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入空解脱门
【三藏法数】
谓菩萨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无作无受,如是通达,名空解脱,是为菩萨实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入无我无愿门
【三藏法数】
谓菩萨观一切法皆无有我;而于三界之中,无所愿求。虽得涅槃,恒起大悲,乐度众生,是为菩萨实德。(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数出入息先苦后乐
【三藏法数】
谓人不辞劳苦,数出入息,自然摄诸散乱,心得寂静,安住正理,与定相应;由此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数出入息先苦后乐。
證入因果
【三藏法数】
谓第九会逝多林,说證入法界妙门。自第六十卷至第八十卷,共一品。初明佛果大用,后显菩萨起用修因,谓因果二门,俱时證入,故名證入因果也。(梵语逝多,华言胜林。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会缘入实相
【三藏法数】
缘即一切事法也,实即一真之理也。谓善财见摩耶至弥勒善知识,寄等觉之位,现大愿身,等于虚空,一切众生,三世诸佛,而各住自法,安住不动,不馀本量,会众事缘,归于实理,是名会缘入实相。(摩耶,梵语具云摩诃摩耶,华言大术。梵语弥勒,华言慈氏,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不馀本量者,本体之量广大无外,一切含摄,而无所遗馀也。)
入禅治贪欲染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修习禅定,安心理境,寂静无为,则离一切贪欲之污染也。
死入地狱
【三藏法数】
谓犯戒之人,既无戒行,万善俱亏,临命终时,堕无间狱也。
梦海中一切众生入我身内
【三藏法数】
普光云:梦大海中一切众生入身内者,以示当于尘劳海中,为诸众生作归依处,济度有情,超于彼岸也。
入五止
【三藏法数】
五止者,即依前能行四德之心,而修五止也。一者,照法清净离缘止。谓观照真俗二谛之法,空有不二,清净虚廓,能缘之智既寂,而所缘之境亦亡也。二者,观人寂泊绝欲止。谓观五蕴之身,诸法本空,寂然淡泊,诸欲皆尽,无愿无求也。三者,性起繁兴法尔止。谓依体起用,名为性起;应用万差,故曰繁兴;任运常然,名法尔也。四者,定光显现无念止。谓入此止三昧中,光明炳现,内外洞彻,无思无虑也。五者,理事玄通非相止。谓真性之理,幻相之事,隐显俱融,性相双泯也。(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舌入
【三藏法数】
谓舌根为识所依,能入于味,故名舌入。
【三藏法数】
谓舌根对味,即能尝味,是名舌入。
意入
【三藏法数】
谓意根分别五尘,能入于法,故名意入。
【三藏法数】
谓意根对法,即能分别于法,是名意入。
入息风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处胎卵位时,先于中,有业风起,穿身成穴,如藕根茎。复有外风渐从口鼻相续而入,名入息风。
第一人,入水则没
【三藏法数】
此一种羸无势力,不习浮故,以喻一阐提也。阐提之人,亲近恶友,听受邪法;以恶业重故,又无信力,没生死河,不能得出。故云入水则没。(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由过去无宿善因,故譬羸劣无力;现在无信心,故譬不习浮。无善无信,则不能出于生死大河矣。)
第四人,入已便没,没已还出,出已即住,遍观四方
【三藏法数】
此一种以喻四果之人,昔断善根,故云没。亲近善友,而得信心,故云出。由信心故,受持书写解说经典,修习智慧,以利根故,心不退转,故云住。證得四果,故云遍观四方。(四果者,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也。)
第五人,入已即没,没已还出,出已即住,住已观方,观已即去
【三藏法数】
此一种以喻缘觉之人,没出住等,义与前第四人同。言即去者,以其根利过于四果,心求前进,得證缘觉,无有退转,但能自度,不能度人,怖畏生死,故云即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