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21,分109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宋光葆
僧光嗣( 李 超化 )
徐光溥( 徐光浦、光浦 )
李光纬
杜绍光
张保续(字 嗣光 )
𮗿光(字 登封 吴 )
边光范(字 子仪 )
耶律德光(庙号 太宗、辽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孝武惠文帝、武惠文帝 世称 帝羓 耶律德光 字 德谨 )
范延光(字 子壤、瑰 临清王、高平郡王 )
阎光度(字 景融 )
郑受益(字 谦光 )
李光宪
杨光远(字 德明 名 阿檀 东平王、寿王 )
其它辞典(续上)
孙光宪(字 孟文 号 葆光子 )宋光葆
僧光嗣( 李 超化 )
徐光溥( 徐光浦、光浦 )
李光纬
杜绍光
张保续(字 嗣光 )
𮗿光(字 登封 吴 )
边光范(字 子仪 )
耶律德光(庙号 太宗、辽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孝武惠文帝、武惠文帝 世称 帝羓 耶律德光 字 德谨 )
范延光(字 子壤、瑰 临清王、高平郡王 )
阎光度(字 景融 )
郑受益(字 谦光 )
李光宪
杨光远(字 德明 名 阿檀 东平王、寿王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8 【介绍】: 五代宋初陵州贵平人,字孟文,号葆光子。少好学。游荆渚,依高从诲任从事,历保融、继冲三世,皆为幕府,累迁检校秘书监,兼御史大夫。宋军入荆南,以劝献三州地,太祖甚悦,授黄州刺史。博通经史,聚书校雠,工诗词,好著书。有《北梦琐言》等。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68 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曾为陵州判官。后唐天成元年(926),因梁震之荐,为荆南高季兴掌书记。累官荆南节度副使。宋建隆四年(963),劝荆南节度使高继冲降宋,宋太祖授黄州刺史。颇有治声。乾德六年(968),宰相荐其为学士,未及召而卒。生平见《新五代史》卷六九、《宋史》及《十国春秋》本传。光宪博通经史,能诗,善小词,属花间词派。其词清丽疏朗,较少脂粉之气。尤善于描绘江南风光,清新秀丽。其词五代时即广为流播,《花间集》录词60首,《尊前集》亦录23首。著作颇多,据《宋史》本传,有《荆台集》30卷、《笔佣集》3卷、《北梦琐言》30卷等。今存《北梦琐言》20卷。《全唐诗》存诗8首、断句2联、词80首(其中《竹枝》、《八拍蛮》等3首已录于其诗中)。《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全宋诗
孙光宪(?~九六八),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今录诗九首。唐诗汇评
孙光宪(?-968),字孟文,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初为陵州判官,后唐天成初,避地江陵,为高季兴掌书记。历事高从诲、保融、继冲三世,自支使、郎中,累官至荆南节度副使、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大夫。乾德元年(963),力劝高继冲以三州之地降宋,宋太祖授黄州刺史。卒。光宪博通经史,尤勤学,聚书数千卷,抄写雠校,老而不废。工诗词,《花间集》录其词六十首。有《荆台集》、《北梦琐言》各三十卷,又有《巩湖编玩》、《笔佣集》、《桔斋集》、《蚕书》、《续通历》等,今唯存《北梦琐言》二十卷。《全唐诗》存诗八首,残句一。词学图录
孙光宪(约895-968) 字孟文,自号葆光子,《花间集》称孙少监。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有笔记《北梦琐言》,词存84首,王静安辑《孙中丞词》一卷。全唐文·卷九百
光宪字孟文。贵平人。唐时为陵州判官。后唐天成初避地江陵。为荆南武信王高季兴掌书记。累官荆南节度副使。试御史中丞。入宋授黄州刺史。乾德末卒。
作品评论
五代诗话引《三楚新录》
光宪每患兵戈之际,书籍不备,遇发使诸道,未尝不厚与金帛购求焉,于是三年间收书及数万卷。然自负文学,常怏怏不得志。又常慕史氏之作,自恨诸侯幕府,不足展其才力,每谓交亲曰;“安知获麟之笔,反为倚马之用。”因吟刘禹锡诗曰:“一生不得文章力,百口空为饱暖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福州人。宋光嗣从弟。随光嗣同为前蜀宦官,给事黄门,官宣徽北院使。王衍时,曾请为守备,御后唐,不能用。国亡,托疾居阆州。后唐明宗时,为阆州团练使安重霸所杀。全唐文·卷九百九十八
光葆。光嗣从弟。以宦者事蜀先主王建。为给事黄门官宣徽北院使。累迁东川节度使。尝请诛唐使李严。后主王衍不从。国亡后居阆州。后唐明宗时。为团练使安重诲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 【介绍】: 五代时僧。太原文水人,俗姓李。幼于五台山真容院出家。纳戒后,出求禅法,通内外典,善言辩,时难与敌。入闽,闽王礼敬之。后梁末帝乾化三年,至浙中,吴越王钱镠厚礼以待。寻泛海沧州,仍归五台。主院事十五年,赐号超化。病卒于山。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李氏。太原文水人。幼依台山真容院浩威出家。既纳戒游方。受心法。辨论纵横。侪辈莫之抗。俄南游。谒王氏于闽。忠懿王敬之。至两浙谒钱氏。武肃王尤加敬焉。然二王皆遣使送香茗。而两浙又以钵盂一万副。及敛诸州牧宰俸入。泛大舶。至沧州。使归为文殊供养。时则降龙大师。弹压台山诸刹。众所畏伏。因为俵之。众寡均等。于是其徒致疏。请嗣继其师主院事。诏补都纲职。总辖台山诸刹。赐师号超化。十五年。兴废食饥。不可殚纪。天福元年遘疾。九月五日。遂示寂。门人塔舍利。至今存。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光嗣。姓李氏。太原文水人也。冲幼孤静罕杂童稚。信尚台山乃为真容院浩威之高足也。纳戒后器宇穹隆。㥽系包桑。出求禅法历于年稔。内外之学优长。口海崩腾良难抗敌。由是决意越重湖登闽岭。盛谈文殊世界。闻者竦动。忠懿王王氏大施香茗。遣使送山寺焉。癸酉岁至两浙谒武肃王钱氏厚礼迟之。施文殊圣众供物香茶并钵盂一万。副应吴越诸州牧宰。皆刻俸入缘。仍泛海至沧州。运物入山。时降龙大师者。率领弹压。缁伍畏焉。为其分散诸寺兰若众寡均等。时徒侣坚请嗣主院。宣补僧官辖诸台寺院。命曰都纲。师号超化。居于僧上若鲲凤之领鳞羽焉。十五年间兴建梵宇斋饲僧尼不胜纪极。以天福元年遘疾。至九月五日迁灭。门人起塔藏其灵骨。舍利至今存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光浦。五代时人。博学善诗歌。仕前蜀。王建时为观察判官,后进秩翰林学士。王衍时迁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与李昊并同平章事。有辩才,遇事辄发,昊等疾之,后有议论,光溥乃不发一言,熟睡而已,时号“睡相”。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溥,一作浦。蜀(今四川)人。初仕后蜀高祖孟知祥为观察判官。长兴初,曾上疏请孟知祥行墨制。明德元年(934),擢为翰林学士。后主时,兼兵部侍郎。广政十一年(948),拜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与李昊并同平章事。为李昊等所疾,每议事,辄熟睡避之,时号“睡相”。同年因以艳词挑前蜀安康长公主,罢相守本官。生平见《蜀梼杌》卷下、《资治通鉴》卷二八八、《十国春秋》本传。光溥有辩才,博学善诗歌。《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缺1首。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一
光溥。蜀人。仕后蜀为观察判官。进翰林学士。后主时兼兵部侍郎。广政十一年改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寻罢相卒。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9—962 【介绍】: 五代宋初京兆万年人,字嗣光。历仕五代后梁至后周,累充西上閤门、东上閤门副使、正使。入宋,迁卫尉卿,判四方馆、客省、閤门事。性介直俭素,在閤门四十年,善宣赞辞,听者倾耸。累使藩国不辱命,历官六朝,未尝有过。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字登封。姓吴氏。永嘉人。唐左庶子兢之裔孙。幼辞家。入陶山寺。剃䰂受具。工诗。善草隶。闻陆希声谪宦豫章。往谒之。得其草法。五指拨镫诀。光书自尔益进。转腕回笔。尤妙绝。乃西觐京师。时昭宗在御。诏于榻前挥洒。赐紫方袍。后谒华帅王建。奏署广利。自华归里。谒吴越王武肃钱氏。待以客礼。长兴中。归甬东以卒。太守仰诠素重光。为治后事。葬之三年。复议从阇毗。及发棺貌不萎仆。髭发爪甲皆长。众收烬馀塔焉。弟子从瑰知琮皆得其墨诀。有当时士大夫。若吴内翰融罗江东隐等。所赠歌诗一集。平生著述一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1—973 【介绍】: 宋并州阳曲人,字子仪。后唐时起家榆次令。历仕后晋、后汉、后周,有吏才,官至户部侍郎。宋初征泽、潞,受命为前军转运。累迁知襄州,兼桥道使,修道以州卒代民,官给器用,役不淹久,人以无扰。官终御史中丞。全宋文·卷一○
边光范(九○一——九七三),字子仪,并州阳曲(今山西定襄)人。性谦退和雅,有吏材。后唐天成二年,起家榆次令。历仕晋、汉、周。入宋,拜太常卿,建隆中知襄州,开宝中拜御史中丞。开宝六年卒,年七十三。《宋史》卷二六二有传。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二
光范字子仪。并州阳曲人。后唐天成二年起家榆次令。召为殿中丞。长兴四年改太常丞。晋天福中累迁光禄少卿。少帝即位。拜右谏议大夫。改给事中。开运元年权知郑州。二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拜尚书礼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汉初改检校刑部尚书卫尉卿。周广顺初出知陈州。迁秘书监。召拜御史中丞。复为礼部侍郎。世宗即位。改刑部侍郎。迁户部。入宋。开宝四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2—947 【介绍】: 辽代皇帝。姓耶律,名德光,字德谨,契丹名尧骨。太祖次子。天赞初,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太祖死后,为述律太后所立。仍用天显年号。天显十一年,破后唐军,立原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晋帝,得其所献幽云十六州版图。遂于十三年十一月改元会同,以皇都为上京,升幽州为南京,原南京为东京。会同六年,因后晋嗣君石重贵拒不称臣,出兵南下。九年,灭后晋。次年正月入汴,改会同十年为大同元年,改国号为辽。旋以中原军民纷起反抗,北归,行至栾城病卒。在位二十一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相州临漳人,字子壤。李嗣源牧相州,录为亲校。嗣源下郓州,与后梁军对垒。命延光间行求兵于李存勖。为后梁俘获,榜笞数百,胁以白刃,终不泄其事。存勖入汴,乃得释。后唐开国,授检校工部尚书。嗣源即位为明宗,延光累官至枢密使。后晋高祖时封临清王,以太子太师致仕。为仇家杨光远所害。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九
延光字瑰。相州临漳人。后唐同光中拜检校工部尚书。明宗即位。擢宣徽南院使。迁检校司徒。迁枢密使。出为成德军节度使。长兴中加同平章事。清泰中徙宣武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晋祖入立。封临清王。天福二年举兵反。寻败降。改封高平郡王。以太子太师致仕。为杨光远所杀。赠太师。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一
阎光度(九○二——九七○),字景融,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后梁龙德中,授左武卫仓曹参军,直禁林。后晋开运中,阶朝散大夫,官太府卿,坚求免直,改授昭义军节度判官。为节镇幕职,联绵六任。入宋,终建雄军节度判官。开宝三年卒,年六十九。事迹详张德林《阎府君墓志铭》(见本书卷五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3 【介绍】: 五代时郑州荥阳人,字谦光。郑处诲子。以文学致身,累迁台阁,自尚书郎迁右谏议大夫。后晋高祖天福七年,以言讦直无忌,执政恶之,乃请以病告归。旋高祖殁,以不赴国哀停任,会赦,拜京兆少尹。后以赃污事发,赐死于家。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一
受益字谦光。唐宰相馀庆曾孙。累历台阁。自尚书郎迁右谏议大夫。晋天福间以病告归。寻起拜京兆少尹。八年以赃事赐死。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5 【介绍】: 五代时沙陀部人,字德明。初名阿檀,及长名檀,因避后唐明宗讳改光远。后唐时历妫、瀛、易、冀州刺史,幽州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尚书右仆射。归后晋,加检校太尉,充宣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六军诸卫事,后拜太尉兼中书令,出为平卢节度使,封东平王。出帝嗣位,拜太师,封寿王。贪暴苛敛,日益骄横。后生怨望,乃据青州反,召契丹入寇。其子杨承勋囚之复归后晋,遂伏诛,以病卒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