入。
行入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入之一。(参见:二入)
【三藏法数】
行即依理起修之行,谓行此行时,心不倾倚,无念无求,安住不动,犹如大地;因行入理,是名行入。
二入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理入,众生深信本具之理性,于理无所疑,谓之理入。二行入,依理起行,依行入理,谓之行入也。金刚三昧经上曰:达摩所说有理行二入。夫入道多途,要不出二种:一理入,二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俱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妄归真,则圣凡等一,与理冥符而无分别,寂然无为,名曰理入。行入则有四者:一、报冤行,凡修道之人,若受冤苦之时,当念我往昔劫中,舍本逐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之果熟,甘心忍受,都无冤诉。此心生时,与理相应,是体冤进道,故名报冤行。二、随缘行,众生无我,皆缘业转,苦乐齐受,若受胜报荣誉之事,皆是过去宿因之所感,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不增减,八风不动,冥顺于道,谓之随缘行。三、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求,名之为求,智者悟真,安心无为,万有皆空,无所希求,是真无求,顺道而行,故谓之无所求行。四、称法行,性净之理名之为法,法体无悭贪,顺之而行檀,乃至法体明朗而无痴闇,顺之而行般若,如是称法而行六度,名为称法行。见少室六门第三门二种入。
【佛学常见辞汇】
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著手,觅求真本,入佛知见;行入是由实践著手,实践修心,磨鍊意志。
如来光明出已还入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涅槃时示于阿修罗等之奇瑞也。涅槃经一曰:「尔时如来面门所出五色光明,其光明曜覆诸大会,令彼身光悉不复现,所应作已,还从口入。时诸天人及诸会众阿修罗等,见佛光明还从口入,皆大恐怖,身毛为竖,复作是言:如来光明出已还入,非无因缘,必于十方所作已办,将是最后涅槃之相,何其苦哉!」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元魏昙摩流支译。与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壮严经同本而支出者。
如绵入棘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亦髡见罗什被姚兴妻之妪媵曰什如绵入棘。
身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入,又十二入之一。(参见:六入)
【佛学常见辞汇】
六入或十二入之一。
【三藏法数】
谓身根为识所依,能入于触,故名身入。
【三藏法数】
谓身根对触,即能觉触,是名身入。
六入
【佛学大辞典】
(名数)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又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旧曰六入,新曰六处,即十二入十二处也。六境为外之六入,六根为内之六入。十二因缘中之六入为内之六入,即六根也。入为涉入之义,六根六境互涉入而生六识,故名处。处为所依之义,六根六境为生六识之所依,故名处。大乘义章四曰:「言六入者,生识之处,名之为入。」法界次第中之下曰:「眼等六情是名六入。」
【佛学常见辞汇】
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六入是六根的别名,入是涉入之义,谓根境互相涉入。
【佛学次第统编】
六入之义,前条已叙,兹总明之。六根或六尘,皆谓六入。但分别言,六根为内六入,六尘为外六入也。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入,即趣入之义。谓六根为六识所依,能入六尘,故名六入。
〔一、眼入〕,谓眼根为识所依,能入于色,故名眼入。
〔二、耳入〕,谓耳根为识所依,能入于声,故名耳入。
〔三、鼻入〕,谓鼻根为识所依,能入于香,故名鼻入。
〔四、舌入〕,谓舌根为识所依,能入于味,故名舌入。
〔五、身入〕,谓身根为识所依,能入于触,故名身入。
〔六、意入〕,谓意根分别五尘,能入于法,故名意入。
【三藏法数】
六入者,即六根也。谓四七日后,六根渐渐增长,满足此之六根,能入诸尘,故名为入,是为胎中现在果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
【三藏法数】
谓从名色已后,至第六个七日,名发毛爪齿位,第七七日,名具根位,六根开张,有入六尘之用,是名六入。(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人名。金刚力士哀恋不息,帝释慰止之。
佛入中国之始
【佛学大辞典】
(故事)茶香室丛钞十三曰:「晋王嘉拾遗记云:燕昭王七年,沐胥之国来朝,则申毒国之一名也。有道术人名尸罗,百三十岁。荷锡持瓶。云发其国五年,乃至燕都。善衒惑之术,于其指端出浮屠十层,高三尺,乃诸天神仙,巧丽特绝,人皆长五六分,分列幢盖鼓舞,绕塔而行,歌唱之音,如真人矣。按此乃佛法入中国之始。申毒即身毒也。视列子所载周穆王时化人事,尤为明显矣。」野客丛书四:「佛法之入中国,其来久矣。观魏略西戎传曰:昔汉哀元寿元年,博士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传浮屠经。又观刘向列仙传。序曰: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四人,已在佛经。则知汉成哀间,已有佛经矣。观汉武故事,毗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降,得金人之神,上置之甘泉宫。金人皆长丈馀,其祭不用牛羊,惟烧香礼拜。上使依其国俗。又元狩三年,穿昆明池底,得黑灰。帝问东方朔。朔曰:可问西域道人。知是劫灰。又知佛法自武帝时,已入中国矣。今人惟知佛法入中国,自明帝始,不知自武帝始也。薛正己记,仲尼师老聃,师竺乾,审是则佛入中国,又不止于武帝。」
佛法普入道门三昧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维摩经之异名。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睹史多天说法,时有忉利天之摩尼藏无垢天子,得炬口天药叉警告,七日后必死。惶怖求救于帝释,帝释伴彼见佛,佛为说此咒。与尊胜陀罗尼之缘起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