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朱衣 拼音:zhū yī
1.红色的官服。古代以黄袍、紫绶、朱衣、青衫、白首等服色分辨贵贱。《礼记。月令》:「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旂,衣朱衣,服赤玉。」唐。杜牧 〈新转南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诗:「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
2.著此服色的官位。《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臣自在宰府,及备朱衣,迎气五郊,而车驾稀出,四时至敬,屡委有司,虽有解除,犹为疏废。」唐。章怀太子。注:「朱衣,谓祭官也。」
3.朱衣人。参见「朱衣点头」条。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三出:「三策献君前,头点朱衣圣恩眷。庆朝廷明盛,罗网英贤。」
2.著此服色的官位。《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臣自在宰府,及备朱衣,迎气五郊,而车驾稀出,四时至敬,屡委有司,虽有解除,犹为疏废。」唐。章怀太子。注:「朱衣,谓祭官也。」
3.朱衣人。参见「朱衣点头」条。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三出:「三策献君前,头点朱衣圣恩眷。庆朝廷明盛,罗网英贤。」
《國語辭典》:脚色(腳色) 拼音:jiǎo sè
1.戏剧中的演员所扮演的人物。《官场现形记》第四回:「咱班子里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一个衫子,都是括括叫,超等第一名的脚色。」也作「角色」。
2.科举时代,初入仕的人必开具乡贯三代名衔、家口、年岁,称为「脚色」。亦即履历或出身。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二:「是时葛原初得江东西提点银铜坑冶,欲荐铸,而移文取其脚色,铸不与。」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张千,取他递的脚色来我看。」
3.年岁面貌。《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脚色与来人。」
4.比喻才能适于担任某种职务的人。如:「要找说客,他是一等的脚色。」
5.根底、底细。《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只见外面一个人入来,到房门口探头探脑。公子大喝道:『什么人敢来瞧俺脚色?』」
2.科举时代,初入仕的人必开具乡贯三代名衔、家口、年岁,称为「脚色」。亦即履历或出身。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二:「是时葛原初得江东西提点银铜坑冶,欲荐铸,而移文取其脚色,铸不与。」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张千,取他递的脚色来我看。」
3.年岁面貌。《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脚色与来人。」
4.比喻才能适于担任某种职务的人。如:「要找说客,他是一等的脚色。」
5.根底、底细。《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只见外面一个人入来,到房门口探头探脑。公子大喝道:『什么人敢来瞧俺脚色?』」
《漢語大詞典》:量试(量試)
(1).犹试验。《后汉书·献帝纪》:“帝使侍御史 侯汶 出 太仓 米豆,为飢人作糜粥,经日而死者无降。帝疑赋卹有虚,乃亲於御坐前量试作糜,乃知非实,使侍中 刘艾 出让有司。”
(2).测试性的考试。 宋 代于科举之外为宗室弟子入仕的一种考试方法。《宋史·选举志三》:“﹝ 乾道 ﹞六年,臣僚上言:‘ 神宗 朝,始立教养,选举宗子之法。保义至秉义。锁试则与京秩,在末科则升甲,取应不过量试注官,所以宠异同姓,不与寒畯等也。’”《宋史·选举志三》:“ 孝宗 登极……﹝宗子﹞略通文墨者,量试推恩。习经人本经义二道,习赋人诗赋各一首,试论人论一首,仍限二十五岁以上合格。第一名承节郎,餘并承信郎。”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量试:州、县学略而小试其才也。”
(2).测试性的考试。 宋 代于科举之外为宗室弟子入仕的一种考试方法。《宋史·选举志三》:“﹝ 乾道 ﹞六年,臣僚上言:‘ 神宗 朝,始立教养,选举宗子之法。保义至秉义。锁试则与京秩,在末科则升甲,取应不过量试注官,所以宠异同姓,不与寒畯等也。’”《宋史·选举志三》:“ 孝宗 登极……﹝宗子﹞略通文墨者,量试推恩。习经人本经义二道,习赋人诗赋各一首,试论人论一首,仍限二十五岁以上合格。第一名承节郎,餘并承信郎。”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量试:州、县学略而小试其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