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禅僧。嗣青林师虔。后住韶州龙光院,世称龙光和尚。《景德传灯录》卷二〇、《五灯会元》卷一三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梓州射洪人。陈子昂子。与赵贞固子少微相善。登进士第。玄宗开元中官太子司议郎、祠部员外郎、膳部郎中。约开元末,为商州刺史,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人,生平不详。《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六
光。开元二十五年官太子司议郎。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前蜀时成都僧。先主王建武成间在世。封佑圣国师。《鉴诫录》卷六存光业事迹,并录其诗3首,皆为嘲谑之作,《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光业,僧门佑圣国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2 【介绍】: 五代时汾州太谷人,字益光。本名韩进通,民家子。李克用出猎,取以为子,更姓名。爱其谨厚,常从用兵,为衙内指挥使。李存勖击契丹于望都,被围数十重,嗣昭以三百骑决围救之,迁昭义军节度使。后攻张文礼于镇州,镇兵出掠被歼,残兵三人匿破垣中,发矢中嗣昭脑,嗣昭拔矢,还射,杀一人,归营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5 【介绍】: 五代时福州人。前蜀宦官。为阁门南院使。𤧣光天中,转宣徽南院使,以为枢密使受顾命辅政。王衍即位,判六军诸卫事,甚得宠任。与内给事王廷绍等朋比为私,国政日衰。后被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5 福州(今属福建)人。五代前蜀宦官。唐末给事昭宗女普宁公主。随公主至成都,前蜀主王建留为阁门南院使。光天中转宣徽南院使。王建临终时进枢密使,受顾命辅佐后主王衍。王衍即位后,以其判六军诸卫事。柄前蜀国政7年,朋比行私,政事日衰。咸康元年(925)后唐军入蜀后,为王宗弼所杀。《十国春秋》卷四六有传。当其柄政时,断国事如同儿戏,判语多用谑词韵句。《鉴诫录》卷六收其判辞7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5—926 【介绍】: 五代后唐创建者。李克用子,小名亚子。克用将死,授以三矢曰:“必报梁、燕、契丹之仇。”既嗣位,北却契丹,东灭燕,又灭后梁,还矢太庙。于后梁龙德三年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定都洛阳。后骄恣荒于政治,伶人郭从谦谋反,中流矢而卒。在位四年。庙号庄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5—926 小字亚子。沙陀部人。本姓朱耶氏。懿宗咸通间赐姓李。晋王李克用之长子。昭宗乾宁后先后遥领隰、汾、晋三州刺史。天祐五年(908)嗣晋王之位。其后与后梁激战十五年,终灭后梁,建立后唐。同光元年(923)即皇帝位。在位三年,耽于享乐,宠信伶人,朝政紊乱,同光四年,死于乱中。庙号庄宗。两《五代史》有本纪。工词,《全唐诗》存词4首。另敦煌遗书斯三七三存诗5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词学图录
李存勖(885-926) 即后唐庄宗,本姓朱耶,小字亚子。沙陀部人。李克用长子。好俳优,洞晓音律,能度曲。《尊前集》存词四首。
全唐文·卷一百三
帝讳存勖。太祖长子。唐光启元年生。年十一。授检校司空隰州刺史。天祐五年嗣封晋王。二十年四月。筑坛魏州即帝位。同光二年。加尊号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在位四年。年四十二。谥曰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
赵光胤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5 【介绍】: 五代京兆奉天人。赵光逢弟。以才艺知名。初仕唐为驾部郎中。入后梁,历仕清显。后唐庄宗时拜相。才力无余,未能恢远,而自恃名德,为内官杨希朗所折,心不自安。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吉州新淦人。初投本州元證禅师出家。辞师赴东都,复至江西参洞山良价,为其法嗣。又历参大沩安和尚、明招德谦诸僧,曾与香严智闲、岩头全豁、镜清道怤等僧论道。晚住抚州疏山,世称疏山和尚。撰有《四大等颂略》、《华严长者论》等。后梁时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宋高僧传》避宋太祖讳作光仁。约为晚唐时人,禅宗僧侣,嗣洞山良价。曾参大安和尚,又尝与香严智闲、镜清道怤等论道。撰有《四大等颂略》、《华严长者论》等。《宋高僧传》卷一三、《祖堂集》卷八、《景德传灯录》卷一七均有传,后二书录存匡仁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不知何许人。丛林号矮师叔。以其形质矬陋也。然气槩精爽。其说法。且不以杖拂为用。时时扪抚木蛇。或问焉。则曰。曹家女也。机办宏峻。四方学者所严惮。盖洞山门下之雄杰士也。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仁云尺五头巾。又问。如何是尺五头巾。仁云圆中取不得。 仁一日举香严旨重不得全话。问镜清云。怤道者作么生会。镜清云全归旨重。仁云作么生不得全。清云个中无旨路。仁云始惬病僧意。 冬至上堂。僧问如何是冬来意。仁云京师出大黄。 仁迁化时有偈曰。我路碧空外。白云闲处闲。世有无根树。黄叶风送还。又著四大等颂。李长者华严论略。行世。既入龛。有白鹿。屈膝龛前。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光仁。不知何许人也。其形矬而么么。幼则气槩凌物。精爽殆与常不同。早参洞山深入玄奥。其辩给又多于人也。尝问香严禅师。答微有偏负。曰某累茧重胝而至。得无劳乎。唾地而去。后居临川疏。山。毳客趋请颇有言辞。著四大等颂略华严长者论行于世。终入龛中。已有白鹿至灵前屈膝而起。时众谓为作吊焉。次筠州白水院释本仁。不知何许人也。得心于洞山法席。仁罕谈道。而四方之人若影之附形。却之还至。乃徇丹阳人请住。无几时。天复中至洪井高安白水院聚徒。垂欲入灭。先触处告违。乃集众焚香曰。至香烟尽处是某涅槃时。如其言端坐而化。次龙牙山释居遁。姓郭氏。临川南城人也。年殆十四警世无常。而守恬。淡白亲往求出家于庐陵满田寺。于嵩山受具戒。已思其择木。乃参翠微禅会。迷复未归莫知投诣。闻洞上言玄格峻。而躬造之。遁少进问曰。何谓祖意。答曰。若洞水逆流即当为说。而于言下体解玄微。隐众栖息。七八年间孜孜戢曜。时不我知。久则通矣。天策府楚王马氏素藉芳音。奉之若孝悌之门禀毗长矣。乃请居龙牙山妙济禅院。侁侁徒侣常聚半千。爰奏举诏。赐紫袈裟。并师号證空焉。则梁贞明初也方岳之下。号为禅窟。窥其室得其门者亦相继矣。至龙德三年癸未岁八月。遘疾弥留。九月十三日归寂。遁出世近四十馀龄。语详别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6 【介绍】: 五代时许州人,字德光,本名简。初为王珙军校,后杀珙为陕州留后,附朱温,温录为假子,更名友谦。后梁时任河中节度使,封冀王。朱友圭杀温篡位,友谦附李存勖,封西平王。赐名李继麟。存勖建后唐,加守太师、尚书令。后为宦官伶人所谗,被杀。
李怀忠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6—953 【介绍】: 五代时太原晋阳人,字光孝。初事后唐庄宗,累迁都指挥使,遥领辰州刺史。石敬瑭建后晋,以怀忠故人,召典禁兵。石重贵嗣位,入为右羽林统军,改迁左武卫上将军。以太子太保致仕。
韩光嗣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6 【介绍】: 五代潍州北海人。韩熙载父。后唐庄宗同光中,官秘书少监、淄青观察支使。军中逐其帅符习,推为留后。明宗讨乱,被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京兆奉天人,字延吉。赵隐子。以文学德行知名,方直温润,人称“玉界尺”。唐僖宗朝进士,历太常卿。入后梁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后唐明宗天成中拜太保,封齐国公。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7 字延吉,京兆奉天(今陕西乾县)人。懿宗朝宰相赵隐子。僖宗乾符五年(878)登进士第,释褐凤翔推官,入为监察御史。光启元年(885)授太常博士,累擢礼部郎中。昭宗景福中,以祠部郎中知制诰,寻充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学士承旨。乾宁二年(895),拜御史中丞,改礼部侍郎。后南北司争权,乃称疾居洛阳。昭宗迁洛,起为吏部侍郎,改尚书左丞、太常卿。唐亡,仕梁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唐天成二年(927),迁太保致仕,封齐国公。生平见新、旧《唐书》及新、旧《五代史》本传。光逢以文学知名,能诗。《全唐诗》存诗8首,均为三言及四言之郊祀乐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0?—959? 【介绍】: 五代时歙州休宁人,字光慎。幼刻苦好学,手写经史数百卷,长而任气好侠。仕南唐。李昪时为监察御史。李璟时为谏议大夫、中书舍人,迁枢密副使。讨建州有功,迁抚州观察使,拜永安军留后。保大八年,吴越兵据福州,文徽攻克入城,被执。后遣还,饯以慢性毒酒,归至金陵,毒始作。遂以工部尚书致仕。后坐朱元亲党安置宣州。自毒发历十年乃卒。谥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9—959 字光慎,歙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任气好侠,人皆推重。李昪辅吴政时,为浙西判官。南唐立,入为水部员外郎、判刑部,历侍御史知杂。中主时,改谏议大夫、中书舍人,迁枢密副使。保大二年(944)为江西安抚使,以功迁抚州观察使,又拜永安军留后。八年为吴越所俘,后放归,以工部尚书致仕。坐朱元北降,安置宣州。卒,谥宣。生平见陆游《南唐书》、马令《南唐书》及《十国春秋》本传、新旧《五代史》等。《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虔州虔化人,字赞禹。廖爽子。仕楚。善文辞,授江南观察判官。马希范时选为天策府学士。居数年,卒官。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其名又有作图、正图、光图者,皆宋人避太祖赵匡胤讳改。字赞禹,虔州虔化(今江西宁都)人。本为虔州豪族,后梁太祖时,钟章为虔州刺史,打击豪强,匡图等遂举族奔湖南。楚王马殷辟为江南观察判官。后楚开天策府,与李宏皋、徐仲雅、刘昭禹等人并为天策府十八学士。生平散见《五代史补》卷四、马令《南唐书》卷二九、《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本传。匡图文学博赡,与李宏皋诸人俱以文藻知名。辛文房称其诗“警策极多,必见高致”(《唐才子传》)。《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其《廖氏家集》1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录《廖匡图集》1卷,皆佚。《全唐诗》存诗4首及断句1联,《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5—960 【介绍】: 五代时僧。应州金城邑人,俗姓韩。幼读儒书,有佐世志。后感梦而投五台山真容院出家。受戒后,辞师诣太原三学院,苦习经论。后晋高祖天福三年,仍归故山。寻名闻丹禁,赐紫,授号通悟。十八年中,供百万余僧。卒于山。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应州金城韩氏子。幼习儒。读书治文。有经世志。然每梦。神人谓己曰。佛法有缘。盍从之乎。乃依真容院法威出家。诵净名经。通大义。因辞师。往太原三学院。听维摩上生讲。随复弘阐。凡二座。徒众填委。俄归乡里。戴华严经。六时绕殿。行道礼佛。晋天福四年。诏赐紫衣。明年赐号通悟。未几众请临坛度人。固让不敢当。众曰。师解行兼备。可独善乎。姑为一出。阅二三载。竟脱去。会上晏驾。少主即位。院亦旷方丈席。勤旧佥以屿宜。屿曰。此山四海客游地。顾厨库窘乏。诚使一旦坐堂上。将安所供给。敢固辞。众强之。而后从居。凡十八年。如一日。檀币委输。饭僧计馀百万。尝夜失覆经帛。而云雾俱发。雪霰交零。翌日霁。则帛故在。岂阴灵假之。以行变化耶。显德七年十月示疾。顾谓弟子曰。犹龙者厌乎大患。叹凤者悲于逝川。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言讫蝉蜕。世寿六十六。僧腊四十六。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光屿。俗姓韩氏应州金城邑人也。幼读儒书有佐国牧民之志。频有神人梦中警策曰。汝于佛法有大因缘。遂投真容院附法威。侍其瓶锡。谨弟子之职。受具后诵净名经。彻简每至依于义不依语。告喻本师而求听习。威寻许诺。遂诣太原三学院涉乎寒燠。研覈孜孜屡改槐檀。乃讲维摩上生二座。忽谓同志曰。余忆昔年每念依于义。迩栖学院。今讲二经。穷理见性知果验因。得不依教起行免背四依之行乎。俄辞晋水却返故山。戴华严经绕菩萨殿。六时右旋礼佛。时晋高祖握图之三载也。名闻丹禁。遂赐紫衣。明年授号通悟焉。山门僧官与大众坚命临坛。告辞不允。僧官谓曰。师行解兼人独善其己。良璞不剖必见泣血。辞不获已度人三二。载坚求脱免。属少王嗣位院乏主守。大众佥举非屿而谁。辞曰。此山四海客游之所。奈何不出院门有年岁矣。令知供养有何所须。虽免不从自后供施委输。十八年中供百万馀僧。一夕云雾俱发霰雪交零。屿之盖经白练一条可三四尺。忽尔不见。翌日深更。遗练俄还旧所也。盖阴神之送至欤。显德七年庚申岁十月示疾。谓诸子曰。犹龙者厌乎大患。叹凤者悲于逝川。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言讫如蝉蜕焉。俗寿六十六。僧腊四十六。茶毗于东峰下。取诸灵骨瘗于塔幢。舍利随缘供养焉。